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煤孔隙结构与流体特性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煤储层结构及内部流体分布的特征,以不同区域的10组煤样为研究对象,基于饱水、离心及低场核磁共振系统,开展煤在不同状态下的低场核磁共振试验,在常规的单T2截止值基础上,提出利用双T2截止值,区分煤中流体的不可采出流体、毛管束缚流体及可动流体;搭建流体饱和度的模型,研究不同阶煤的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特性.结果 表明:随着煤阶的升高,微小孔比例逐渐增大、吸附孔孔吼占比由51.77%增至90.19%,中大孔比例逐渐减小、渗流孔孔吼占比由48.23%降为9.81%;随着煤阶的降低,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变好,渗透率由0.03 mD增至1.88 mD.煤样的孔隙度范围为0.73%~11.50%,T2CⅠ与T2CⅡ的主要分布在0.17~2.31、0.97~15.70 ms,相应的饱和度分布在4.21%~53.33%、34.67%~ 66.60%、6.19%~37.84%.
其他文献
为探究密闭容器甲烷爆炸的尺寸效应及其变化特征,以及预防和控制密闭容器甲烷爆炸事故,通过改变圆柱形容器体积和管道的长度和直径,研究密闭容器甲烷-空气混合物爆炸压力变化
为减少塔式起重机事故的发生概率,顺应信息化监测技术迅速发展的行业背景,提出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首先设计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架构,结合其结构特点
为提高聚丙烯(PP)热稳定性,改善膨胀阻燃剂(IFR)对其力学性能不利影响,利用六氯环三磷腈、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对磷酸锆-金属有机骨架杂化材料(ZrP@Co-MOF)表面修饰,制备新型纳
为促进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发展,基于安全问题中蕴含的系统涌现思想,开展安全系统涌现性研究.首先,经辩证分析提取安全科学理论中蕴含的涌现思想,定义安全系统涌现性并建立概念
为准确预警煤炭自然发火,基于程序升温试验,获得指标气体与温度间的关系,并将起始温度V0和特征温度点V1、V2、V3时刻的碳氧化物比率作为预警界限,设定4级预警机制,采用灰色关
为弥补传统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不足,解决治理过程中数据孤岛、数据安全、信任缺失、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从大数据和区块链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在分析区块链概念和基本特征
为提高细粒尾矿坝的安全稳定性,提出三向格栅加筋增强细粒尾矿力学性质的方法,以细粒尾矿为填料,开展不同工况下的双向、三向格栅拉拔试验,分析2种格栅的加筋效果差异,着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