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脓毒血症患者氧合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氧合功能[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氧合指数、PaO2、Scv
【机 构】
: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脓毒血症患者氧合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氧合功能[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氧合指数、PaO2、Scv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氧合指数、PaO2、Scv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可改善脓毒血症患者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可有效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三明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43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22例).对照组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试验组予以HHFNC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气促消失时间、三凹征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哭闹频次少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江西省上犹县人民医院ICU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1周,比较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 干预1周后,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目的 探讨压迫器止血与绷带止血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于医院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绷带止血,观察组使用压迫器止血,比较两组术侧肢体血氧饱和度、穿刺部位疼痛程度、手掌肿胀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止血4 h后术侧肢体血氧饱和度为(95.78±0.67)%,高于对照组的(93.04±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疼痛程度、手掌肿胀程度均轻于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收集同期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纳入试验组.两组术后均获得至少4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HS)]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个月,两组HHS评分高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