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布托啡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羟考酮和枸橼酸舒芬太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术后患者进行镇静-躁动评分(SAS),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即刻(T1)、手术结束即刻(T2)、拔除喉罩即刻(T3)以及出PACU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1 h(T5)及手术结束后30 min(T6)采集两组患
【机 构】
: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麻醉科 ,山东 济南 250031;山东省立医院 手术室,山东 济南 250031;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肝胆外科,山东 济南 25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布托啡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羟考酮和枸橼酸舒芬太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术后患者进行镇静-躁动评分(SAS),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即刻(T1)、手术结束即刻(T2)、拔除喉罩即刻(T3)以及出PACU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1 h(T5)及手术结束后30 min(T6)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其中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β-内啡肽、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水平;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72 h及术后7 d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与观察组在T2和T3时刻的MAP、T1~T3时刻的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丙泊酚平均使用次数及平均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T5和T6时刻的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观察组MMSE评分较高(P<0.05),术后24 h观察组POC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应用布托啡诺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有效减少EA和应激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其他文献
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实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接受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0.7±30.9)min,术中出血量(207.7±75.6)mL,2例需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4/12),其中切口感染1例,胆漏2例,腹腔包裹性积液1例.平均住院时间(10.1±1.7)d.术后随访1~1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均未有结石或肿瘤复发情况.通过适当的病例筛选及术前评估,腹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后发生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深静脉置管溶栓术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后Villalta评分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等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检验,筛选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并计算一致性指数、绘制受试者
目的:探讨非溶脂充气法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解剖与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37例非溶脂充气法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非溶脂充气法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80~117 min,平均101.2 min,清扫腋窝淋巴结12~34枚,平均18.8枚,淋巴结阳性22例.术后未出现感染、皮下积液、上肢淋巴水肿与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3~48个月,中位随访42个月,1例术后26个月出现肺及肝脏多发转移,余36例未出现局部复发、切口种植及远处
探讨硬质肾镜及超声碎石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应用效果.将65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术中使用硬质肾镜及超声碎石(试验组),另一组使用纤维胆道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胆道损伤率、术后胆道出血、胆道感染及结石残余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75.57±24.35)min vs(196.75±20.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联合硬质肾镜超声
本文通过数据融合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一种针对DoS攻击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计算产生各类攻击发生的初始概率分配值(BPA),再将BPA输入改进的D-S证据理论得到攻击检测结果。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数据融合方法在DoS攻击检测领域的应用,并对所应用的数据融合方法做了一定的改进。首先我们对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之后,我们对数据融合技术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