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三分钟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命时刻逐渐逼近,全世界的人都紧张地盯着手表,计数着最后的三分钟!”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令人惊悚?我们的周遭已充斥了很多预言,时时提醒大家,末日审判就在眼前。但是,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吗?有没有理性、知性的声音可以听闻呢?
  
  世 界 末 日
  日期:公元2126年8月21日。
  地点:地球。
  整个星球绝望的人群都企图藏匿到某处去,但是对数十亿人而言,根本是无处躲藏。有些人焦急地寻找地穴及废弃的矿坑,以便逃到地底深处;还有一些人想要搭乘潜艇,逃向深海;另一些人则继续着狂乱、肆意或漠不关心的生活。
  绝大多数人则困惑而苦闷地呆坐着,静待世界末日的到来。
  一道巨大的光柱自高空中切开天幕。这道光柱一开始只是像铅笔般细小的星云状,发射着微弱的光,后来就一天天膨胀,终于成为一股沸腾的气体漩涡冲向虚无的太空。在气旋轨迹的顶端,则是一片乌黑而形状吓人的庞然巨物,俨然彗星一般却潜伏着强大的破坏力。它以每小时5.8万千米(也就是每秒16千米)的速度逐渐向地球这个行星逼近,所夹带的巨大质量的冰块与岩石,将以无法估计的速度撞向地球。
  人们只能等待和观望。面对无法回避的命运,早已抛弃天文望远镜的科学家,只能静静地关掉电脑。那些对灾难的冗长模拟仍然十分不确定,而得到的结论也实在太骇人,以致不敢向大众公告。有些科学家已为自己准备好复杂的逃生策略,他们利用自身的科技知识,期望比其他公民获得更大的生机;但多数科学家仍坚守自己的职责,继续坚持到最后一刻,他们希望尽可能完整而仔细地观测这个剧变,并且试图将所搜集到的资料储存到地底深处的“时间胶囊”(即于化石上留下痕迹)里,以便为幸存的后代子孙留下……
  要命的时刻逐渐逼近,全世界的人都紧张地盯着手表,计数着最后的三分钟!
  天空就在海平面上空崩裂开来,上千立方千米的空气被刮向一旁,掀起的气流所造成的冲击波横扫全球,将所有的建筑物刮平,所到之处一切物体全被捣碎。天空中那团比大城市更巨大的烈焰,终于有一支火苗触地,并在15秒之后刺进地球。整个行星受到相当于上万个地震合并的力量同时作用,竟然抖动起来。在撞击位置旁的平坦海面,则升起一圈数千米高的水山,在地球表面呈现出一个上百千米大的碗状巨坑。熔岩像围墙般向外翻倒,而山川景物则像棉被一般给轻缓地抛掷开去。
  在坑洞内,数兆吨的岩石被汽化了。许多岩石飞溅而起,有些被抛向太空,但绝大多数都被抛到数百甚至数千千米外,形成一阵岩石雨,下在地球的另一端,造成地面严重的破坏。部分熔岩喷落海上,扬起阵阵巨大海啸,加剧了混乱的散播。
  随后,一股庞大的尘状残骸泼撒向空中,整个行星上的阳光都给遮蔽掉了。昔日温和的阳光已被数十亿像流星般闪烁不定的火焰所取代,高热烘烤着地表,整个世界已成炼狱。
  
  天体入侵者
  
  前述的剧情是根据“神行塔图”彗星将于公元2126年撞上地球的预言而写成的。假如这样的碰撞真要发生,那必然会造成全球的毁灭,人类文明也将破坏殆尽。这颗彗星在1993年曾造访过我们,早先的计算认为2126年它与地球发生撞击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校正后的计算则显示,这颗彗星事实上会以两星期的时间差与地球擦身而过。对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而言,这两星期虽属毫发之差,已足以让我们继续轻松自在地呼吸。
  然而,我们还是没有完全脱离险境。迟早,“神行塔图”彗星或是任何像它一样的物体,总会撞上地球。据估计,大约有1万个直径500千米或更大的物体,就在与地球互相交错的轨道上运动。这些天体入侵者多半来自太阳系寒冷的外围,部分则是被行星的重力场羁住的彗星残骸,另一些则来自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运行轨道的不稳定性,使这些体积虽小、却足以致命的物体,持续地进入太阳系,对地球及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构成永远存在的威胁。
  这类物体有时能造成比引爆全球核武器更大的破坏。撞击是一定会发生的,问题是何时会发生?当天体入侵者真的撞击地球时,对人类而言就是天大的坏消息,因为它将会突兀地造成人类族群史上毫无前例可循的演化大断层。不过对地球而言,这应该是例行公事:每隔数百万年,彗星或小行星就会以这样的规模撞击地球一次。我们相信在大约6500万年前,有过一次或数次这类撞击事件导致了恐龙的大灭绝;下一次恐怕就轮到我们了。
  大部分的宗教都相信末日审判。在《圣经》启示录中,有对死亡及毁灭的生动描述:“……又有闪电、声音、雷轰、大地震,自从地上有人以来,没有这样大、这样厉害的地震。那大城裂为三段,列国的城也都倒塌了。各海岛都逃避了,众山也不见了,又有大雹子从天落在人身上,每一个约长1他连得(1他连得约有45千米)。”
  
  太空真是太空
  
  身为宇宙中微不足道的物体,又受制于强烈的作用力,地球上肯定会出现许多恶劣的状况。不过,这个行星至少已有35亿年的时期是适合生命居住的。我们在地球这个行星上能够繁荣生活的秘密,就在于太空中实际存在了太多的空间。我们的太阳系,只是空旷的宇宙海洋中一个活跃的小岛。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即跟太阳同类的星体),则远在4光年之外的地方。想了解这4光年到底有多远,必须先知道光自14 880万千米外的太阳传到地球只用了8分30秒,而4光年则是光走了4年的距离。
  太阳处在我们银河系的代表性区域中。在这个星系之内,有大约十万颗恒星,这些恒星的质量在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几到数百倍之间。这些星体,加上许多星际云气、尘埃,以及数目不详的彗星、小行星、行星与黑洞,全部缓慢地绕着星系的中心转动。这么多的物体可能让人觉得整个星系十分庞杂拥挤,但即使考虑的只是银河系的可见区域,直径也有大约10万光年这么大的范围。银河系状如一个中心鼓凸的碟子,环绕着中心有几股由恒星及气体组成的旋状臂延伸出来。我们的太阳就位于其中一个旋臂上,距离银河系的中心大约有3万光年那么远。据我们所知,银河系并无任何特殊之处。大约200万光年之外的仙女座星系,肉眼看来只是一团模糊。
  由数十亿个星系,或回旋状、或椭圆状、或不规则状地装点成今日的可观测宇宙,数量虽然众多,其间距离的尺度却是极大的。现今,科学家所用的高倍率天文望远镜已可以让数十亿光年外的星系成像。而我们却发现,有些星系上的光甚至需要花上比地球年龄(45亿年)还久的时间,才能到达地球。
  
  可能的地球杀手
  
  所有这些显示,宇宙间的碰撞事件是极罕见的。因此,对地球的最大威胁,恐怕还是来自我们的“后院”。通常小行星群的轨道不会离地球太近,它们大部分被限制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带状区域。不过由于木星的巨大质量的干扰,偶尔会让某个小行星偏离轨道,射向太阳,因此便威胁到地球。
  彗星则构成对地球的另一项威胁。我们相信,彗星这种壮观的物体,是源自一团距离太阳约1光年的云状天体。在这个状况下,威胁来自穿越太阳系的星体,而不是木星。由于整个星系并非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缓慢地自转,其间的恒星绕着星系中心转,就像电子绕行原子核一般。因此,当太阳以及它的“小随从们”大约花20 000万年的时间绕转星系一周时,其间就会有多次历险。邻近的恒星可能扫过彗星云团,使它们之中的几个奔向太阳系。当这些离群的彗星穿越太阳系内部时,太阳会使这些彗星的部分物质汽化,同时太阳风则将这些汽化物吹成一股长长的烟状雾气,这就是著名的彗星尾巴。当彗星在太阳系的内部逗留时,几乎不太可能撞上地球;即使彗星造成任何破坏,也得由邻近的恒星负起首要责任。幸而恒星之间庞大的距离,使我们绝少遇到这样的状况。
  有些天文学家相信,威胁可能来自太阳系内部,因为太阳可能如同银河系中许多恒星一般属于双星系统。而太阳的双胞胎恒星“复仇女神”——或称“死星”——如果存在的话,必定是太暗且太远,以致至今仍未被发现。不过在它缓慢绕行太阳时,仍然能以重力的形式展现威力。换句话说,它能周期性地干扰远处的彗星,并护送它们射向地球,制造一些可怕的撞击。生态学家已经找到大批证据,证明地球大约每隔3000万年就遭到一次可怕的生态毁灭。
  
  人类与行星共生死
  
  再看看更大尺度的空间,天文学家已观测到整个星系的明显碰撞。所以我们要问:究竟银河系被另一个星系迎头撞上的几率有多大?由于某些恒星的移动速率极快,银河系可能已遭到邻近较小星系的干扰。不过两个星系的碰撞未必导致星系成员的灾难,因为星系本身是如此稀薄,星际空间非常庞大,星系与星系其实可以相互合并却不造成任何天体之间的碰撞。
  大部分人被“地球在世界末日中壮丽地毁灭”这样的前景所吸引。然而剧烈死亡比起缓慢衰变的威胁可小得多,因为地球有太多不同的途径可逐步变成不适于居住的地方。生态环境缓慢恶劣,全球气候变迁,甚至是太阳热度输出的轻微改变,就算不立即危及我们的生命,也全都可能威胁到我们在这个行星上的舒适程度。不过,这样的变化可能需要上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时光,所以人类也许能以尖端的科技来克服这些威胁。
  我们指望,科技在未来100万年间会有长足的发展,如此一来,人类的后代子孙必能一步步操控更大的物理系统,最终达到能阻挡天文尺度的大灾难的地步。
  人类究竟能否永远存活下去?理论上极有可能是肯定的。不过我们将发现,永恒不朽并不容易达成,甚至会被证明是不可能的。宇宙必须遵循负载它本身生命周期的物理定律:出生、演化……,也许还包括死亡。我们人类的命运终究无法摆脱这一规律,与星球的命运紧紧地纠缠在一起。
其他文献
莫里西斯岛  位于西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岛东方的海面上。除本岛外,尚有罗得利盖斯岛、卡加多斯—卡拉窝斯群岛和阿加莱加群岛。它自古是印度洋航行的中途站,是阿拉伯和马来航海者所熟知的航道。现在是南印度洋地区主要的海空交通要枢。当地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梦想的旅游之地。    多多鸟是西印度洋莫里西斯岛的“土著”,不会飞,体重可达12千克以上,模样有点像火鸡,却与鸽子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15世纪西方人登上这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体育教学不能单一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而应把课内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
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认识到,我们的太阳所在的银河系,只不过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的一员。现在由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第一流的望远镜技术,已初步绘出了银河系的疆域和结构。这是一个具有几千亿颗星球、上千万个黑洞和中心藏着一个暗黑的大主宰的大星系。  几十年来,天文学家艰难地绘出了我们星系中的恒星位置,并试图搞清它的结构。我们现在知道,它有一个恒星密度很高的星系盘(银盘),横跨10万光年,聚集了大量气体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10年8月75例BPH伴膀胱结石患者,分别采用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小切口
试想一头大象闯入黑洞会怎么样?也许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然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萨斯坎德却花了几十年时间来“营救”它。他的研究结果出人意料,大象竟然在黑洞的两边!  20世纪70年代,牛津大学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从理论上提出黑洞不是真黑,而会慢慢蒸发,并过几十亿年消失,人们称它为“霍金辐射”。这种现象常发生在黑洞的边缘。但是霍金自问,如果黑洞最终消失,里面的一切将会怎样?他推测所有
我们知道苏联的超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当时其政府在公开的场合坚持的是超能力不存在的立场。例如在苏联被公开的有关超心理学的报道,在1957年只有三篇,而且全都是否定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遍布全球的物种。即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也从来没有哪一种鱼,或哪一种鸟遍布全球的;想来诗人只是推己及人罢了。  以目前的考古资料来说,非洲的确是人类的演化摇篮,直到200万年前,人类祖先仍然没有走出过非洲。但是到了180万年前,人类祖先已经北达今日的乔治亚共和国,南至爪哇,预示了今日的人类地理特色。而与人类500万年前是一家的两种黑猩猩,从来没有离开过非洲的森林。  我们早已习
一个由加拿大、法国和美国天文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已经在海王星轨道以外,在天文学家们称之为柯伊伯带的区域之中,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小天体。这个新天体到太阳的距离是海王星的两倍,大小约为冥王星的一半。这个天体暂时被昵称为巴菲,它拥有一条非常异常的轨道,很难用以前的外太阳系形成理论来解释。  这个新天体目前距离太阳58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即1AU,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它与太阳的距离从来不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