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濒危物种
美丽的青海湖是为数不多拥有咸水魚类的高原湖泊,它的生态极其脆弱,而珍稀的湟魚则是整个生态圈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于周边的水鸟也以湟魚为食,它可以说是青海湖生态的一个支点。由于洄游路线被水坝阻隔以及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对湟魚进行疯狂盗捕,给湟魚目前的生存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繁殖洄游路
在青海湖,每年的春夏之交,湖内湟魚的洄游是一件令当地人期待的大事,它意味着接连数月的满目苍黄和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已经过去,大地又将是一片葱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也开始增加。启程的时间到了,湖内的产卵亲魚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圣地进发。
起初,只见少量魚群走走停停,溯河而来,接着大批的魚群涌了上来,数不清的黑色纺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魚鳍瞬间塞满了河道,河水顿时暗了下来,河道里流得仿佛已不是水,而是湟魚。它们排成纵队,穿过怪石嶙峋的河底,聚集在河水相对平缓的地方,休息,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前方漫漫征程中的艰险阻隔。
湟魚是青海湖独有的魚类。“水中绕有魚类,色黄无鳞……”这是关于湟魚的最早记载,见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无鳞的特征为它赢得了“青海湖裸鲤”的学名。“其实,在它们的肛门、臀鳍两侧和肩带部位还有稀疏的特化鳞片。”48岁的史建全是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主任,他告诉我们,湟魚的祖先是黄河鲤魚,原本是有鳞的。13万年前,青海湖因地质运动成了闭塞湖,后来演变成咸水湖。为适应日渐咸涩的湖水,黄河鲤魚的鳞片逐步退化。湟魚之所以要洄游,是因为高盐度、高碱性的湖水对它们的性腺发育、成熟是致命的。只有逆流而上,在上溯河流的过程中,湟魚的性腺才会逐渐发育、成熟。
每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它们洄游产卵的季节。湟魚产卵一般选择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沙,水深在一米以内、清澈见底的河道。找到合适的产卵地之后,它们惟一要做的只是静候河水达到合适的温度,开始排卵。研究表明,当水温低于6.2℃或超过17℃时,湟魚都不会产卵。洄游产卵是湟魚生命中最严峻的考验,需要它们具有强壮的身体。研究显示,洄游湟魚主要的年龄段为5
美丽的青海湖是为数不多拥有咸水魚类的高原湖泊,它的生态极其脆弱,而珍稀的湟魚则是整个生态圈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于周边的水鸟也以湟魚为食,它可以说是青海湖生态的一个支点。由于洄游路线被水坝阻隔以及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对湟魚进行疯狂盗捕,给湟魚目前的生存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繁殖洄游路
在青海湖,每年的春夏之交,湖内湟魚的洄游是一件令当地人期待的大事,它意味着接连数月的满目苍黄和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已经过去,大地又将是一片葱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也开始增加。启程的时间到了,湖内的产卵亲魚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圣地进发。
起初,只见少量魚群走走停停,溯河而来,接着大批的魚群涌了上来,数不清的黑色纺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魚鳍瞬间塞满了河道,河水顿时暗了下来,河道里流得仿佛已不是水,而是湟魚。它们排成纵队,穿过怪石嶙峋的河底,聚集在河水相对平缓的地方,休息,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前方漫漫征程中的艰险阻隔。
湟魚是青海湖独有的魚类。“水中绕有魚类,色黄无鳞……”这是关于湟魚的最早记载,见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无鳞的特征为它赢得了“青海湖裸鲤”的学名。“其实,在它们的肛门、臀鳍两侧和肩带部位还有稀疏的特化鳞片。”48岁的史建全是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的主任,他告诉我们,湟魚的祖先是黄河鲤魚,原本是有鳞的。13万年前,青海湖因地质运动成了闭塞湖,后来演变成咸水湖。为适应日渐咸涩的湖水,黄河鲤魚的鳞片逐步退化。湟魚之所以要洄游,是因为高盐度、高碱性的湖水对它们的性腺发育、成熟是致命的。只有逆流而上,在上溯河流的过程中,湟魚的性腺才会逐渐发育、成熟。
每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它们洄游产卵的季节。湟魚产卵一般选择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沙,水深在一米以内、清澈见底的河道。找到合适的产卵地之后,它们惟一要做的只是静候河水达到合适的温度,开始排卵。研究表明,当水温低于6.2℃或超过17℃时,湟魚都不会产卵。洄游产卵是湟魚生命中最严峻的考验,需要它们具有强壮的身体。研究显示,洄游湟魚主要的年龄段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