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聋儿进行听力训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on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7岁以下聋儿正处于听觉、语言、智能等诸方面发展及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抓住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即早发现、早配助听器、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就能尽最大可能地恢复其听觉言语功能,回到主流社会中。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定向、听觉识别、听觉记忆、听觉选择,可达到听觉的反馈,最终实现听觉概念。听觉能力的训练在聋儿康复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听力补偿 听力训练 寓教于乐 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R76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78-01
  听力训练是听觉能力的训练。在听力训练过程中,通常经过几个阶段: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定向、听觉识别、听觉记忆、听觉选择,可达到听觉的反馈,最终实现听觉概念。它们是由简单到复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呈螺旋式上升。对于(3―7岁)刚接受听力训练的聋儿来说,佩戴合适的助听器,首要的便是学会运用耳朵听取声音。那么,听觉能力的训练在聋儿康复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听觉察知、听觉注意
  听觉察知是对不同性质,不同强度的声音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听觉注意是建立在听觉察知之后,就是注意听取声音,养成聆听的习惯。听觉察知和听觉注意是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的。
  刚接受听力训练的聋幼儿经过适应期后,听训的首要内容便是听觉察知。做游戏“豆子跳起来了”“听音拾物”“听一听有声音吗?”聋儿边玩边学,使听觉得到提高。以康复班薛雨轩为例进行听觉察知训练。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小猫头饰。方法:老师和他戴上同一种小动物头饰,当打开录音机音乐响起,老师带动他做小猫的动作;当关掉录音机,老师和他停止活动,装作休息或睡觉,待下一次音乐响起时再跳出活动。在活动中老师随时提醒聋儿注意倾听音乐的有无,开始时老师可带聋儿一起做,或让他触摸录音机,感受声音的振动,以后逐步让聋儿尽凭听觉自己判断声音有无,进而上升为听觉注意,继续引导他有意识的听,并做出相应的反映。在游戏中,薛雨轩很感兴趣,并能积极和老师配合。通过游戏化教学,聋儿较快地建立声音意识,学会了听声、学会了判断声音的有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的目的。为进行更高级的听力训练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还可不断变换游戏形式,进行判断声音的练习,并根据聋儿听力补偿情况,训练物的音量可以逐步减小。听觉察知是开启听觉宝库的钥匙,训练时间长,训练速度慢,需要老师不断反复的进行。康复班现有聋儿五名,对此训练均能准确掌握。
  2 听觉定向
  听觉定向是聋儿在能够准确分辨声音有无,并且能够有意识听取声音的基础上,形成寻找声源的能力。
  有些学生听力较好,在进行此训练时,选他和老师进行配合,仍以玩中学的形式进行。准备:聋儿喜欢的玩具和水果、录音机、手绢。方法:用手绢将杨欢的双眼蒙上,老师将录音机放在其前后左右,将水果(玩具)放在他与录音机之间,伸手可及的地方。老师打开录音机,让他辨听方向,听准后让他伸手取水果或玩具。让其他聋儿观察我们的游戏,在明白要求后,让其他聋儿和他比一比,看谁听得好,取得水果或玩具多。由于聋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对小食品、玩具极感兴趣,在训练中他们既和老师做了游戏又得到了吃的奖励。所以他们比较愿意和老师合作。整个游戏,聋孩子们一直处于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对于听损不太严重的聋儿,训练效果明显,很快就学会了寻找声源。但对于听损较严重,助听效果不好的聋儿得反复训练,不断变换形式,选择适当的教具提高他们的兴趣,使聋儿最大程度的接受声音。于是在“小猫在哪里?”“传铃铛”等游戏中又不断进行了听觉培养。
  3 听觉识别
  听觉识别是我们在听力训练中经常进行的训练阶段,也是一个复杂的训练过程,它包括识别音频、声音、音素、词语、语调、句子等。在训练中要由易到难,根据聋儿接受情况来决定听训内容。
  在游戏“谁在叫”中,帮助聋儿认识和辨别各种动物的鸣叫声,形成对动物的整体认识,提高听觉灵敏度。首先出示动物图片,让聋儿认识这些动物,练习听其叫声,并模仿發音;然后播放磁带中动物叫声,向聋儿提问“谁在叫”可示范帮聋儿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在反复训练中,提高聋儿的辩听能力,并根据聋儿的个别差异,听觉感受能力的不同,对不同的聋儿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比如:康复班宋阳、李兴慧、杨欢经过长期听力训练,现在听觉感受力较好,接受新方法较快。对他们就不局限于单一听力训练法,而采取多种感觉训练方法,充分利用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觉渠道进行听训。如进行了游戏“我们是好朋友”“猜猜我是谁?”聋儿运用多种感觉媒体,判断声音存在,理解声音含义,学会声音语言。向薛雨轩这样的聋儿年龄偏小、听损严重,感知声音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对他训练时,就从最简单的辩听开始,可用鼓、锣、哨等单一法和大量语言刺激,进行强化听力训练,逐步提高听觉识别能力。
  4 听觉记忆
  听觉记忆就是在辨别声音的基础上,不断在大脑皮层中枢进行分析、综合、理解,连同声音信号的含义一起记忆。
  听觉记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听觉概念。我在此训练中首先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帮助聋儿精力集中的进行训练。准备:玩具鼓或类似发声物1件、玩具猫1只、小鱼若干条。方法:将玩具猫放在聋儿王迪面前,由老师在他身后发出声音,要求他按听到声音次数,把小鱼放在玩具猫脚前。听到一声放1条,听见两声放2条。此训练还可根据聋儿掌握情况不断增加难度。比如:换两种以上的声音,如鼓声、车铃声、要求聋儿无论听到哪种声音,都按听到的次数做出反应。如先听到一次鼓声,后听到两次铃声,要求王迪喂3条小鱼。在教学中我也实行了集体训练的教学方法,让聋孩子们在“我比你强”的活动中进行训练,培养了他们学习的竞争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薛雨轩、王迪经过长期训练,听觉能力有所提高,现在听觉记忆能力可以运用自如,对不同声响可以达到准确的辨别、分析、理解和记忆了。
  听觉能力的训练是聋儿进行语言康复前必要的训练阶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在进性听力训练时还要根据聋儿听力损失情况、聋儿年龄特点和聋儿实际水平,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对聋儿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最终实现用语言交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洁芬,吴立平,宋晓华,郭宇正,林金森,张正国.聋童语音的声学参数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1999(02)
  [2]昝飞,汤盛钦.听力残疾儿童的语音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8(0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课堂练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要提高教学效率,要设计好课堂练习。要使课堂练习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练习。  一、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练习  每册数学教学是每单元都有重点和难点,开始就要让我们教师明确好重点和难点,每一单元可划分为几个“知识块”,同一“知识
【摘要】针对大学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实际,分析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比较不同计算机课程的性质,剖析创新能力激发的过程,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并提出激发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创新能力 计算机 课程 教学  【项目成果】本论文为武昌理工学院2015年校级重点教研项目“大数据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测评及教学模式革新研究”(武昌理工校字[2015]38号2015J05)研究成果。  【中图
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的煤炭,它的生产必然关系到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作为煤矿的主要掘进设备——掘进机,必将随着时代
采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模拟流体运动情况,建立了弯管和流体的有限元模型;用ADINA对阀门开启过程中流体冲击导致的弯管振动现象进行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分析了3种不同流速
通过确定行走装置的动力路线,设计了水田运秧机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应用AMESim软件对液压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得到了一些液压元件性能曲线。所设计的水田运秧机能够很好地满足行驶
本文以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二线红柳联络压气站PGT25+PCL802型压缩机组对中为例,重点阐述了压缩机组对中及对中工序优化,对压缩机组对中施工工序优化进行了详细说明,希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14-01  小学英语新课标特别强调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多媒体环境下的农村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在于培养小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健康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小学生充分享受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资源,多媒体在农村小学小班化英语教学中运用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促进了学生英语素养能力的提升。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
【摘要】高中生物新课程目标中,提到了其中有一个目标是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意味着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实验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