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的三个“代替”对策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ca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动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一些教师仍采用满堂问答、小组讨论、开展活动等教学形式,其实质是用新形式包装下的假创新、穿所谓“启发”教育“新鞋”走生搬硬套式灌输教育的老路,这些问题值得教师的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笔者希望能借此一角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用主动参与代替满堂问答的对策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如“?菖?菖是?菖?菖”或“?菖?菖叫?菖?菖”。这样重复机械地教学,虽然表明是所谓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变相“灌”,仍逃脱不了传统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怪圈,结果师生、生生还是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住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要领和实质;自主学习和参与学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操作性;严重制约学生发散思维的挖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解决对策如下:
  1.激活学生思维
  要激活学习思维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即把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运用音乐、小品、故事、幽默、笑话等形式,采用漫画、图表、幻灯、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活学生兴趣,培养他们质疑、解疑的能力,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考虑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目标
  制定出活的教案,采取活的教学方法。“活”教案要求备课做到纵向与横向的结合。纵向指本节课在整体教材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地位及前后联系。横向指本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联系。还要求备学生。基本把握每个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尽量满足好中差学生各自学习的需要。同时要求备可能。课前对学生可能的种种质疑及其学习的情境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有一个基本估计并作好充分准备,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驾驭课堂,使课堂活而不乱,形成“活”的教法。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来自于学的法子。”要教“活”,关键是要把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组成共时、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策略、完成任务、反思过程、自我矫正,教师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3.用富有实效的形式来促进师生交流
  我们把到全国名校的实地考察归纳的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教学、擂台式教学、座谈式、激励式、对抗式或辩论式等教学模式,制定易操作、明确的评价标准,以激发主动参与,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二、用合作学习代替小组讨论的对策
  
  不少教师采用分组式让学生讨论,表面上,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多数问题讨论不深不透不到位,重形式轻实效。其原因是,多数教师只知道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但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对合作学习操作普遍感到困惑,教师理论储备不足,实践能力缺乏可操作性。解决对策如下:
  1.要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推动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其实是传统的灌输式即师传生受单向式教育方式的改革,突显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性,体现了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呼声下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要掌握合作学习的要领
  老师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根据课堂需要,广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独立见解,以展现个性特长和才能;要求学生在部分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彼此的异质性为其互相提供条件,有利于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实现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以达到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目标。引导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小组计划的制定,每个成员都不错过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合作时有分有合,先分后合,形成合力,协作攻关,并把它视为一种“义务”和“责任感”,一同分享合作的快乐。
  3.强化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应表现在疏导、引导、循循善诱等方面,在整个课堂犹如“放风筝”,既要让风筝自由飞翔,又要抓住手中的线,提高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是关键,为此重在教师的课改理论储备,并有计划的予以实践操作。
  
  三、用探究性学习代替机械活动的对策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开展许多活动,做实验,搞小制作等,活动的探究性效果很差,不能有效渗透知识的运用和分析实践能力的提升。其原因是,有的教师将课堂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因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有的教师把探究性变成一种活动,缺乏深入思考,活动的实质没有明确。解决对策如下:
  1.要深刻地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实质
  从广义理解,探究性学习是泛指学生主动进行探究的学习活动,它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性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过程、重作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等特点。
  2.找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重设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开设探究性学习系列讲座,让教师较系统地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学习明确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即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感受、实践思想政治课的观点和要求。第二环节:教师概述全书,学生浏览教材并确定探究课题(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进行探究性学习),并通过各种途径对教材内容进一步扩展深化,丰富充实,体验感受。第三环节:师生轮流讲授,实现“教学相长”。每堂探究性教学课首先安排课题小组讲座,教师或其他学生就此点评。整合教材内容,拓展教学时空。把学生普遍关心的,与实际联系较紧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调整设计成专题,打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包括教师、多媒体、课内、课外等多个教学因子在内的互动、齐动平台。完善评价方式,落实探究性学习。首先,学生总评成绩应由课堂成绩、作业成绩、探究性学习成绩、开卷考试、闭卷考试(主要如一些基本概念、观点掌握的考查)。其次,丰富评价内容。如以作业为例,概念的抄写、名言警句的背诵、语言的设计与总结,漫画的创作以及小评论、小论文、小调查的撰写,尽可能体现其开放式、合作式、多样式、作品式、行为化的特点。再次,加大行为实践在评价中的调查。要求学生尽可能在探究中去调查、走访、现场观察、操作等,这样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就使学生不得不亲历亲为,努力实践,认真执行,较好地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阅读理解是对语言能力综合性运用的一种检验,既可以检验学生的语言水平,也能检验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
摘 要: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教学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教学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英语教学方面,多媒体手段的正确运用,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把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在多媒体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应用;英语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新一轮的课
驻村干部把脚印"印"在了泥土里,把真情"驻"在了群众的心上。在此遴选的10个驻村故事,从不同角度反映了1万多个驻村工作组、5万多名驻村干部如何真真切切听民声、实实在在帮发展,
新课程实施以来,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我们教师的共识。然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杂乱无章,教师该如何有效捕捉、筛选、利用这些生成资源?笔者以案例的形式,对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以小见大,抛砖引玉。    一、善待学生的错误    在现实的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理解的正确与错误都是正常的。有时思想品德课上学生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如果这个错误的观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左右,而且指出了各个年级段应该达到的阅读量。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一系列的节日。古代的文人志士在节日
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理应让生命化成为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