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医疗器具合理复用让更多人获救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li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器具,尤其是价格昂贵的消耗品的合理复用,将大幅度降低医疗成本,使更多经费困难的人获救,并且有益于减少医疗垃圾,推动环保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期望医疗器具合理复用这一利国利民的举措,能早日合法化、公开化。
  最近,笔者接待了一位老区医院的院长,她讲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费用,如何从目前每例治疗费3万元至4万元,控制到不超过1万元,而且医院还可以很好发展的设想,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重复使用相关的医疗器具。
  然而,由于一些现有的医疗管理规定不允许重复使用这些器具,这位院长为减少治疗费用使更多患儿及早告别疾病,可谓用心良苦。谈话间她告诉我,她把复用器具的操作委托给专业的医疗器具消毒企业,并心存顾虑地嘱咐我千万别对外讲这些事情。
  实际上,心血管治疗使用的导管与相关配件中95%以上可以安全有效地多次重复使用,消毒和复用时器具的功能质控都不存在技术问题。我多次在德国柏林等地参观到发达国家重复使用心血管相关器具的情况,比如导管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心血管诊疗器具除从以往允许复用,到现在改为一次性使用,而器具材料、制作工艺、质控标准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在早期医疗管理规定允许器具复用时,也就是这些手术技术尚处于发展早期,医生的经验也还较少的时期,手术操作的并发症与感染率,也不高于近年来医生经验更丰富状况下的器具一次性使用的危险。同时,同一时期对比不同医院复用和一次性使用,也未发现复用器具存在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医疗器具,尤其是价格昂贵的消耗品的合理复用,将大幅度降低医疗成本,使更多经费困难的人获救,并且有益于减少医疗垃圾,推动环保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今天,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推动全面复用,我们尚处在医疗资源匮乏、城市农村医疗资源分配极不均衡的状况下,为什么不能下大力气推动这一进程?为什么不能让许多老区和贫困地区一直在复用的“地下”状态走到地上,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让更多患者及早获治?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可以积极制定和推动复用的管理规范,组织相关学术机构制定消毒和质控标准(包括消毒、感染控制和相关临床学会的组建),同时建立负责复用的企业网络,生产企业也应从公众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医院和广大临床医生是支持器具合理复用的,我们期望医疗器具合理复用这一利国利民的举措,能早日合法化、公开化。合理节约医疗资源,推动这一进程在今天的中国势在必行。
  (据《新京报》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胡大一)
其他文献
目的:进一步研究医院临床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临床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的重要环节,要想获取精准的检验结果,就要重视送检标本的准确性,清楚
请客多吃“大杂烩”    周恩来曾说:“我的身子骨和好胃口,都是靠了东北的高粱米饭打下个硬实底子。”周恩来爱吃萝卜、南瓜、白菜、红薯等普通蔬菜。  以萝卜为例,风干萝卜、凉拌萝卜、珊瑚萝卜、清炖萝卜等菜肴和萝卜水饺、萝卜蒸糕,他都很喜欢吃。他曾说过:“我就是喜欢吃萝卜!”  原江西省省长方志纯回忆说:1954年,我从江西到北京参加国务院召集的一次会议。会议结束时,工作人员宣布说,今天中午周总理请大
在目前的大学校园中,拖延现象无处不在,学业拖延更是校园中相当普遍的一种拖延行为,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其实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最近几年有关大学校学业拖延现
本文汇总并分析了当前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分布情况,与开采深度.进而借此探讨我国煤矿企业开采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以后其他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质量的首要的关键工作环节,直接关系到档案归档文件的完整性、系统性、真实性和价值性是否符合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要求.在目前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身性心脏疾病。危险性大 ,死亡率高 ,并常以剧烈持久的胸痛、胸闷为起始 ,大部分患者伴有严重的焦虑 ,且在恢复期也有相当部分的患者持续存在焦虑
近年来,高校因宿舍矛盾引发的问题频现,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步伐。本文阐述了建设和谐宿舍的重要性,提出宿舍人际关系是核心要素,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影响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形成的
下文中,笔者将结合个人从事西门子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的工作经验,总结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策略.希望以此篇论文为同行业者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策略,丰富了当前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个环境下诞生的.在我国高校网球教学中,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条件,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其中专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