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ing theory,CTT)一直占据测量理论的统治地位,却存在误差分离过于笼统、“严格平行测验”很难在实际情境中实现等问题.针对经典测量理论存在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克伦巴赫(Cronbach)等人提出了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GT).概化理论将经典测量理论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扩展和延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ing theory,CTT)一直占据测量理论的统治地位,却存在误差分离过于笼统、“严格平行测验”很难在实际情境中实现等问题.针对经典测量理论存在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克伦巴赫(Cronbach)等人提出了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GT).概化理论将经典测量理论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扩展和延伸.
其他文献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于院校培养工作的意见是进行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环境优化的重要抓手.基于两所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查数据,从大学教育力理论视角出发,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于院校培养的意见和需求.结果发现:第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于院校培养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专业实习与实践机会不足;专硕与学硕未能做到分类培养;对专业学位重视程度不够;选课、学费以及奖学金制度有待完善.第二,在学科差异上,人文学科对实习实践的诉求更为强烈;理科对分类培养与规章制度的诉求更为强烈;工科对于一
基于1013份研究型大学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调查数据,结合现有关于人与环境匹配理论及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研究,分析了个人特征、组织环境对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路径,并探索人与环境匹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个人特征中的性别、身份特征、国际留学经历以及工作投入,组织环境中的宏观环境(包括高校层级和类型、学缘关系)、中观环境(包括组织支持、学术评价制度)显著影响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人与环境匹配在其中具有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讨论了身份认同对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增益,非科研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交叉和跨界的知识优势、能力优势和思维优势是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存在专业间学科壁垒难以打破、专业复合程度不深、双学位存在考研与就业政策障碍和学制、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理工类高校要发挥法学与特色学科深度交叉优势、推广“双学位双证”培养模式、推动法学双学位与二学位招生与培养并轨、鼓励在国家急需的领域设置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博士点、借鉴“四跨”
线上线下结合的虚拟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新范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研学术水平,破解高校科研与教学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与教研创新案例基础上,探讨深化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工程设计思路,尝试模型化表达的形式与方法论,提出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双师教学”模式,倡导将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难题转化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在跨校师生团队协同创新中不断提升网络平台与资源库智能化水平,培养技术、教育与各专业知识技能深度融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并提出了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健康和谐的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管办问责与质量改进的实践价值更加凸显,具体体现在:对地方党委和政府进行履行教育职责及落实政策之治理能力的督政问责,对中小学校进行规范化办学及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督学问责,保障与助力每一所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中小学校循证决策文化建设.为进一步实现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实践价值,激发教育督导机构以及中小学校等多方主体深度参与,需要强化各级特别是区县教育督导机构督政督学的双重职能.在督政方面,建议在关注办学条件等基础性要素的同时,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