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性主义视角下《救风尘》的女性形象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女性,作为一个长期受男性中心话语控制并在父权制社会中被异化的角色,一直处于被动依附的地位,在历经千百年的曲解、误读、与歧视的斗争,女性主义批评吸收了当代西方的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新历史主义等批评的思路和方法,终于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中展露头角。中国也成功引进发展了女性主义,在元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形象成为了文人墨客在元杂剧中主要关注和表现的对象,本文将着重探讨在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中赵盼儿这一女性形象。
  关键词:元杂剧 女性形象 父权制 二元论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上至先秦下到明清,男性中心话语权与父权制社会一直观照着文学史的脉络,与唐宋诗歌耻于谈情不同,在金元时期的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之下,文人们突破性地开始大量写作爱情戏,并在元杂剧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这些爱情戏中或是以纯粹的爱情本体为主体,反映爱情至上的美好理想;或是借爱情故事表达某种政治主题,达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效果。无论是哪种创作范式,都离不开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她们可以是束之高阁的大家闺秀,也可以是烟花柳巷的风尘女子;可以是小家碧玉的温文尔雅,也可以是勇敢执着的忠贞烈女,她们都在作家笔下不同程度地被赋予了新的思想素质,为元杂剧的繁荣和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新风采。
  一.女性主义的发展及其在元杂剧中的应用
  1.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二十世纪的欧美,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它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权主义写作方式。女权主义首先发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的存在,如在作为主流文学的男性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性别歧视存在,即使是女性作家的作品,多数也受到男性中心话语的控制,从而对其进行批判。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正是这样依托着争取女权的政治斗争的强大动力发展起来的。
  “女权主义”是女性为争取平等权力而进行的斗争。而“女性主义”,则是强调女性主义中的“性别”一词,注重性别意识和文化领域的建构,其意义与内涵更为广阔。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标志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基本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人格逐渐上升至男女平等的地位,开始对政治上的选举权、财产权等有着更高层的追求,而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深入到文学、文化领域的产物。
  2.女性主义在元杂剧中的应用
  从王国维运用近代科学的方法对元杂剧进行研究开始,学术界对元杂剧的研究已近百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起初,对元杂剧的研究主要从史料和文本两部分着手,史料研究主要集中在元杂剧史、元杂剧演出状况、改编问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作家作品考、元杂剧分期研究等;后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元杂剧发展历史研究、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等方面,其中涉及到元杂剧的人物形象研究,在此之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元杂剧或旦或末一人主唱的表演形式具有明显的性别色彩,为女性人物成为主要描写对象提供了可能性,女性形象因此得以有机会在以男性为主导的话语环境中大放异彩。研究元杂剧,女性形象永远是一个学术界无法回避的话题,甚至可以说元杂剧女性形象代表了元杂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尽管如此,学术界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学者们大多运用社会批评的研究方法,以“爱情”为中心,着眼于女性追逐爱情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对礼教压迫,摆脱封建枷锁的斗争精神,认为作家歌颂青年女子追求恋爱自由与婚姻自主的行为,“宣扬了爱情婚姻上自由结合的合理性,表现了一种要求婚姻自主的民主的思想倾向”,这便为元杂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定下了基调。
  二.《救风尘》中智勇双全的赵盼儿
  风尘女子可以说是在元杂剧女性形象中为数众多的群体,也是男性作家塑造出的最多姿多彩的形象,她们不同于社会性别结构中的其他妇女,她们不是母亲,不是妻子,不是女儿,所以相对于那些被封建道德约束的女性来说,她们被排斥在封建伦理道德之外。為摆脱非人的境遇,她们急切盼望“从良”,过正常人的生活。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就真实地展示了风尘女子争取从良的曲折过程,让我们看到赵盼儿悲喜参半的人物命运以及女性英雄主义色彩。
  《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杂剧剧本,全剧共四折。剧中的主人公赵盼儿是一个极具正义感的智勇双全的歌妓。其义妹宋引章受郑州豪富豪子弟周舍欺骗,抛弃与秀才安秀实的婚约,嫁给周舍。婚后,宋引章备受周舍的凌辱与摧残,无奈写信求助于同行姐妹赵盼儿。赵盼儿凭自己的美貌和妓院中追欢卖笑的风月手段,从周舍手中骗得休书,救出宋引章。全剧的戏剧冲突,围绕着宋引章的命运,在济困扶危的赵盼儿与丑恶愚昧的郑州同知之子周舍之间展开。
  风尘女子的经历,使赵盼儿她纨袴子弟的品性有深刻的了解。她知道,“普天下爱女娘的子弟口......不则周舍说谎也,哪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恰似秋风过耳早休休!”这个风尘女子,正是一个有头脑、有思想,十分洞达世情的女性。搭救宋引章的行动,也表现了赵盼儿这个社会底层的女子的正义感和智勇双全的性格。作品深刻揭示了她内心深处的想法,她唱道:“第一来我则是可怜见无主娘亲,第二来是我惯曾为旅偏怜客,第三来也是我自己贪杯惜醉人。”这正表明赵盼儿搭救宋引章的行动,熔铸着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抗争。因此,在行动中她全力以赴,表现出可贵的机智和勇敢。
  赵盼儿是关汉卿塑造的妓女形象中最具光彩的人物。她悲喜参半的人物形象在剧本中展现得淋漓精致,她虽然不幸沦落风尘,身陷污浊的妓院,却有着美好的心灵,高洁的品质。为搭救患难姐妹,赵盼儿的胜利,表现了正义者在精神、道德方面对邪恶势力的嘲弄和讥讽,因而也增添了全局的喜剧色彩。另外,关汉卿是沦落市井的下层文人,他与妓女交友,以杂剧形式为她们写照传神,体现了作家思想的进步性。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胡适.《胡适文集·女子问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许金榜.《中国戏曲文学史》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蛋壳宫殿    狗熊丁丁买回一篮鸡蛋,到家一看,有一只不知什么时候穿了一个小洞,蛋清蛋黄已经流光了。狗熊丁丁觉得空鸡蛋没用,就扔在了路边。  闻着蛋腥味从四面八方来了许多蚂蚁,他们看来看去,见没剩下一点儿蛋清蛋黄,就扫兴地走了。  过了几天,从咪咪家族来了一只蚂蚁,他绕着空鸡蛋转了3圈,然后带来他的家族成员,把空鸡蛋推到低洼处用泥土埋上,再打一个地洞通到鸡蛋里,造出了一座神奇的地下宫殿。  弄好蛋
期刊
有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学生,一间教室,一个图书馆,一个班主任,一个校长,一个校医,七个代课老师。  这个学生叫毛毛,现在毛毛向他的朋友写信,他觉得这是一个秘密。  一个学生,怎么可能呢。  是啊,谁说不是呢。这个学生也怕学校因为他一个人而不开课,于是,他找他的朋友红薯、萝卜、白菜、兔子、斑鸠、水煮鱼和狼商量,让他们戴上帽子冒充学生。于是,学校就有了20多个学生。  怎样才能分清谁是学生谁是白菜、萝卜
期刊
传记式批评作为一种传统的批评方法,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占有较大比重,中国的“知人论世”、“才性说”、“发愤著书说”都是从作家的生平个性方面对文学进行研究
鱼乐儿想拥有小虾的透明盔甲,也羡幕螃蟹的那对大刀。鱼为什么只能是鱼,长着一对灯炮眼,尾巴还说长不长的,真是不喜欢自己呢,鱼乐儿最崇拜的“美人鱼”以她的经验(尾巴变成腿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张恨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通俗大师,他笔下的女性佳人形象,熠熠闪光,各具特色。本论文基于小说《北雁南飞》,并结合作家的个人因素,对其笔下理想的佳人形象,以及在佳人身上寄托的怀旧情感和体现的悲剧意识等进行探讨。反观张恨水的人生价值立场和人文关怀。  关键词:张恨水 《北雁南飞》 佳人形象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是汉朝李延年向汉武帝举荐自己的妹妹李夫人时所作的词,传达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