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堂上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要求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知识目标,而且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初中政治 主体地位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变教为导,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教师习惯于支配课堂,仍然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对知识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敢于放弃自己操控的时间,老师纯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其具体做法几下个方面:知识要点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各节知识,以此作为文化素质的基石。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问题和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和支撑。围绕教学目标,椐认知规律,选择精当的训练,突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这是文化素质的面。⑷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点、线、面构建的立体,涵盖全部知识的教学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
  三、在师生互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可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使学生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学生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运用新学知识进行交流,使知识记忆更加牢固、持久。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引导学生学会提取重要信息。教学过程离不开课本上的基本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取重要的内容。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学习能力能否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看懂、看会教学内容,才能对其中的重点、难点加深理解,进而在教师讲课时,他们才会有侧重点地听,有针对地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内容,形成基本的知识结构,进而对框架中的具体知识点具体分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大胆提问。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做课堂的引导者,一切以学生为主。因此,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给予肯定。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要细心地加以解答,不能严肃地把学生的问题一带而过。这样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会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还会引起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厌恶心理。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先投以赞许的目光,并激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提问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总之,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中的变数越来越多,但是,如果真正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他们就能从容应试。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五中学 )
其他文献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关键词:高中地理 有效教学 新课改  一、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教师、学生、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
摘要: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从教学过程看,要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打破程式化教学。因为僵硬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如同一潭死水,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点燃的技巧,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师者就要有一整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语文课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效果 方法  一、有效导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职业学校体育有效教学应根据中专生的身心、专业特点特点进行精心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宜的教学内容、严密的教学组织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等,以培养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终身体育的能力。  关键词:有效教学;职业中专;体育教学  一、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成绩已成为课改的重点课题。而随着年级的提高,数学学困生也在逐渐增加,大面积地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成了提高整体学科成绩的关键。而且“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帮助学困生工作势在必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爱护学困生,尊重学困生,鼓励学困生,帮助学困生,除做好其思想工作外,在提高他们的成绩上还要选用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
摘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是广大英语教师致力研究的课题。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节,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为己任,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课堂效率;兴趣;英语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英
摘要:“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产生自信,发现自己的潜能,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学生才会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鼓舞,产生信心,形成学习的动力,实现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优秀的学习品质能使學生终身受益,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呢?  
摘要:新课程改革,语文作为改革的主阵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本人在研读新课程大纲时发现,“人文性”被提到了与“工具性”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本文试图从语文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安排、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评价、语文教师本人等方面来阐述当代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现状,为我们进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人文精神  一、懂得人文关爱  塑造和培养人文精神是时代赋予现代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