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聚集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特征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n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家族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家系成员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揭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家族聚集性的遗传特点。方法:从2011年1月~2016年2月被诊断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住院患者中通过询问家族史筛选出五个明显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的后纵韧带骨化家系。收集患者和其家系中每一位成员的颈椎X线或颈椎CT检查结果,观察是否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本研究中将影像学发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定义为影像学阳性表现。结果:(1)五个家族共49位成员,其中17位表现为影像学阳性。总体阳性率为35%(17/49)。各个家族的阳性率介于17%~57%之间。(2)影像学阳性率男性为36%,女性为33%,无明显性别差异。(3)家族性后纵韧带骨化好发于C4~C6节段,其中以C6椎体发生率最高(21%),并向上、下方向依次递减。(4)局灶型、节段型、连续型、混合型的比例为4∶3∶3∶7,混合型所占比例较高。(5)各型对应平均年龄:局灶型38岁、节段型52岁、连续型54岁、混合型57岁,其中晚辈中阳性成员全部为局灶型。男性阳性者平均年龄49.5岁,女性阳性者平均年龄仅52.3岁。(6)40岁以上影像学阳性者C5及C6节段对应年龄值最低,而上、下两侧节段对应年龄值逐渐增加。结论:家族聚集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阳性率较高,无明显性别差异。以混合型最为常见,并且通常以局灶型的形式率先发生于第三代成员的C5、C6椎体,之后逐渐向上下节椎体进展。男性成员后纵韧带骨化发病年龄较早或骨化长度进展速度较快。
其他文献
当前移动端游记应用层出不穷,同质化严重.如何完成高质量游记内容,提升浏览者阅读体验,同时推动游记平台的品牌知名度,是当前游记市场所面临的考验.基于沉浸式理论来探究移动
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生《道德与法制》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核心素养的内容要点、明确课程性质与目标、明确课程内容。过程中指定具体教学目标;找准起点
工业设计与企业发展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如果工业设计中没有体现出企业的创新意识,必定会降低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水效益。工业设计领域发展也受到了政
<正>我国量产型彩虹五无人机8月14日在河北某机场成功试飞,这标志着自2016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后,我国自主研发的中高端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彩虹五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为
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单位,直接组织和管理教学、科研工作。这些工作在信息时代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文本、音频、图像、视频等)存储空间,配置适当的NAS对提高数据、信息
"安全问题从小抓起",这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份责任。从小抓起也分为两种含义,一方面是指从小学生抓起,另一方面是指从小事件抓起。阐述了在小学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