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_landico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是新形势下教育的基本走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21世纪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而课堂教学则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育理念定义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即指挥和服从的关系。究其实,学生质本是活生生的生命体,尤其在时代科学化、信息化的今天,学生已有了自身的见解和主导,把鲜活的生命视为一架靠教师操作的机器,显然是一种教育思想滞后、教育观念守旧的教学行为,这种观念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教师,众所周知,课堂上,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需要,教学的实效性便成了现实。教学的经验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学生联想活跃、思维敏捷,炽热的情怀是实施创新活动的源动力,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的积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肥田沃土,是由“要我学”变“我要学”的质的飞跃。让学生带着对时间的惋惜、珍爱走进教材,边读边悟,于心于情都与作者、编者达成共识,实现了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碰撞,只争朝夕、学海扬帆的信心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燃烧。教学完毕后,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出感悟的读后感,自觉积累大量名人警句。
   二、创设独立、自主的探索平台 
   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点是新颖性,首创性和独特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创设质疑、善思的学习氛围 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缘于疑”,究其实就是,一切创造从疑问开始,一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起步。爱迪生的成长史和辉煌业绩,就是对世界上所有的发明都源于“疑问”的最好诠释。可见,“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也是培养创新素质最基本的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善思,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随着质疑的不断升温,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虽然这样的质疑连老师都是无奈,但借此启发学生去查阅资料、网络百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创造思维推向更深的层面。因此,质疑善思对培养一代敏思、顿悟、勇于探索的创新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竞争的非常时期,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就是创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这块肥田沃土中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才能为飞速前行的社会培养一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阅读教学中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必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影响而产生的僵化的阅读教学,其特征表现为对文本解读的概念化、机械化和传统教材选文的过于政治化。因此,首要的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关键词】 小
期刊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日趋完善,大多数课堂教学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并能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下面,我就简要谈谈自己在教学评价方式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要有积极性,以鼓励为主。以往的教学评价无论在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文又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对其人格心理的健全和发展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我认为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从教学评价改革的要求,还是从实际教学出发,都有必要对作文评语作进一步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是一门工具课,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又是一门很好的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除了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因此,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期刊
当把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一本书,放在学生的面前,他们首先会打开的是电视机或电脑。现今的学生离书籍很远,更不用说,让他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而一张语文试卷上,总少不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更会令他们头痛。老是批阅这一部分,很难得意起来。凡是没有学过流利的阅读的人,他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无论什么也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第一种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   一、 发学
期刊
【摘要】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关系的思考,指出古诗文教学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对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古诗文教学关系 策略  一、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的关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般而言,它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
期刊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必然趋势。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   我们不妨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入手来探讨一下这一难题。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更是一门艺术。故而语文阅读
期刊
一、和谐易于激发兴趣和热情  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学中,师生是渐趋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陪着学生成长,陪着学生缘文会友。在这同一的过程里感情是和谐教学的催化剂。授教者如果能声情并茂、批文入情、融情于课,使课堂形成一个特定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教学氛围,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又运用平和、传神的言语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再寻觅最能体现主题的优美画面,引领学生沉浸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