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ohu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直在说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往往忽略了家长自己的情绪。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情绪暴躁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情绪暴躁的家长;情绪不稳定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家长。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对情绪的处理,直接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也不想对孩子发脾气,可是他有时候简直就是无理取闹。一点点小事就能哭半天,你说什么他就说不要,完全不配合,撒泼耍赖的时候真的想把他丢出去!”
   当面对撒泼耍赖的“熊孩子”,因为工作、杂事身心疲惫的家长,很多时候被气得七窍生烟、无比抓狂。可是每次吼完孩子,看到孩子委屈巴巴的时候又会很后悔,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可这完全不影响下一次接着吼。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的情绪要爆发时,可以先深呼吸、调整心态,让自己冷静下来;我们也知道要接纳自己的情绪,道理都懂,可是每次都在崩溃的边缘徘徊,实在是心累。
   其实,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最好的方式不是当我们情绪崩溃时如何做,而是要先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孩子总是让我们抓狂,让我们情绪崩溃。
  
   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误解孩子的行为
   很多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但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孩子的行为导致我们发脾气,而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误解。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没有一个孩子是想和父母作对的,很多在我们看来无理取闹的行为,其实都是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就不会总是因为孩子的“捣乱”行为而生气了。
   比如有的妈妈说:“一岁多的孩子总是乱扔东西,吃饭的时候也总是把碗、勺子、饭菜扔到地上,捡起来还扔,一看就是故意的,你越说他越要扔,真是气到血压升高。”
   但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扔东西不是在淘气,也不是故意的,而是他开始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一岁多的孩子,可以直立着,他的空间出现了高低上下之分,他很惊奇地发现:只要自己一松手,东西就会往下落,于是他就会不断地去尝试和探索,看到不同的东西落在地上,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且有的会滚走,有的不会,这些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这个行为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现。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就不会因为孩子扔东西而发脾气、责怪孩子。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的东西,给他自由的空间去探索和尝试。
   还有的妈妈会说:“两三岁的孩子就像是有强迫症,总是要按照他的意愿来,比如车要按照他说的摆放,勺子要指定的,并且摆放也要按照他说的来,一旦没有按照他的意愿来,就像是天塌下来一样哭闹。”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建构内心的秩序感,这一个过程常常会表现出家长眼中的“任性”和“无理取闹”,但其实这就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阶段。
   孩子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顺序,每一个阶段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有其背后的原因。我们要求孩子这也别碰,那也别去,从小爱分享、不哭闹,这不仅是强人所难,更是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
   作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就不会总是误解孩子的“无理”行为,也就不那么容易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一点就炸。
   不能接受孩子的反抗
   有时候朝孩子发完火,回想起来好像并不是什么大事,可能就是当时孩子没按照我们说的做。心想:“这么小就这么叛逆,长大了还得了”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不要跟我废话”。
   这个时候我们就和孩子陷入了权利之争,孩子的反抗,激起了我们的控制欲。家长觉得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是非对错,然而在这种情形之下,孩子只会感觉自己被压制,被迫服从。在这种时候,孩子表面上“听话”,其实他内心是委屈的不愿意的。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反抗,不要总想着去跟孩子争输赢,让孩子妥协,在情绪平和的时候再来和孩子商量,再去处理问题。接受孩子的反抗,其实就是尊重这个世界不一样的声音。
   抱抱那个“叛逆”的孩子
   “叛逆”问题一直是亲子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叛逆”时都感到力不从心。但其实,很多叛逆问题的解决,最终也是要回到亲子关系的建立上来。可以说,叛逆的行为更像是孩子的一种另类控诉,他们在潜意识中有着对父母的不满情绪,有着对亲子关系的特殊需求,只是他们用還不够成熟的方式去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其实,叛逆的背后,是我们没有真正地去理解孩子,没有完全地尊重他的感受,不知道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当你因为那个“叛逆”的孩子而想发脾气时,停下来,抱抱他,你们会收获不一样的亲子关系。
   可能你只是太累了
   这大概是最常见的原因了,工作会有职业倦怠,养孩子同样也会。养育孩子是最无法预知的事情,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他会做什么,所以你的神经要时刻紧绷着准备着。
   也是真的当妈之后,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筋疲力尽。你需要担任无数个角色,除了满足孩子吃饱穿暖基本的生理需求外,你还得高质量陪伴,陪玩、陪讲故事,甚至还得成为半个“医生”,应对孩子大大小小的疾病。一天下来,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干,但是却感觉自己身体被掏空。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长期缺乏休息,孩子的一些小事就可能让我们炸毛。因为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情绪更容易波动。
   虽然我们也看了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也知道发脾气不对,可是有时候就是忍不住。其实,这真的不是因为我们脾气暴躁,只是因为太累了。所以,有时候学会放手,适当休息,在不触碰原则性问题的前提下“得过且过”,爱孩子,更要爱自己。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做情绪稳定平和的家长,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力量。家长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其他文献
关于辅食添加,部分家长认识里会有一些误区,本期我们来聊一聊。   误区一:首次添加的辅食是配方奶粉。   宝宝5个月了,宝妈们开始计划添加辅食了,母乳喂养的宝妈首先想到的辅食是配方奶粉,那配方奶粉算不算辅食呢?   首先我们看看辅食的定义:什么是辅食?   辅食也称为过渡期食物,是婴儿从纯乳类食物到逐渐接受的半固体和固体食物,但不包括母乳和配方奶粉。配方奶粉是用来弥补母乳不足的,它不算作辅食。  
期刊
发现孩子说谎,家长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使孩子要这样做,是不是以前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合适。不管孩子是“否认式”说谎、“隐瞒式”说谎、“吹牛型”说谎还是“编造式”说谎,家长要选择一个时机,坐下来心平气和与孩子交谈,如果家长是抱着共同解决问题的态度,孩子就没有必要向家长“隐瞒”什么了。   最近悦悦经常撒谎,不是谎称买作业本就是谎称买习题册,总之变着法儿向我要零花钱。我经过一番思考,发现她撒谎的动机是为
期刊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优秀、成绩拔尖,未来能有大出息;可是在此之前,我们也要让孩子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和几个有孩子的朋友来了场亲子聚餐,最后话题自然都会落在孩子身上。其中,闺蜜7岁的儿子令大家羡慕不已。小男孩反应敏捷,一看就很聪明。不但成绩拔尖,钢琴也弹得好,上个月还拿了省级钢琴比赛大奖。我们一阵羡慕,可没想到,接下来的场景却令人不适。   那天周末人多,上菜有点迟,男孩
期刊
哄2小时睡5分钟;一放下就号啕大哭……每个妈妈都想要一个“睡神”宝宝,可往往事与愿违。很多新手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的睡眠问题其實是一种亲子关系的影射。   背后更多反映了亲子关系   不少妈妈说起孩子的睡眠问题时,从表面上看,的确是孩子在“刁难”妈妈,但细分析之后,却是亲子关系在作祟。婴幼儿睡眠咨询门诊咨询师张真子,讲述了两名最近进行咨询的妈妈的情况,一个是30岁的刘女士,一个是41岁的王女士。 
期刊
家应该是个温馨甜美、开满爱之花的地方,可有些家会伤人,有的爱亦会“吃”人。父母们总是恨不得时时刻刻陪在孩子的身边,于是,孩子的独立空间越来越少。父母有了分寸感,孩子才会有自己的空间,有做自己和说“不”的机会。   有位作家曾说,自己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架;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
期刊
为瓶盖找同伴  适合年龄:1-3岁  游戏目的:锻炼观察能力、提高认知能力  准备材料:干净的瓶子或罐子  游戏动作:拧瓶盖   上班族将双休日视若珍宝,但是一些宝爸宝妈却没有这么容易享受到双休日的快乐。他们既想趁着休息日好好调整一下,又不愿意错失陪伴宝宝的时间,于是便陷入两难的境地。   其实在家里也可以好好地陪伴宝宝,在室内做一些益智小游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游戏内容】   今天给大家
期刊
想要养好一个宝宝,吃喝拉撒睡,一样都不能大意,而在这五样中,前四项但凡有一丁点风吹草动,都非常容易和“消化不良”挂上钩。   “宝宝不爱吃饭,是消化不良吗?”   “宝宝打嗝、肠道有咕噜声,要不要喂点消食片啊?”   “宝宝边吃边拉,感觉吃进去都没消化就拉出来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   “宝宝大便酸臭、大便有奶瓣了,是不是不正常?”   不爱吃饭   这个恐怕是所有被认为是消化不良的原因里最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