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解决普高水平运动队是各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该篇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招收学员、聘请教练、训练项目不全面、经费不足等方面对普通高校现阶段的运动队建设进行分析,并以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据,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 高水平运动队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b)-0105-02
  从1987年至今,设立普通高校运动队的政策已走过了20多个春秋,但从近几年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参与人员来看,由普通高校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是少之又少。国家教育部提出在普通高校中建立运动队的方针,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高水平运动型人才,为国家的运动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代表国家,为国争光。从各高校最近几年的调查可以看出,现今我国高校体育人才零落,运动员综合素质过低,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在的高校运动队虽多大多数都设立在名校之中,但对于运动员的选拔却限制在体校或高中生中,在该校中没有自己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而对于教练员的选拔也不够专业,大多数是校内的体育教师,极少数为退役运动员,执教水平良莠不齐,导致教练员团队的教学水平低下[1]。
  运动场地是顺利进行体育教学的最前沿阵地。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高校需配备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及体育运动设施,而我国高校现阶段的情形是,学校运动场馆数量不足,场馆内专业设施较少,导致高校运动队经常出现训练场地公用的情况,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进程。
  2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的窘境
  2.1 生源缺乏
  我国高校招收运功员的途径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各省市的退役运动员。招收此类运动员主要是因为国家为其出台的政策导致的,退役运动员在入高校时就已经过了运动员的职业高峰期,并且退役运员的年龄不适合参加大学生的运动比赛,使得高校运动队中有一部分运动员不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第二,是没有入选专业队的体校运动员。这类运动员一般接受的都是系统的业余训练,文化知识基础差,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及文化课程的学习几乎是不可能同时做到的,所以,培养出职业运动员的几率微乎其微。
  第三,是在高校选拔体育基础好的高中学生。这类学生在进入运动队后,能够参加平时的集体训练,但若是代表大学生参加比赛的话,往往会出现怯场的情况,无法参加比赛。
  2.2 教育经费不足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条例规定,高校运动员的人均经费应该达到4 000~5 000元不等,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的多数高校都达不到此项标准。
  现今大部分高校都面临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费不足的情况,因为支持高校培养运动员的经费一部分来自赞助商,而赞助商的经费投入是根据赛事的部署来实施赞助的,这就使得赞助经费不稳定,运动员的训练不能连续进行;而另一部分是由国家体育部门专项拨款,拨款的经费是按高校参加比赛人数和有无参加比赛来进行分拨的,这样就加大了教育经费的不稳定性,导致多数高校体育教育经费不足。
  2.3 教练员的训练水平不高
  高校运动队的教练员的整体专业水平不高是影响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高校运动队教练员一部分是该校体育教师;另一部分是退役或兼职教练员,这样的教练员队伍只能为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提供基本的训练项目,不能针对运动员自身情况进行长期有效的系统训练,这就对高校运动队的整体水平提升造成了阻碍[2]。
  2.4 文化知识与运动训练存在冲突
  为建设高水平的高校运动队,多数高校往往过多重视运动员的训练课程,而忽视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造成学生毕业“难”的情况。高校虽然采取一些帮助学生毕业的措施,例如:运动员成绩优异可加分并给予毕业、学生的运动学分可叠加到文化成绩上的办法帮助学生毕业等,但在笔者看来,这些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毕业问题。
  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但不能成为运动员影响学业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运动员生源的基础文化课程学习存在差异,所以,即使不参加训练,一部分学生也是跟不上高校文化课程的学习。
  3 普通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对策
  3.1 政策化的生源选择
  为了发展高校高水平的运动队建设,对生源的选择是第一道关卡。国家教育部应该制定相应的生源选择政策,以国家政策规范招生途径,规定只有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才能入选高校的运功队,经过高校的训练培养,代表高校的同时也代表国家参加大学生运动比赛。同时,放宽生源的招收途径,让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培养该校内部的运动员后备力量[3]。
  3.2 加强教练员队伍的执教水平
  面对各高校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其一,各教练员提供教育经验分享的网络平台,通过数字化网络媒体的方式促进各高校教练员们的交流沟通,多方面学习其他高校的训练方式,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集各校之长,找到提高该校训练员执教水平的方法。其二,对执教的训练员采取合同制聘用教学,并在合同中注明教学方式、短期教学成果等,如达到合同内的要求之一可得到额外的经济奖励,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训练员的教学意识,也能吸引更多专业的教练来校执教,从而提高训练员团队的执教水平。其三,从根本上来说,高校应该为教练员提供主业的训练知识体系,并为教练人员提供进修交流的机会,从校内做起,提高校内教练人员的执教水平,从而建设本校特色的高水平运动队。
  3.3 多途径筹集教育经费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为更好地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保证资金链的不缺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4]。从国家教育部实行建设高校运动队的政策开始,高校运动员的训练课程,绝大多数都是依靠政府的专项拨款来维系的,经费来源单一,不能保证训练持续进行。所以,为了更好地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就应该顺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变化,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稳定资金链、保证多途径筹集训练经费,使运动员训练的能够正常进行,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技能。
  4 普通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积极意义
  通过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提高运动员的知识底蕴、文化素质,借助完备的运动设施及强大的科研力量,制定符合运动员自身条件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要培养出一批知识型、技能型的运动员,既能适应高水平的训练课程,又能胜任高强度的竞赛,并且能取得卓越的比赛成绩,从而建设出高水平的运动队,为高校和运功员的双赢打下坚实的基础[5]。
  5 结语
  我国高校运动队建设虽然经历的时间较长,但距建设高水平的运动队伍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生源的选择、教育经费的不足、协调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制约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因素。因此,为了加快建设高水平的高校运动队,就必须解决以上问题,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探索,弥补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素质高、技能强的综合型运动员,在国家的运动史上添上一笔绚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 王永斌.高校运动队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9):126-127.
  [2] 张铭,李明华,於鹏,等.我国高校运动队建设之本体目标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2):87-88,90.
  [3] 冯明荣.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组织文化内涵与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5):507-510.
  [4] 张治国,梁华,韩新君,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的利益冲突及其协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88-91.
  [5] 江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与建设[J].体育时空,2015(21):59.
其他文献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4.029  摘 要:跆拳道当下风靡全球,必有其独特的原因和运动魅力。通过跆拳道运动增强学生意志力,培养合作竞争意识;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建立成就感,引导中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该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从跆拳道运动特点入手,探讨其对中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发展的良好影响,从而促进跆拳道运动在中学广泛开展。  关键词: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当代的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发展不完全的现象比比皆是。研究表明,舞蹈作为一种行为艺术,是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舞蹈中的高雅文体成分能够帮助大学生的性格的形成,也成为了大学生现在的钟爱体育活动。  关键词:体育舞蹈;大学生;身心健康;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为了解在新的药物环境下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2006年1月,我们对1999年1月~2005年6月分离得到的291株致病菌的病原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检测其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现报告如
传统公安警务实战教学中,教师(或教官)在课堂上讲解,学生(或学员)进行练习,学员的创造力无从展现。学员在练习时,教官很难面面俱到指点学员,很多基层民警没有办法进行集中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