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评价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1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简称“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眼科收治的8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玻切术中应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研究组在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性;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9-0050-02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为血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研究指出,糖尿病的发生会使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严重损害其视网膜血管的同时,还会造成相关组织的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1]。目前,临床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的首选方法为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切除术(简称“玻切术”)。随着视网膜光凝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视网膜光凝在临床中也出现了多种形式。广泛视网膜光凝的实施虽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案,容易在术后诱发视网膜炎症反应,累及患者黄斑区的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2]。鉴于此,本研究将8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玻切术中应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或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眼科收治的8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为34~78岁,平均(47.65±6.84)岁;糖尿病病程为2~28年,平均为(15.62±3.74)年。研究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为33~79岁,平均(47.59±6.78)岁;糖尿病病程为3~29年,平均为(15.58±3.69)年。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前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②术前已确诊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③经眼部检查,所选患者均可见浓厚玻璃体积血;④病例资料完善者。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心、肝、肾器官功能严重受损者;③高血压水平控制欠佳者;④既往行内眼手术治疗者,例如人工晶体植入、玻切术、眼底激光等;⑤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⑥相关检查不完善者;⑦临时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玻切术中应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研究组在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玻切术:使用0.9%氯化钠溶液常规冲洗术眼的结膜囊,并采用聚维酮碘(生产企业: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923)实施睑缘皮肤消毒处理。取罗哌卡因与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进行球后麻醉。进行玻切术时,医护人员应仔细清除患眼玻璃体上的积血和已经分解的玻璃体,避免过分牵拉基底部的玻璃体,以免影响患眼的眼前段结构。借助玻切头切除患眼的增殖膜,如遇无法切除的增殖膜,建议使用剪刀将其剪开,并解除对视网膜造成的牵拉。视网膜光凝治疗: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组制定的相关标准[3],对两组患者实施合理的视网膜光凝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优先确定手术操作范围,并调整光斑参数,要求光斑反应呈灰白色,曝光时间控制在0.1 s,间隔时间控制为0.3 s,光斑直径为500 μm,光斑间距为500 μm。在治疗期间,如遇微血管瘤或出血点,应直接开展光凝治疗;如在患眼的视网膜处发现新生血管丛,应在其邻近部位开展光凝治疗。
  研究组患者行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患眼的光凝点通常分布于明显缺氧、缺血的视网膜区域。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注意保留正常区域内的视网膜,其光斑参数需参考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测量。此外,还应测量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兩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
  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公认方案为玻切术联合视网膜光凝[4]。张丽娟和张明月[5]认为,玻切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清除玻璃体中的积血,去除本病相关的炎症因子,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避免视网膜病变的持续加重。视网膜光凝术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能够阻止新生血管的出现,改善患者视网膜缺氧、缺血的不良状态,而且能够减少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复发,减少相关并发症。但经研究指出,视网膜光凝治疗具有诸多形式,全视网膜光凝术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在疾病治疗的同时,还会引发黄斑水肿等问题,影响患者的视力恢复,还会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扩张等问题,增加脉络膜脱离的风险[6]。为了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视网膜炎症反应的发生,临床还应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在本组课题中,对照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玻切术治疗中应用了全视网膜光凝,研究组在玻切术治疗中应用了选择性视网膜光凝。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既能避免早期黄斑水肿症状的产生,又可以尽快恢复患者的视力水平。
  综上所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玻切术中应用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俞华,刘强.术前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影响[J].临床眼科杂志,2020,28(2):159-162.
  [2]梁泽玉,陈松,何广辉,等.术前及术中2次应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9,39(2):162-167.
  [3]郝琳娜,毕春潮.玻璃体手术前视网膜光凝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9,39(2):176-178.
  [4]张金平,任新军,郑传珍,等.玻璃体切割手术完毕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0,36(2):105-109.
  [5]张丽娟,张明月.曲安奈德辅助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3):280-282.
  [6]赵浩飞,李松涛.玻璃体手术中超全視网膜光凝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4):690-69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收治的6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基本换药与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治疗,试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换药次数、住院时长、踝关节
摘 要: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在提升预防接种知晓率及疫苗接种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德州市陵城区日常接诊的363例流动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是否给予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将所有儿童分为对照组(180例,接受常规管理)与观察组(183例,严格落实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措施)。将两组干预后的儿童家属接种知晓率以及儿童疫苗接种率进行对比。结果 经分析,观察组的接种疫
摘 要:目的 探讨对重度妊高征行剖宫产术患者实施不同麻醉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东平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重度妊高征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常规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干预,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0 min后,实验
目的探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对大鼠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大鼠角质形成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pADM组、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激动剂SKL2001组、pADM+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FH535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
摘 要:目的 探讨中医挂线疗法与中药熏洗联合治疗对高位肛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临邑县中医院收治的112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开展中医挂线疗法,观察组患者于中医挂线疗法的基础上对患者开展中药熏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VAS)和肛门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
摘 要: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属于急性脑血管类疾病的一种,不仅有着极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而且预后并不理想,使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现阶段,临床方面对于这一病症的治疗还未寻找到特效药物或方法。基础性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外科手术、神经保护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治疗方法不同,在适应证、治疗效果、病情康复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应该以患者自身状况和实际病情对适宜
摘 要:目的 探讨清热降逆方药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清热降逆方药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要素,构建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职能分析法并参考Hay集团胜任力词典和麦克利兰胜任力词典,经课题组统一讨论建立岗位胜任力词典。设计《北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胜任力要素调查表》并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式对北
摘 要:目的 探讨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应用四逆汤加减治疗的有效性及对其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昌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阳虚型。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采用西药加用四逆汤加减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不同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摘 要:目的 探讨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武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内分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106例内分泌骨质疏松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临床指标包括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人I型原胶原N端前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