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遇上可爱的狗狗,你蹲下抚摸它后一定会顺势问出那句“它叫什么?”然后它的主人多半会自豪地告诉你它的名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它有生命,在家里活蹦乱跳的,换了谁都会给这样一个小家伙取个好听的名字。
但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会给自己的玩偶、摆件、甚至吹风机取名字,尽管它们没有生命。
这种给没有生命的物体取名字的习惯并不少见,有这样的习惯的人多半也是长期拥有这样的习惯的。举个典型的例子,记得曾有一部电视剧,女主角就是个爱给自己东西起名字的人——吹风机是“呼呼”、手机是“美惠”、摩托车是“淑惠”……这就是这类行为的典型表现。
不过,有这样的习惯的人有时也会烦恼,比如被爸妈或朋友听到了,会偶尔来的那一句“你都多大了……”其实,这不是只有小孩子才会做的事情。
行为科学领域有个专门的词,叫“拟人化”。给无生命的物体命名,正是拟人化的表现之一。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尼古拉斯·埃普利对此做过很多研究。他发现,喜欢给东西起名字不是小朋友专属的举动,也就是说它并不“幼稚”。相反,这是很多成年人也会做的事情。
电影《荒岛余生》中还没有长出头发的威尔逊
在荷马史诗的早期史诗中,可以读到一些给船起名字的情节。对于与水打交道的船夫来说,船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伙伴,他们希望能通过赋予船一个名字来加强船的稳定性,让其更好地保护自己。
正是因为一些物体的运转状况很难被绝对把控,所以在面对这些物体时,人们会想给它们起个名字,从而在心理上降低它们的不可预测性,增加信任感和掌控感,比如车、船、电脑、股票等。比如,一项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拟人化会增加人们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信任度。当自动驾驶汽车拥有更多的拟人化特征时,比如有名字、安装有智能语音等时,会更容易得到人们的信任。
毕竟有拟人化特征的物体,更容易让人觉得它是自己的一个“伙计”:有想法、能行动,甚至还会和自己交流。或者说,给物体取名也是“服务于我”这层意义的扩展——给它一个名字,它就会更加听我的指挥。由此带来的信任感和掌控感,会让人更为安心。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当一个人越感到孤独,他给无生命物体起名字的动力就越强。这是因为缺乏社交关系的人,可能会尝试与动物以及物体建立联系,来弥补社交生活的缺乏。电影《荒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查克,就给在荒岛上唯一陪伴他的排球画了一张脸,并且一直叫它——威尔逊!
总之,给无生命的物体起名是一个太正常不过的事儿,或是因为爱,或是因为怕,反正不全是因为幼稚啦!
但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会给自己的玩偶、摆件、甚至吹风机取名字,尽管它们没有生命。
这种给没有生命的物体取名字的习惯并不少见,有这样的习惯的人多半也是长期拥有这样的习惯的。举个典型的例子,记得曾有一部电视剧,女主角就是个爱给自己东西起名字的人——吹风机是“呼呼”、手机是“美惠”、摩托车是“淑惠”……这就是这类行为的典型表现。
不过,有这样的习惯的人有时也会烦恼,比如被爸妈或朋友听到了,会偶尔来的那一句“你都多大了……”其实,这不是只有小孩子才会做的事情。
不是幼稚行为
行为科学领域有个专门的词,叫“拟人化”。给无生命的物体命名,正是拟人化的表现之一。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尼古拉斯·埃普利对此做过很多研究。他发现,喜欢给东西起名字不是小朋友专属的举动,也就是说它并不“幼稚”。相反,这是很多成年人也会做的事情。

在荷马史诗的早期史诗中,可以读到一些给船起名字的情节。对于与水打交道的船夫来说,船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伙伴,他们希望能通过赋予船一个名字来加强船的稳定性,让其更好地保护自己。
正是因为一些物体的运转状况很难被绝对把控,所以在面对这些物体时,人们会想给它们起个名字,从而在心理上降低它们的不可预测性,增加信任感和掌控感,比如车、船、电脑、股票等。比如,一项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拟人化会增加人们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信任度。当自动驾驶汽车拥有更多的拟人化特征时,比如有名字、安装有智能语音等时,会更容易得到人们的信任。
毕竟有拟人化特征的物体,更容易让人觉得它是自己的一个“伙计”:有想法、能行动,甚至还会和自己交流。或者说,给物体取名也是“服务于我”这层意义的扩展——给它一个名字,它就会更加听我的指挥。由此带来的信任感和掌控感,会让人更为安心。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当一个人越感到孤独,他给无生命物体起名字的动力就越强。这是因为缺乏社交关系的人,可能会尝试与动物以及物体建立联系,来弥补社交生活的缺乏。电影《荒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查克,就给在荒岛上唯一陪伴他的排球画了一张脸,并且一直叫它——威尔逊!
总之,给无生命的物体起名是一个太正常不过的事儿,或是因为爱,或是因为怕,反正不全是因为幼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