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改良溶栓后出血评分量表(MHAT)评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303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入院时血压、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5种预测模型设计MHAT评分、心房颤动史(或现有心房颤动)、服用阿司匹林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入院后血小板计数、血纤维蛋白原浓度、6个月后再发脑梗死事件.结果 303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率11.88%;发生出血转化患者的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入急诊时NIHSS评分、MHAT评分和心房颤动、服用阿司匹林史比例均高于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t分别=5.08、4.85、34.86、29.22、22.25、5.39、13.97,χ2分别=3.93、4.73,P均<0.05),发生出血转化患者溶栓后6个月再发脑梗死率明显高于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χ2=4.46,P<0.05).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MHAT均值为3.86分,95%CI 3.21~4.51;未发生出血转化的MHAT均值为2分,95%CI 1.82~2.18.结论 脑梗死出血转化危险因素有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心房颤动、服用阿司匹林史、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入急诊时NIHSS评分、MHAT评分;MHAT评分量表简单全面,能够很好地评估患者脑梗死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筛选高、低风险病例,对MHAT评分≥4分要高度警惕出现出血转化,更多选择MHAT评分≤2分者,以达到降低溶栓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