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tsai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讨了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指出了评价的目标、应具备的特点和实施过程。实验教学实践证实,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实验成绩评定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可操作性强,节约了辅导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适合进行实验教学的多种改革实验。
  关键词:上机实验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 实验评价 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17-03
  
  一、引言
  
  上机实验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打破了教师规定实验题目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传统模式。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实验内容完全开放;学生在交流和协作中,进行研究性自主学习;实验学习成绩的评定不再单纯根据实验结果或实验报告,实现了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因此,研究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对于提高上机实验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二、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简介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目标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和协作,以及教学双方的有效交流与互动;实现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模块结构划分如图1所示,包括协同上机实验、实验成绩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模块。
  
  采用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过程一般是:(1)学生根据课程的进度预约实验;预约成功后,得到实验的时间、地点、目标要求和可选的实验任务;然后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准备实验。(2)在上机实验时,学生首先登录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协同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或运行结果;遇到问题可到讨论区求助;教师引导、辅助学生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实验任务。(3)在上机实验结束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系统辅助生成实验报告,并结合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成绩得出学生的上机实验成绩。
  这种上机实验确定了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并分解出了用于实验考核的基本实验教学目标。另外,根据实验目标设计了多项实验任务,供学生选择和修改;每项实验任务能够达到一项或多项实验目标。
  
  三、上机实验学习评价的目的、功能和特点
  
  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因此,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旨在增强学生对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的了解;激励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学习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人文特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即“人文性”评价。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强化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的知识;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可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改善实验过程,保证上机实验的学习质量。因此,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上机实验结果,而且要注意学生上机实验的整个过程。另外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上机实验的全过程,注重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在不同课程的上机实验中,还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各自权重的探索。
  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评价的主客体也应是多元的。[1] 因此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包括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四个部分。
  互相评价是指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参考或验证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结果后给出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及促进同学间的交流。
  自我评价包括在实验准备阶段和在上机实验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在上机实验结束时提交的自我评分。
  小组评价是指组长对于组内成员的评价。协同任务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任务组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一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任务组。
  教师评价指辅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任务或学生的评价。对于每个学生和实验任务,教师评价不是必需的,其目的是通过评价引导上机实验的进行。
  4.评价手段的数字化
  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学生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进行交流与协作。辅导教师可以面对面辅导,也可以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应答提问、删除与实验无关的讨论、删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任务和发布公开消息等辅导任务。因此大部分实验教学活动都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数字化信息是上机实验的重要载体。评价的表达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呈现出数字化特征。
  5.评价方式的开放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内容是开放的;不仅可以选择和修改,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实验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具有适当的开放性,而且评价既要适合于课程,又不局限于课程,能够体现学生在上机实验中的能力培养。通过评价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要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6.评价形式和标准的多样化
  相对于一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2]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 这决定了上机实验评价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层面能力的考核,因此,评价形式和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可以针对实验任务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运行情况、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各种评价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学习评价改变了单纯用实验数据结果和实验报告来衡量学生的成绩的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差异性。
  
  四、上机实验评价的实施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上机实验的支撑环境,对上机实验的评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实施,一般要经过以下五个环节:
  1.确定实验目标和可选的实验任务
  实验目标作为实验评价的基础,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为便于评价,实验目标必须详细、明确而具体。在此基础上,从中分解出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指学生通过实验最低限度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或具备的基本能力。
  实验教师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多项实验任务,每项任务对应一个或多个实验目标。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或修改实验任务,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但是实验任务与实验目标的对应关系必须合理,否则会影响评价结果,甚至被辅导教师删除。
  2.构建实验学习评价的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作为评价的依据和前提,应围绕实验目标的完成和多层次能力的培养来构建,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模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质量等级和评分方法三个部分。评价指标反映达到实验目标和具备能力的各个方面;质量等级描述评价指标在质量上从好到差的档次,一般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评分方法指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的计算方法,包括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值。评价模型由实验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上机实验经验,与学生共同商定。在与学生共同商量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每项指标的含义,以及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法。例如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VB程序设计》上机实验的自我评价表见表1,其中总分S=1.0a 0.8b 0.6c 0.4d(其中a、b、c、d分别是等级A、B、C、D对应指标的标准分值之和)。对于表1的评价结果,系统自动计算总分为:
  S=1.0×(30 30 2) 0.8×(6 3 2 4) 0.6×(6 6 2) 0.4×9=86
  3.在上机实验中不断进行评价
  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参考其他同学的实验内容或查阅问题的回答,系统强制必须在继续其它工作前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自觉对其他同学的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系统仅显示每个同学的网名;为了激励学生的实验,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当前的总评结果。辅导教师也可以对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但不是必需的。学生在实验结束提交时,系统强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信息。
  
  4.系统自动进行公正的评定与分析
  在全部学生提交实验后,系统自动根据评价模型计算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提供改进性建议。
  5.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
  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查阅自己的实验成绩和改进建议,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反思了解自己有哪些不足,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促进实验学习。
  
  五、结论
  
  文章探讨了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指出了评价的目标、应具备的特点和实施过程。这种实验学习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在上机实验中进行创新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协作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实验成绩评定的多元化和智能化,降低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适合进行实验教学的多种改革研究。[4][5][6] 实践证实,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可操作性强,节约了辅导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
  
  参考文献:
  [1]赵蓉. 改进课堂学习评价的对策[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6.1:81-83.
  [2]任一波. 由多元智能理论引发对高职生学习评价的思考[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5):91-93.
  [3]原丕业,杜秀云,王军英.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4.8:52-53.
  [4]郑胜林,潘保昌, 徐杜等. 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之研究[J].高教探索,2004.1:80-81.
  [5]贾雪枫. 创造性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探索,2004.1:18-21.
  [6]支希哲,朱西平. 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4.6(33):239-240.
其他文献
知识产权问题贯穿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利用的全过程,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同时,引发了各类权利人之间的种种利益冲突,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知识产权问题,数字图书馆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而资源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积淀的系统工程。本文重点探讨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库的体系结构、关键问题及技术方案。
建立一个适合高校办学目标的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其关键。目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可操作性不强;指标考核缺乏质的差异;缺少多
分析了某电台在工业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引入工业设计相关思想、方法,对新设计的电台进行了工业设计分析,提出了利用工业设计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思想,为提
悬索管桥属于柔性桥,其整体刚度较小。在风振、地震、清管等动荷载作用下,管道均有一定的震动位移。清管荷载相对较大,而且随时间变化。在以往工程中,清管时桥面变形较大,有的甚至
针对北京市高校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挑战。为进一步促进北京市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北京市教委启动了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经过三年建设,初步形成了适合北京市
罐式煅烧炉被广泛应用于炭素厂、铝用炭素厂和焦炭行业中。论文对利用煅烧炉烟气余热进行发电的系统进行了介绍。以某年产500kt煅后焦的焦炭企业为例,对其利用罐式煅烧炉烟气
短短几年时间,普洱茶就形成了和龙井、铁观音三分天下的格局。然而普洱茶发展正面临一个转折点,“渠道、营销、策划”已经频繁地在普洱茶中运用,过分炒作,使普洱茶失去了本来面目,如今真正要做的,恰恰是如何做出一饼好的普洱茶。  四月春暖,茶香弥漫,在第三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博览交易会上,云南省勐海陈升茶厂展位前的“老班章”茶品饮处排起了长队,“老班章”的“原生态原产地,原质原味”,让嘉宾品尝到了普洱茶的回味悠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传媒正经历着多样化、复杂化、社会化的快速转变。舆论教育则是通过社会舆论、社会活动、社会影响等途径,对群众进行教育的活动。做好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
摘 要:当前,中国部分大学建制了“学部”,与二级“学院”并存,并在“学部”及二级“学院”下设立三级“学院”和“学系”。于是,“学部”“二级学院”和“三级学院”的英译成了译界关注的现象。然而,英語中可译为汉语“学院”的词很多,常见的便有college、institute、school、academy、seminary、conservatory、faculty和division。文章首先对这些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