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导入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ke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涉及的知识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所下降。为此,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做好新授课的导入,精心设计一个有效而创新的导入,巧妙借助于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课堂导入不是泛泛而导,而是教师有机地结合学情、教情和教学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效导入  数学课堂  兴趣
  引言
  初中数学课由于内容的局限性,相对来说,想要把课堂导入设计得别开生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显得有些困难。虽然导入部分在时间上只占整堂课的十五分之一左右,但是它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这么说,导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成败。好的导入犹如磁铁,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起来,从而让课堂变得更轻松和活跃。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能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不认为学习枯燥了,而是从中得到乐趣,那么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一个高效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更需要一个高效的导入。很多学生对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给出差评:枯燥无味,一堆烦琐的公式,永无止境的计算等。如何扭转传统数学课在学生心中的这一印象,让数学也能如语文课般耐人寻味,如音乐课般让人陶醉,如美术课般色彩斑斓……其实想做到这些并不难,用好信息技术这枚法宝,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导入环节设计好了,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把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学生参与度提高到最大化。学生“动”起来了,那么课堂也就“活”了,收获的将是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借用微课信息技术导入
  近年来,微课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走进了各科课堂,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被很多老师所使用。数学课堂其实也可以使用微课导入,我们可以把所需要的图片、音乐、语言、视频等想要展示给学生的教学素材制作在一个时间短、内容精的微课当中,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以导入课题,并带活课堂气氛。
  实例: 几何图形导入
  教师播放提前剪辑好的微课视频,视频是按从国内外的标志建筑顺序出现的,如东方明珠塔,埃及金字塔,宁波北仑港集装箱码头……每张图片出现时,都配有教师的解说词。结尾处,提出一个问题:“在这个微课中,你能找出多少种几何图形呢?”鲜艳的画面,清晰的图形,在这样的导入中,学生们进入到几何图形的学习中,以最短的时间找出了身边的几何图形,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小动画悬念导入
  实例:轴对称图形
  播放提前制作好的Flash动画:春天到了,花园里美丽的花丛邊上,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这时候,一只蜻蜓也飞了过来,说:“小蝴蝶,我们可以一起玩吗?”“我又不认识你。”蝴蝶依然在舞动着自己的身体。“哈哈哈,你怎么不认识我呢?我们可是一家人啊!”蜻蜓笑着说:“不仅蜻蜓和蝴蝶是一家人,还有这旁边的树叶,还有我们身边好多物体,都是一家人啊!”
  动画结束了,我趁机提问,“孩子们,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蜻蜓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吗?”预习过的学生抢答道:“因为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环节的设计,不但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此外,有了小动画的悬念激趣,这节课的气氛也异常活跃,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
  三、几何画板绘画导入
  数学课想要上得别开生面,就要打破常规。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如若再加上守旧的教师,配以填鸭式教学,孩子们能坚持40分钟吗?但假如教师能借助于工具或道具,恰当时机再配合巧妙的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例:相交线
  这是七年级下册要学习的几何图形的第一节课。这节课要学习到一个新的概念对顶角,我发现学生普遍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不是很到位,为了让他们搞清楚对顶角的特征,我尝试用绘画的方式来导入这节课。
  师:同学们,我在几何画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请看是什么?(在几何画板上画一只简笔画的山羊)
  生:一只山羊。
  师:这又是什么?(旁边又画了一只山羊,故意把两只角画得很夸张)
  生:两只山羊。
  师:两只山羊在打架,请你来猜一个几何名词。
  (并配合肢体动作描述,这时同学们已经笑得止不住了)
  生:对顶角。(不约而同地回答)
  师:大家知道,两只山羊在打架是对顶角,那如果它们没有打起来,还叫不叫对顶角了呢?今天,学完了这一课,就明白了。
  这一导入,借助了几何画板,看似平淡,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说,课未始,疑已生,怎叫人不心动?借此机会,我又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了对顶角的两个条件,要有公共端点,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用简笔画的方式来演示对顶角,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和体会。
  四、巧用授课助手导入
  当前环境下,学生对新媒体和新技术很感兴趣,一些新型授课助手比如希沃,在恰当时候选用,可以给课堂效果大大加分。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数据的调查方式中,为了让学生搞清楚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我说:“上课前我在朋友圈分享里看到了一个笑话,带大家分享一下吧。”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小故事用希沃投屏到大屏幕上,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孩子,再去帮妈妈买点鸡蛋回来吧,注意点哦,上次买的就有好几个是坏蛋。”一会儿工夫,小明回来了,高高兴兴地跟妈妈说:“妈妈,这次买的绝对全是好蛋,因为我都一个一个打开看过了……”这时候,学生们早已经笑成了一团。小明买鸡蛋的故事也让他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全面调查不适用于对调查结果有破坏性的情况。比如想要调查一批灯管的寿命,或者研究一批炸药的质量等,此时应选取抽样调查才更合适。有了这样笑场开头,这节课上起来也很轻松愉快,本来概念性的、枯燥的文字在授课助手的连接下也由此变得生动起来。
  总之,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在导入环节让课堂的开场变得锦上添花,一个高效的导入是整节课的点睛之笔,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更能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也要避免流于形式,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创新,让信息技术成为手段和工具,在恰当的时候选取使用,真正做到为学生而着想,巧妙选取适合切合教学内容的素材进行充分准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让数学课堂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王宪昌.数学思维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张仁贤.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田艳华.“三环六步”目标导学模式,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高考的阅读面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可见,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了,全科阅读时代已经来临!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如何运用数学阅读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是当下必须要思考和实践的事。  关键词:数学阅读 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介绍五种常用的作文构思模式,即排比式构思、递进式构思、题记式构思、小标题式构思、镜头式构思,旨在教会学生在行文前选择合适的构思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 作文构思 常用模式  所谓构思,是指在写作之前的一系列思考过程,包括选择材料、确定中心、组织材料、运用语言等各方面的内容。巧妙的构思,在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排比式构思  也可以理解为并列式构
摘要:兴趣是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接触和学习英语的初始动力,激发、巩固持久的学习英语兴趣,对树立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语学习 兴趣 激发 巩固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间的沟通和交流日趋紧密,“中国梦”与“亚洲梦”“世界梦”连为一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加快,英语作为促进和平发展的国际交流的纽带,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应当不断反思,改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从实际出发,站在终点看起点,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来分析和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近年来,数学学习力成为一个热词,相应的提升策略与评价研究成为一线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伴随基层的思考与实践,由多层阶明晰、多途径优化、多元化评价为核心内容的数学学习力操作模式,为小学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力提升 评价研究  数学学习力包括数学“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三大指标,分别解决“为何学、怎样学、持久学”的问题。对一线数学教师而言,需要从整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