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化”向“商业化”的过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12322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坚守与转型——论‘80后’作家的创作与发展”,项目编号:NGY2014163。
  摘 要:“80后”作家群最初被冠以“叛逆的一代”,然而随着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80后”作家无论从写作内容还是风格都为了迎合市场进行了转变,巨大的经济利益下的青年作家们身份也完成了转变,他们的成功模式也被不断复制。
  关键词:“80后”作家;转型;坚守
  作者简介:胡荻(1986.2-),女,满族,宁夏银川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01
  自新世紀以来,中国文学逐步由“经典化”写作向“市场化”写作转变。而历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80后”作家群,更是看到了这一契机,在他们身上,我们也能看到青春文学市场正在由传统的纸媒向“商业化”不断发展。
  一、“新概念”走出的“80后”
  在网络文学并没有完全替代主流文学市场的上世纪末,“80后”作家的成名方式多数依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契机。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等人分别获得一、二等奖,也让更多的青少年看到了“一夜成名”和通过高考的另一种途径。
  “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以韩寒为例,自2000至2014年间,出版作品20余部,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等不同体裁。除在其博客上发表博文之外,所有作品仍偏向于经典化和传统文学。郭敬明在进行小说写作与出版的同时,还担任《岛》等杂志的编辑工作。主流的“80后”作家在2010年之前并没有受到网络文学和市场经济的太多影响和制约,纸媒依旧得到青年作家的青睐。
  二、“商业化”转型的“80后”
  互联网和手机等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与进步,改变了新世纪文学的传播形式,文学的商业化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了作家对于文学创作方式及发展道路的选择。“80后”作家群也在创作与发展上突出体现了这些特点。一方面传统文学的创作方式被互联网所冲击,许多作家放弃坚守传统文学创作模式,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和快餐文化所带来的“娱乐至死”模式让许多青年作家纷纷考虑转型,以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韩寒自新浪博客开通以来,至2016年访问人数已突破六亿。韩寒的身份不仅是作家,还有赛车手、公共知识分子等。2014年韩寒拍摄的电影《后会无期》上映,更是宣告这个“80后”作家彻底转型。5000万制作成本的电影让韩寒收获了巨大的商业利润,传统文学市场正在不断被商业化所取代。
  作为“80后”的另一代表人物,郭敬明由少年作家向文化商人进行了完美的过渡与转型。如果说韩寒的商业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那么郭敬明则是主动将商业化带入了创作中。无论从文学还是商业来看,郭敬明都成为一个无法规避的话题人物。他的身份已不再是少年作家,而是最世文化的董事长,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多次荣登中国青年作家富豪榜榜首。自《小时代》系列翻拍成电影之后,郭敬明不仅成了中国年轻等新锐导演,他的成功,更像一种将文学于商业结合的产品。究其原因,离不开大众传媒、作者和广大受众群体等共同作用。
  “80后”作家群的成功转型除了得益于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学的冲击之外,也有着作家的自我展示成分。这些作家普遍外形条件较好,容易走向明星化、偶像化道路,也符合青少年读者群的偶像崇拜心理。这样的文化明星,拥有广大消费群体和曝光率,除了在作品上受到读者的认可之外,商业上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样的转型,更像一种为了迎合消费市场而进行的自我重造。
  三、“青春期”逝去的“80后”
  “80后”作家群的转型不仅体现在身份上,还体现在其作品的内容与思想上。由于受到作家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制约,他们的早期创作多数以青春期的忧郁与感伤为主题,恋爱、考试、升学的压力困扰着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如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逆流成河》,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1890》等。
  然而如今的青春文学市场,“80后”已不再年轻,他们的广大读者群和作家一起成长,受众的诉求也影响着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主题。近年间,“80后”的创作不再以青春文学为主题,郭敬明的《小时代》把故事背景从校园改变为职场,没有了青春期的小情小爱,成熟的郭敬明给读者展示了生活中最为现实的一面。
  韩寒的作品中也没有了叛逆少年对应试教育的抨击,从《三重门》到《像少年啦飞驰》,将对体制的厌恶与不满充斥于字里行间。在电影《后会无期》中,除了在台词中可以读到韩寒的影子之外,这样一部略显散漫的公路电影,三个主人公的设定分别代表了理想、现实和童真,而整部电影的主题则是不断地对人生进行寻找与思考。平淡的剧情中,再也看不到当年嬉笑怒骂的韩寒。
  女作家的作品主题由郁秀《花季雨季》中的青春成长过渡为以辛夷坞、丁墨等人为代表的“暖伤青春”及成年之后的职场与爱情,而“80后”男作家的写作风格也完成了叛逆到成熟的蜕变。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另一方面和受众群体的需求密不可分。
  无论是身份的转换还是作品内容的转变,成长中的“80后”作家群带给我们的是惊喜与新鲜。他们的成功转型也成为年轻一代作家群想要复制的榜样。随着阅读市场需求的不断变换,“80后”作家今后文学道路又应该如何发展,是顺应市场还是回归写作的本真,这是值得关注与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沈阳:春風文艺出版社,2003.
  [2]曹莹,“80后”写作与新世纪文学,文艺争鸣,2005.
  [3]凤群,迷茫的青春物语——“80后”做加仑,文艺评论,2008.
  [4]江冰,“80后”文学与网络的双向互动,文艺争鸣,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儿子与情人》是一部著名的成长小说。劳伦斯在这部小说中,通过描写主人公保罗的家庭成长环境,刻画出保罗对母亲复杂、畸形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成长的家庭环境:经济拮据、父亲角色缺失、母爱的强大以及不和谐的夫妻关系,明确保罗成长的各个阶段:从渴望母亲的爱与关注到对母亲的爱慕与依赖,最后是对强大母爱的挣扎与摆脱。最后将不幸的家庭环境和保罗的成长结合起来,探索出不幸家庭环境对保罗成
59.科伦寨  乔永江的家,桌上摆了一大盆炖黃羊肉。外加几样青菜,还算丰盛。  乔永江:今天,大家就放开肚皮地吃。知道你们老张家,办这么大的事儿,风俗使然,咱得打个牙祭。我让几个兵,到老界山打了七只黄羊。留下一只,就是为了招待文瀚的。文瀚从大上海回到咱科伦寨,我这个当伯伯的,决不能让你小子淡嘴吧达舌儿的回到上海去。一只黄羊,今天咱们大吃一顿。剩下的,全都带回石河子去,至少还够你小子吃三天的。  众
【摘 要】 2018年慕课累计学习人数超过1亿,参与慕课建设的高校已经超过900所,累计上线的课程超过1万门。就Coursera、edX、学堂在线、Udacity和FutureLearn这五大代表性平台来看,各平台面向付费用户提供了不同种类的业务且收入可观,其发展重心均放在了在线学位与面向企业的业务之上。在提供付费业务的同时,各平台仍保留了一定的免费入口,并倾向于采用更适合结业的学期制模式。这些
晚歸的路上,几声咳嗽  夕阳坠落的沉重  啃着草根的老牛  满脸深沉,咀嚼着黄昏  炊烟稀疏,指向天空  寂寥,高远的扭曲  晚霞趴在地平线上,像火焰  燃烧。小村无声
摘 要:巴金曾是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信仰者,这种信仰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巴金创作《家》的时候,正是无政府主义运动失败的时候,巴金曾经寄希望于无政府主义,但是无政府主义的失败让巴金感到了黑暗,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巴金从理想世界中清醒了过来,他试图通过革命的方式来表达对封建旧制度的不满,而巴金对于无政府主义的那种信仰也逐渐演变成了人道主义精神。本文通过《家》中高老太爷、觉慧、觉新对感情的看法,来看人道主义
67.西北大学图书馆  曲一凡在一排排书架间,查找资料。他一抬头,看见书架的尽头,站着萧媛媛,她手里牵着一个小男孩儿。  曲一凡停下手,愣在那里。  萧媛媛牵着小男孩,走到曲一凡面前。  她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对小男孩儿,道:这是我的儿子萧跃进。这位叔叔,他的名字叫曲一凡。曲一凡,儿子,你听清楚了吗?你应该永远记住这个人和这个人的名字。  小男孩睁大眼睛,看着面前的这个大男人。  曲一凡蹲下身来,
摘 要:本文运用文本细读和症候式阅读方法,对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进行分析,从民间隐形结构分析出其突破了善恶二元对立框架,从善恶二元的模糊性到传统与现代的纠葛,对其进行纵深式再解读。  关键词:一女三男;善/恶二元模糊性;传统与现代  作者简介:商彰超(1986-),男,汉,河南洛阳市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夏季当然要到海边玩一下,享受一下阳光与沙滩的乐趣。在海边玩乐当然要佩戴有防水功能的腕表,否则你手上的表便会因沾上海水而需要维修,但防水腕表与沙滩装有什么配搭上的秘诀呢?  防水腕表并不等于潜水腕表,它拥有轻度的防水功能,但不能潜入数百米的海洋中,一般有几十米的防水腕表已足够你在海滩游泳玩耍。而在搭配上我们在海滩通常穿短袖T恤加游泳裤,功能十足但这样并不能满足时尚品位;大家未来可以试穿长袖的花衬衣,
摘 要:图腾是一些标识性意义的东西,一般在氏族群体建立之初就已经开始形成了,有些图腾甚至是能展现本氏族的基本特征的文化。本文通过分析蕴含在小说《狼图腾》的意蕴,探讨《狼图腾》意象表征背后所蕴藏的草原游牧文化的图腾文化精神,从而揭示出在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图腾文化。同时简要叙述中国的民族图腾文化、图腾制度以及图腾仪式等状况,并解释图腾的作用和影响,为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图腾文化发展提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借鉴。
摘 要:莫泊桑作为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运用“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同时又以用客观冷漠的态度来掩饰自己对于现实的分析。《一生》是莫泊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位女性平凡的一生,故事简单易懂。本文通过约娜与莫泊桑母亲、金钱社会以及男性社会中的这三方面的比较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约娜作为莫泊桑理想的女性形象,从而丰富对莫泊桑及小说的研究。  关键词: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