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象”背后文化的嵌入——以戴望舒《雨巷》为例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x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和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教学探究,受思辨性阅读表达和文化传承的指引,研究如何把社会文化更好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突破原有的思维"故障",成为当下应值得探讨的话题。最近,我有幸参加了高校举办的中学教师讲座,当谈到应试化的教学与社会价值传承引导时,我深受启发,应试教学中文化的渗透也应该深受重视,我开始反思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包括哪些方面,应该交给学生哪些方法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其他文献
本站在2007年承担废窑地的恢复利用任务,进行种草养蟹试验。经过9个月的精心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闭合复位失败的2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
一、背景和意义当前初中学生不爱阅读,不会阅读,读了以后不能利用所阅读的资源提升自我素养,因而怎样对学生的状态和问题具体分析,并进而进行检测和评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古代汉语的积累和理解,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赏析,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一堂好的文言课,既要理清"言",还得讲透"文",并且
2003年9月~2006年12月,我院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及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2例,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