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 秦岭第一镇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笔者为写一本科普图书去秦岭采访,意外地在大山中发现了一座存在了千年的古镇,由此带出了一段远去的历史。
  千年古路傥骆道
  因为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名句,蜀道可说是尽人皆知;但提起“傥骆古道”,知道的人恐怕就很少了。
  在古代,从长安(今西安)翻越秦岭进入巴中的蜀道有7条,它们分别是褒斜道、文川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故道和连云栈道。傥骆道离秦岭主峰太白山最近,人烟稀少,猛兽出没,是7条蜀道中最近捷也最险峻的一条。
  傥骆道北口在周至县西骆峪(骆谷),向西南经太白、洋县,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出傥水谷(傥谷)至汉中盆地;进出口各取地名中一字,所以叫傥骆道。
  傥骆道最早修于秦汉时期,到了唐代盛极一时。柳宗元《驿馆使壁记》中记载:“自长安至于盩厔(县名,现已改为周至),其驿十有一,其蔽曰洋州,其关曰华阳。”这条道路钩连秦蜀,贯通南北,是连接关中及整个大西南的交通命脉。古道全长约240千米,虽不比丝绸之路的迢迢,也不比茶马古道的迤逦,在历史上却曾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被后人誉为古代秦岭山区的高速公路。
  三国时期,刘备在汉中征战进退,傥骆道是其前往北方的首选道路。
  中唐以后,傥骆道成为官道,官员任免、回京述职,多走此路。傥骆道上曾经遍布亭帐馆舍,以备军旅之用。
  据历史记载,由于傥骆道穿越的河流峡谷地段比较多,所以一路上在悬崖峭壁上修造的栈道就有近百处,约占道路全程的1/3。傥骆道沿途馆驿多达11处,驿马驰骋,昼夜不息。
  唐建安年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唐僖宗去蜀地,都是取道傥骆。又传,在当年“马嵬坡之变”中,杨玉环并没有死,而是着人替代,她本人则取道傥骆道,再沿汉江走水路入长江到达扬州,最后飘洋过海去了东瀛。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邮驿松弛;南宋初年,宋金对峙,烽火连绵,秦岭一线成为抗金前线,金兵所到之处,大焚驿舍,铺兵逃散,邮驿中断,傥骆道就此废弃,淹没在了秦岭的荒山野岭之中。至今,人们在大山之中还能发现栈道、栈桥、摩崖碑刻等古道遗存,不免想起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石梯石栈相钩连……”
  如今,从西安飞往汉中的航线,走的就是当年傥骆道的上空。在地上,秦岭南北两地的老百姓,一直沿着傥骆道相互往来,直至今日仍然如此。
  “北方的丽江”华阳镇
  清晨,我们在鸟儿啾啾唧唧的鸣叫声中醒来,走出宾馆大门,迎面就能看到远处重重叠叠的清凉大山。因为进山时间还早,向导建议我们先参观一下古镇。这座华阳古镇位于秦岭南坡、洋县北部的深山区,海拔在800~2200米,距洋县县城75千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晋,是傥骆古道上有名的驿站。这里在秦汉成集镇,唐宋设县治,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后,撤县改区。1984年,改称华阳镇至今。
  古镇周边山地丰富的林特资源和众多溪流汇聚于此,具有富水之利,人称“北方的丽江”。东西两河流水环绕,古镇像一叶小舟,系泊于青山秀水之间。镇上民居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石板街、青瓦房、木门、木窗、木梁、木柱……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宛若世外桃源。古人曾用“城在山头市在舟,万家烟火一船收;上有宝塔系古渡,下有魁楼锁咽喉;山环两岸排衙走,水插三道绕曲流;莫道华阳无名地,石有将军岭卧牛”的写实诗句描写了华阳的8大盛景。
  在汉、唐、宋时期,华阳是军事要冲,也是政治、经济重镇,素有“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之称。唐至明代中叶,官府在此设“华阳县”和“真符县”,那是古镇最兴盛的时期,当时的常住人口有3万余人,今天华阳的人口只有7000多人,从这两个数字,就能够想象得到当年华阳的繁荣景况。
  镇上有个老街区,街口立着一座漂亮的牌坊,上书“华阳古镇”几个大字。老街上的明清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文武官员衙门、酒肆茶楼、客栈、当铺和土产杂货铺等沿街一字排开,五颜六色的店招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
  这条铺板门商业街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华阳兴集市时形成的,分为正街、齐家街、会馆街、新街4段,全长约600米。房屋全部为土木结构,建筑兼有南北风格,墨色的木板门铺面、青砖灰瓦、槅门垂花、精湛的木雕、古朴的版画……无处不散发着浓郁的陕南民居气息。
  老街民居一般都是前商后居,后院临水,直通河边。住户们祖祖辈辈在河边洗衣、洗菜,演绎着只有江浙一带才能见到的水乡习俗。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的华阳异常兴盛,号称傥骆道上“小香港”,两天一小集,三天一大集,商铺一家挨一家,街上建有11个省市的会馆,商贾云集;来自洋县的戏班和本地的自乐班隔三岔五在戏楼上演出,场面热闹非凡。
  镇上的这座戏楼颇为古老。它始建于宋元时期,清代重修,屈指算来,距今已近180年,仍然雕梁画栋,古朴雄伟。戏楼高约8米,长约15米,宽约12米,分上下两层,楼顶覆灰筒瓦,四角是翘起的飞檐,挂着风铃。
  当年,这里是镇上的文娱活动中心。每逢节庆日,人们在此聚集,敲锣打鼓,台上秦腔悠扬,台下人听得津津有味。戏楼前有一个小广场,老乡称其为“戏楼坝”。如今,每逢节庆日,人们依旧在此欢聚,敲锣打鼓,演唱本地经典剧目。
  沿老街走到镇边,尚有古华阳县城墙残垣的轮廓;穿过一片卵石河滩,面前是开阔的广场,东西两条河流在此交汇为酉水河。交汇处形似船头,故名船头广场。从这里跨过华阳大桥,东水河畔是一座古塔。古塔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0年),塔高13米,共5层,方形砖塔,塔顶呈宝瓶状,各层高度和直径自下而上渐次缩小。第二层以上,每层4面均有佛龛,内有石佛雕像,共有佛龛40个。这座塔当年主要用来震慑洪水,安民保业,所以叫“镇水塔”。
  走过西河的风雨桥,河岸边是重修的得意阁。得意阁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为一座圆式3层阁楼,雕梁画柱,壮观华丽。古时,这里是人们渡桥观山的好地方,也是过往商旅迎来送往、文人雅士吟诗互答的好地方。   环顾四周,田畴沃野,烟村相望,加之翠竹、池塘、果树、溪水,一派小江南气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这静谧的田园景色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华阳古镇还有许多红色文化遗迹。4000米外的红石窑村有红二十五军司令部,俗称余家大院。1935年春天,以程子华为军长、徐海东为副军长的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根据地北上抗日,途经华阳镇,司令部就设在余姓地主家中。如今,这里成了红军革命纪念馆,院墙上红军时期的标语依稀可见:“只有参加红军,穷人才能有饭吃!”
  那一年,红二十五军在此与国民党陕警备二旅作战,大捷之后,建立了华阳苏区革命根据地。古城南边的高峰村有红二十五军政治部遗址,一座小山坡上还矗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
  万物生灵伊甸园
  在古镇一连串的铺板门中,有一排两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世界自然基金会那标志性的大熊猫形象赫然印在粉墙上。仔细一看,这是“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访客信息中心”,也就是说,这里是向游客传播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知识的场所。
  与遍布华夏的其他古镇相比,华阳古镇的不俗之处在于,它是属于秦岭大山的——依托着长青自然保护区那近乎原始的深山密林和极为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华阳镇地处“秦岭南坡自然生态孤岛”的核心区,是大熊猫自然栖息地最重要的区域。大熊猫是举世公认的旗舰物种,能够充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伞”。长青自然保护区是有名的“生物资源库”,这里生长着秦岭冷杉、太白红杉、红豆杉等24种珍稀名贵植物,它们都是经过第四纪冰川之后残留下来的我国特有的古老物种;珍稀动物则有金丝猴、扭角羚、苏门羚、黑熊、中华竹鼠、青鼬、毛冠鹿、鬣羚等,还有朱鹮、红腹角雉、血雉、金鸡和勺鸡等美丽的珍禽。这些珍禽异兽都是从更新世以来就与大熊猫共生在一个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的。保护区的建立,在为大熊猫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许许多多其他的动植物提供了最后的保护屏障。
  如今,游客们来到华阳,不仅要看古镇,看青山绿水、鲜花绿树,更感兴趣的还是看野生动物,尤其是号称“秦岭四宝”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和朱鹮。
  长青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分布密度很高。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大熊猫活动在1900米以下的低山,在巴山木竹林中觅食,进了山的人们,如果运气好,就能看见它们。现在,为了保护自然山林,游客进山的区域受到限制,只能退而求其次,在镇上的熊猫园和羚牛园里观赏“移地保护”的大熊猫和羚牛。
  华阳镇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朱鹮的乐园。因为环境恶化,朱鹮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濒危,只在华阳还剩下最后的7只。所幸经过人工繁殖、野外放归成功,现在野生朱鹮种群已发展到1600只,它们就生活在华阳这一带,华阳由此成为全国唯一的野生朱鹮栖息地。当地老百姓房前屋后的树上,常常有朱鹮做窝生仔;在水田插秧、拔草时,也会有一两只朱鹮飞来,旁若无人地在一旁捕食小鱼;人与鸟就这样和谐地共生在一起。
  在华阳镇看野生动物最尽兴的,还要数金丝猴。
  在一片傍山的河滩,有个叫“金猴谷”的地方,那里常年盘踞着一大群美丽的野生川金丝猴。它们原本生活在秦岭大山中,以野果、嫩枝芽、树叶为食,由于人们每天定时投喂食物,这群川金丝猴转而成为了华阳镇的固定“居民”。
  投喂时间到了,工人们拎着大桶,将大把花生、玉米粒和苹果块抛撒向猴群,猴子们纷纷拥过来,不停地捡拾食物大快朵颐。吃饱之后,它们在河滩上休息、玩耍,互相理毛、捉虱;那些淘气的半大小猴儿则在草地上翻跟斗打群架,追逐跳跃,撒欢儿地嬉戏。它们大摇大摆地从人们身边走过,人们也尽可以给它们拍照,与之合影,甚至友好地和它们握手。
  俨然之间,古镇已经成为万物生灵的伊甸园。
  【责任编辑】赵
其他文献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城市人口聚居地气温不断升高,新的“火炉”城市不断涌现。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估计,到本世纪末,美国一线大城市的极端热浪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将增加3300人。报告分析认为,全球有超过半数人生活在城市中,而这些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热。随着城市气温不断升高,能否找到给城市降温的方法已不仅仅关系到生活舒适与否,甚至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与此同时,改变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目前,不少国家和军队都十分重视对失败的研究,甚至还创立了一门新学科———“失败学”,美国专门出版了《失败》杂志,日本成立了“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俄罗斯也将建立“失败纪念馆”……因此,失败研究是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美国国防部一直在对越南战争的失败进行总结,他们反复研究当初强大的美军为什么会在小小的越南战场吃尽了苦头,以至于最后陷入战争的泥潭,美军把越战研究作为
当今,一个城市每天可以产生十几万吨乃至几十万吨污水,大自然原本强大的自我净化能力早已力不从心。污水处理已不是一个新行当,其过程一般为三道工序:首先在沉淀池分离出油脂及其他杂质;然后分解有机物,去除营养物等化合物;最后进一步过滤掉有机体和寄生虫等并经紫外线消毒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这通常是一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浩大工程,更令人头痛的是所谓达标仅是相对而言,达标废水还得仰仗城市附近有大江大湖进一步稀释净
经过冬眠的蛇,在春天来临时就从蛰伏的洞穴中来到地面。它们的第一个游戏就是交配,冷冻了一个冬天的情欲复苏了!  寻觅配偶  对于那些有集群越冬习性的蛇来说,在出蛰时两性相遇的机会就比较多,这样它们往往在越冬场所的附近就进行求偶活动,经常是雌蛇一爬出洞,就发现洞口已聚集了好些处于性饥饿中的雄蛇。很多条雄蛇一起追逐着一条雌蛇,围着它大献殷勤,争先恐后地挤到它的身边,群蛇于是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球体,滚作一团
阅尽人间沧桑,傲然挺立,经千百年而不衰的古树,是林木资源中的珍品,有生命的历史文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的自然遗产。    “绿色寿星”    世界上最年长的树,是非洲加那利群岛俄尔他岛上的龙血树,它曾活在世上8000多年,可惜的是1868年的风灾把它毁掉了。目前,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树种是巨杉。它是仅产于北美西海岸的古老孑遗植物,具有纵裂的红褐色树皮,又名“红杉”。由于树龄极长,被尊称为“世界爷”
近期,朝鲜半岛风云变幻,相对和平的局面被打破,由延坪岛炮击事件、美韩联合军演所引发的对抗在加剧,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在恶化,朝鲜半岛局势的恶化已对中国产生了不利影响,能否有效应对事关中国的国家利益。    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    2010年11月23日,在朝鲜半岛的西部海域发生炮击事件,朝鲜向韩国一侧的延坪岛附近发射了200多枚炮弹,作为反击,韩国向朝鲜一侧发射了80多枚炮弹,炮击事件造成韩国10
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报告》称,中国消费者的网购年支出已达到1.3万亿元,今年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购国。未来3年,中国网购支出有望保持32%的年均增速,到2015年将达3.3万亿元。届时这一数额可能会高出美国50%。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低价是他们选择网购的最重要原因。
“外包”原本是一个组织学用语,指企业将其运营的一个或几个服务或生产环节交给其他企业去完成,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组织管理的变革,外包已经成为企业最经常采用的战略之一。但是如果稍加留意,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也正在广泛采用“外包”的手段,即选择把自己的家庭生活交给各种赢利组织去打点。    形形色色的生活外包化现象    保姆外包。“保姆”是生活外包化最直接的表现。可以说,只要家庭生活
诺贝尔奖获得者澳大利亚科学家约翰·埃克尔斯在其著作《脑的进化》中提到,脑的进化是从鱼的大脑进化到爬行动物的大脑,再进化到哺乳动物的大脑,最后进化到人类的大脑。如果解剖人脑,可以清晰地看到类鱼、类爬行动物、类哺乳动物的结构在人脑中泾渭分明。  其实,从鱼到人的进化是一个全面的进化,包括人的相貌、体型,甚至繁衍后代的方式。不过,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繁衍方式的进化,就不会有人的所有进化。  盾皮鱼发明了
环保不仅是政治家、企业家的事,也事关每一个普通人。让我们从身边的细微小事做起吧!有时,需要的仅仅是改变一下你的习惯而已。    少用室内杀虫剂    室内杀虫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对准害虫直接喷射,或者均匀喷于房间里并封闭房间。正因如此;它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很大,在毒死害虫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危害人类本身。室内杀虫剂的主要成分拟除虫菊酯类轻则轻度危害神经系统,重则致癌。我们在尽量少用室内杀虫剂的前提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