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 内化导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90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时紧扣学生的饮食生活,从学生饮食现状人手,引起学生对合理营养的关注,在搜集、整理、研究、评价、设计等活动中,学习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的方法,合理饮食,知道不挑食、不偏食,要持之以恒地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食物金字塔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设计出一份科学合理的食谱。
  2 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
  3 乐于用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食物金字塔的结构特点,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教学难点:
  在讨论、交流、探究过程中逐步学会合理配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教学准备:
  一张记录自己一日三餐食物的名称和数量的食物日记。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1 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出示“小胖墩”和“豆芽菜”的卡通形象,卡通人物自我介绍。)
  2 学生边听边思,然后评价两位卡通新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夸张、鲜明的卡通人物形象,一下子激发起学生对合理营养的关注。)
  
  二、自主探究,内化导行
  
  1 引出探究话题。
  ①他们的身体健康吗?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原因造我的?
  ②学生交流,谈谈自己的猜想。(从学生的回答中要寻出营养问题:(1)营养过剩;(2)营养不足。)
  ③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个个都有科学的大脑,老师也同意大家的观点。正是一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导致了“小胖墩”、“豆芽菜”的产生,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④下面,我想现场采访几位同学,了解一下我们班同学的饮食情况。(进行现场采访,要注意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请他们谈谈自己的饮食习惯:你对自己的健康满意吗?你能谈谈你或者你的家人的饮食习惯吗?并引导其他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引出合理营养的话题。)
  过渡:刚才我现场采访了几位同学,他们的饮食习惯科学不科学?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搭配食物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2 认识食物金字塔,学习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的方法。
  ①过渡: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座食物金字塔,它就告诉了我们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课件出示食物金字塔)怎样搭配食物?奥秘就全都在这座金字塔里面了,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45页,仔细观察,看谁能有一双科学的慧眼,最先发现食物金字塔的奥秘。
  ②学生观察金字塔结构图,自主探究食物搭配原则。
  ③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④小结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有荤有素、有粗有细、有多有少、全面多样。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发挥小组合作能力,弄清食物金字塔的特点,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培养归纳总结的科学能力。)
  3 评价自己饮食结构是否合理
  ④刚才大家通过交流、探究、讨论,揭开了食物金字塔的奥秘,找到了食物搭配的方法。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食物日记,做出自己的食物金字塔。(提出要求:在做食物金字塔之前,先请大家先把自己的食物按食物金字塔的六大类食物归类,然后填入相应的位置,并计算出各类食物的数量。填好后,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
  ②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食物金字塔,对照食物金字塔的搭配原则,自己评议自己的食物金字塔的优点、缺点。
  ③指名小组代表作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膳食结构是否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一方面巩固和运用科学搭配食物的知识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把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4 重新设计一份自己一天的食谱,评选“美食大师”。
  ①通过以上的讨论、探究,我们基本上知道了如何搭配食物,也知道了自己过去的饮食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下面就请自己动手重新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合理,既好吃,又省钱,然后小组交流、评价,推选出一份小组最佳设计方案,并且对该方案的午餐或晚餐进行模拟配餐,最合理、省钱的小组,老师会给他们颁发“美食大师”的奖状。
  ②小组合作进行设计、交流、评议、修改。
  ③组内推荐代表集体交流,评选“美食大师”。(本组补充,其他组评价。)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同时进行廉价的不一定营养价值低的营养观教育。)
  5 小组合作,进行模拟配餐。
  ①指导学生进行模拟配餐。
  ②学生根据本组的推荐食谱,合作配餐。
  ③组织小组交流。
  ④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已经感受到食物浓浓的香味,感觉味道好极了,大家真不愧是“美食大师”。
  (设计意图:培养动手能力,发展个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食物搭配的原则,而我们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科学营养饮食又有一些自身的特点,请听科学小博士给我们的友情提醒。
  
  三、课外阅读。强化意识
  
  多媒体出示阅读饮食小常识。(小学生需要的五类食品)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增加学生搭配食物,合理营养饮食的知识面。
  
  四、小结收获,拓展延伸
  
  1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怎样搭配食物的问题。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对如何搭配食物,科学营养饮食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科学知识?
  2 希望大家课后继续关注自己的健康,关注家人的健康,和家长一起共同设计一份可行的周餐单,并且更为重要的是把方案付诸实施。
  (设计意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延续探究热情,激发科学兴趣。)
其他文献
“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首先是一种理念,对话式教学的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师的教学艺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的对话教学的平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引入,使师生激情洋溢,激动不已呢?    一、对氛围的有效营造——冬天里的一把火    常听一些做过公开课的老师这样说,当第一次面对要与自己合作的学生时,会感到很紧张,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在教育的天地里,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聚合力量。我们做班主任工作,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班级中的弱势群体——特殊家庭的学生。如果我们能及时地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有这些孩子们相伴的日子,我真切地爱着,深深地感动着……    案例一    学
几十年来,我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全面复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归纳为:三精心,三段式,三成效。现综述如下。    一、精心设计复习计划    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可克服盲目性,有的放矢地搞好复习教学。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教材,根据每章不同的内容可分为20个不同的小节:1.整数、小数的认识;2.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进率、化聚;3.四则运算的意义;4.自然数的整除;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成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
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中小学闲暇教育,就是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教育观,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当然不可能是闲暇的数学学习,不能用闲暇数学学习来代替。它有着与闲暇数学学习不同的特点、地位和任务。但是闲暇数学学习对课堂教学改革是有益的。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闲暇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詹姆斯期
我校创办于1909年,1986年开始有住校生,住校生人数最多时有50多人,近几年约30人,均来自离校约5公里远的山联村。住校年级为三至六年级。现有寝室5个,为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一层楼泥木房,钢管双层床是2005年购买的。我校住校生一般周日下午来校,周五下午回家,以结伴步行较多。一日三餐在学校蒸饭,菜自带,星期一、二多数住校生有黄瓜、鸡爪等“新鲜菜”,后三天以干菜、咸菜等为主。  寝室是住校生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而薄发”,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读书对一个人的气质、品格、修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一件大事。一个人一且对读书有了兴趣。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总要求中提出:小学课外阅读的总量在六年期间不少于145万字。这一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向我
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计算课教学比较难上,上得好不容易。确实,计算题基本上是由简单、枯燥无味的数字和计算符号组成,学生学得好,学得轻松、活泼,教师要下较大的功夫,新课程的计算课,如何更新理念,尝试新教法,笔者从如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单调的课前复习向有趣的教学情境创设    “我们的数学教育不应只给孩子们展示那一片灰色的天空。”传统的计算课,新课之前总是先复习旧知识或新课铺垫,就像刚出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但是由于其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搞好概念教学,值得我们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本文总结其几个途径。以期抛砖引玉。    一、提供范例,尝试归纳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应,是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小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并列对举,各尽其美,各臻其盛。在岁月的车轮碾过千年后的今天,在历史的长河荡涤过数百年的现在,它们之所以仍能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因为它们的脉络里流淌着的是华夏文化的璀璨。我们应和学生一起穿越时空,与诗词的作者共同轻吟浅唱,去触摸文字的温度,感知背后的情感,体味那悠远绵长的意境。    一、紧扣一个字眼    诗词与阅读教学一样,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才能实施有效教学,诗词的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