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溶栓后出血评分量表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中的预测价值

来源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h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改良溶栓后出血评分量表(MHAT)评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303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入院时血压、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5种预测模型设计MHAT评分、心房颤动史(或现有心房颤动)、服用阿司匹林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入院后血小板计数、血纤维蛋白原浓度、6个月后再发脑梗死事件.结果 303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率11.88%;发生出血转化患者的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入急诊时NIHSS评分、MHAT评分和心房颤动、服用阿司匹林史比例均高于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t分别=5.08、4.85、34.86、29.22、22.25、5.39、13.97,χ2分别=3.93、4.73,P均<0.05),发生出血转化患者溶栓后6个月再发脑梗死率明显高于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χ2=4.46,P<0.05).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MHAT均值为3.86分,95%CI 3.21~4.51;未发生出血转化的MHAT均值为2分,95%CI 1.82~2.18.结论 脑梗死出血转化危险因素有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心房颤动、服用阿司匹林史、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入急诊时NIHSS评分、MHAT评分;MHAT评分量表简单全面,能够很好地评估患者脑梗死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筛选高、低风险病例,对MHAT评分≥4分要高度警惕出现出血转化,更多选择MHAT评分≤2分者,以达到降低溶栓风险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检测手段不断丰富,医学上提出了多组学这一概念,用于对肿瘤发病机制和性质判断进行深入探索.然而,多组学包含的海量异构数据,仅凭人力难以全面分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度学习被引入到多组学的数据分析当中.本文旨在回顾分析用于头颈肿瘤多组学分析的深度学习方法,介绍深度学习在头颈部肿瘤诊治中的新进展及其临床价值,包括早期诊断、肿瘤分期、辅助外科手术、预后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与进展,总结深度学习在头颈肿瘤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