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管导丝占据法在困难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ngib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胰管导丝占据法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胆管选择性插管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共3505例患者符合入选条件。开始均尝试对患者用导丝辅助的括约肌切开刀行选择性胆管插管(标准法),若导丝反复进入胰管5次仍未插管成功则导丝留置于胰管,退出切开刀另用一根导丝尝试插管(占据法),尝试失败则行经胰预切开或针状刀乳头开窗术(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若尝试插管达5次胰管亦未能进入则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比较各组间胆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标准法插管成功率(93.4%)明显高于占据法(54.8%,P〈0.001)、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81.3%,P〈0.001)及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84.6%,P=0.011);占据法失败行预切开及胆胰管插管失败行预切开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占据法(P值均〈0.001);各组间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法插管成功后行括约肌切开有2例出血,行预切开插管患者中有5例出血、1例穿孔,无死亡病例。结论胰管导丝占据法胆管插管成功率虽不高,但当标准插管法困难时应首先尝试,以尽量避免预切开的风.呤.

其他文献
超声内镜是目前内镜发展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它与其他内镜技术如ESD、ERCP、NOTES相结合,在纵隔疾病、消化道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和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推动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将于2014年11月7—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举办“第17届中国EUS学术大会”。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超声内镜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超声内镜发展的
食管淋巴管瘤是罕见的食管良性肿瘤,其特点是瘤组织由大小不等扩张的淋巴管组成,其内充以淋巴液,周围可见淋巴细胞聚集。Watson—Williams于1934年首次报道并命名,Brady等第一次由内镜检查中发现该病。至今英文文献报告仅20余例。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缺乏综合临床资料,检索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
目前Ⅲ、Ⅳ度脱垂性环状痔的手术方式主要分由Milla—gan—Morgan等提出的外剥内扎术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两大类。相对传统的外剥内扎术,PPH术的优点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我院自2009年3月到2013年5月间共收治12例因行PPH手术后并发直肠黏膜下脓肿的患者,此12例患者我们行肠镜下脓肿切排
患者男,35岁,因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巨大多发新,卜物来我院就诊。胸部CT平扫见食管管腔扩张,内见一长条状}昆杂街度肿块影,范围约T1至1、8水平,病灶上半部分以脂肪密度为主,下半部分以实质成分为主,内见斑点状钙化影,病灶边缘光滑,与食管后鼙隐约町她蒂状相连,食管管壁未见叫显异常增厚;诊断:食管管腔内占位,考虑良性肿瘤町能性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颜真卿早期、中期、晚期的书法风格并简析其风格形成的渊源,通过当代书家学习颜真卿书法的现状分析其利弊,阐述书法创作主体从颜体书法嬗变中应得的启示。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风格;当代书法创作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
期刊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以下简称指南),希望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也为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肠道准备方法提供思路。同时,针对指南中所涉及的循证依据,以“共识意见”的形式供参考。我们尝试就指南出台的背景,指南的重点、创新点和争议点,以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等做逐一解读。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指胃黏膜上皮及腺上皮在病理情况下被类似肠黏膜上皮及腺上皮所替代,这是慢性胃炎到胃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胃镜结合病理检查仍是诊断胃黏膜IM的金标准,但普通内镜下常无特异表现,多呈灶性分布,随机活检易漏诊。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普通内镜诊断的技术有色素染色、放大、窄带成像(NBI)等。本研究对比观察了醋酸染色联合NBI模式下以及普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临近的组织损害。我科对反流性食管炎分别进行雷贝拉唑肠溶片和磷酸铝凝胶联合用药与单用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对比分析如下。
目的探讨黏膜切除术后病理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行内镜下黏膜切除的217处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比较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分析黏膜切除术后病理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存在的局限性。结果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41.9%(91/217)诊断不足,15.7%(34/217)诊断过度,42.4%(92/217)诊断相符。相对于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治疗术、经肛门内镜下显微手术、经肛门局部切除术针对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至2011年行内镜微创治疗术(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内镜下常规息肉切除,内镜微创治疗组),经肛门内镜下显微手术(经肛门内镜下显微手术组)及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经肛门局部切除组)的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195例,每组65例,汇总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统计分析。研究指标包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