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对比

来源 :数理医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氯吡格雷与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某院接受治疗的1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研究资料,将采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常规治疗+常规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B组,将采用常规治疗+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C组.3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3组临床疗效,对比3组治疗1周时及治疗1个月时血小板抑制率,并记录3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B组、C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93.33%)高于A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治疗1个月时,B组、C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44%)低于A组(25.00%)、B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快速起到抑制血小板作用,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不同术式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脑水肿体积、术中出血量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均来源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各30例,比较两组预后评分(GOS)、生活质量评分(ADL)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GOS评分、ADL评分治疗后均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升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脑残留血量、脑水肿体积、脑水肿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三七药对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以“人参”“三七”为检索词获取药物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UniProt对基因靶点标准化处理,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以GeneCards平台挖掘SMI作用靶点;使用韦恩图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及微生信在线绘图平台对药物-疾病核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益气养阴清热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获取益气养阴清热方6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利用R软件获取有效成分与疾病相关靶点之交集;利用Cytoscape v3.8.0中CytoHubba插件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ClueGo插件对核心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T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分别联合血必净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耐碳青霉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91例耐碳青霉烯泛耐药Ab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替加环素与血必净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和细菌清除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住院、发热停止、气道脓性分泌物消失、肺部浸润病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WBC、N、PCT水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CA199、CE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某院收治的140例胃癌患者纳为胃癌组,另选择140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纳为良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99、CEA阳性率,并对比分析胃癌组患者不同病理特征、化疗效果及预后下血清CA199、CEA阳性率.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CA199、CEA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组(P<0.05).Ⅲ~Ⅳ期者CEA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5),中低分化者CA199、CEA阳性率均高于高分化(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者CA199、CEA阳性率均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对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某院收治的90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根据手术诱导前有无使用右美托咪定分为观察组(麻醉诱导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对照组(未使用右美托咪定)各45例,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不同时间(麻醉诱导前-T1、麻醉15min后-T2、手术结束前15min-T3)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麻醉苏醒情况以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1时平均动脉压与心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