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u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是一门饱含丰富情感内涵的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挖掘之后,以情感渗透的方式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可以说移情教学法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本文初步探讨了移情教学法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移情教学法;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移情教学法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深入挖掘和解读教材,将自身的情感内化进而转化到教材中,用心体会和感悟教材中人物的情感、事件的基调,然后将作品所蕴涵的情感通过教学过程转移给学生,使学生的情绪和思想受到影响,师生之间能够实现以对方的视角和心境看待作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体验作品的情感,进而实现师生情感的深度交流。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移情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移情教学法能够将教师、学生、语文教材三者从心灵角度上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全面掌握教材后,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激起学生情感的波动,引导学生积极的体验作品的内涵并不断获得新的认知。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情感有机统一,促进了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形成,师生之间关系更为融洽,有利于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而语文教材也充分实现了熏陶学生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二、移情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设置有效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情感波动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要重视对课堂导入的设计,尽量发挥其先声夺人的作用。导入语的设定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这样才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波動的趋势下,顺利进入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首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歌曲《父亲》,让学生在舒缓的旋律中回想一下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过哪些事,父亲是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的爱,等等,然后让学生们说说是怎样理解父爱的。实际上,对于父爱,学生的内心感受都是一致的,联系到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情感被轻易的调动起来,这时再带领学生体验一下朱自清笔下的父爱,学生就会更容易的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情,与作者达到情感的互动。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阅读语文文本,并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文章描写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同学们可能多数没有去过苏州园林,自然也无法体会苏州园林带给人“如在图画中”的美感,这时教师可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出一幅幅美丽的苏州园林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苏州园林的建筑、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的时候,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将自己置身于文章描述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饱含深情的朗读文本,促进学生的情感转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传达情感的有效方式,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途径,结合教材中的文章,来向学生传达恰当的情感韵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文章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阅读基本功,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避免平铺直叙的阅读方式,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朗读余光中的诗《乡愁》时,教师要选择一种低缓又略带忧伤的语调,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同时,教师也可借助音乐的特有效果,来渲染教学气氛,播放一曲《送别》,学生在婉转的音乐和深情的朗读中,更能体会作者那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再如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着诵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典型句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体会杜甫在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时,流浪在成都,然而茅屋却遭到了暴雨袭击,那时那刻的忧思之情。这样会帮助学生将情感转移到诗中,与作者表达出的感情相互渗透。
  4.将教材与实际相结合,推动学生的情感升华
  语文教师在使用移情教学法时,要时刻立足语文教材的实际内容,确保将正确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切实地感染学生的思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随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体验真情。教师可以从文字表达方面切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例如,《过零丁洋》这首诗,诗中概述了作者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然而文天祥当时的爱国思想与当前的爱国思想还是有区别的,文天祥的爱国之情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教师可借助正被大家关注的“钓鱼岛争端”,让学生将文天祥的爱国之情与那些勇敢的保钓人士相比较,更能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再如讲解《七根火柴》时,重点选择那位牺牲同志的话和当时恶劣环境的描写来让学生阅读,让学生读出这位无名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于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再联系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使学生明白,我们今天能吃得饱、穿得好,又能在温暖的教室里读书,都是由无数这样的革命先烈为我们用生命营造的,让学生更容易读懂文章的教育意义,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还要善于使用移情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置有效的导入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向学生传递情感,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波动,实现情感的共鸣,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显慧.谈“移情”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2).
  [2] 曾翠红.试论“移情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人时刊.2011(12).
  (责任编辑:晏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2DM)、糖耐量减低(IGT)者血清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和免疫活性胰岛素(IRI)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59例新诊的2DM患者、39例IGT和41例正常糖耐量(NG
结合多年来中职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分析了职业类学校目前班级管理的现状成因,并提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措施。
【摘要】本文拟从文体学的角度,借助叙事学和接受美学理论,探究二位作家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个人化与民族化的特征以及深蕴其中的文化背景差异。  【关键词】诗骚传统;抒情性插笔;行走文学  【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识码】A  艾芜的《南行记》成为现代边地文学的代表作品,他本人也被誉为行走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作家在对外来文学样式的借鉴之上,又对传统中国小说的叙事方法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使该文本形式极大地
书法教育是一种文字艺术的熏陶,也是美育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气质、心理和文化内涵。普及书法教育并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造就书写规范化的有用人才,这是我们加强职高生
【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在小学语文中如何从审美角度出发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优化,从小学古诗的韵律美、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这几个方向展开,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小学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古诗词也是学生吸取古典文化、获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2006年12例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12例患者术前均经CT或/和MRI及鼻
目的观察食管引流型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在乳腺癌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食管引流型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40例。麻醉诱导静脉用丙泊酚1.5~2
人格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来看,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缺失比较严重。本文基于此,从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