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w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调动生活经验,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尝试创设问题情境,并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的元素,为学生创建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探究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境设计   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在数学学习与探究过程中,教师若能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必然会高涨,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核心能力也会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在数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用语言描绘情境,还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再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合适的背景。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上,教师往往通过板书进行授课,学生只能坐在讲台下被动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较为被动,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空间。而直观的情境教学法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心理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心理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高效性。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陈述性的知识点,如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都是较为抽象、枯燥的文字。如果教师仅仅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枯燥的内容,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失去了趣味,数学教学也失去了探究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表达数学,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笔者首先以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例为问题背景,对学生进行提问:“学校要在一条长120米的南北通道边种上一排香樟树,如果每棵树之间的间距是10米,学校一共需要买多少棵香樟树?”学生凭直觉给出了需要购买12棵的答案。此时,笔者没有直接否定他们,而是让他们绘制线段图,自主验证自己的答案。这时,班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线段图画法:第一种是两端都种上了树的;第二种是两端都没种上树的;第三种是仅在起点或终点种上了一棵树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有第三种方案的种树量是12棵;当两端都不植树时,只需要种11棵;当两端都种上树时,则需要种13棵。这个时候,笔者没有直接归纳出“植树问题”的解决模型,而是让学生继续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自主思考,最后发现了“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
  如此,原本抽象的“植树问题”模型的建立过程,就变得非常“接地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中积极思考、建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数学素养。
  二、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问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探索问题并自主找到解决方法的有效措施。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要想提高提问环节的效率,就要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深入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走向完整、深刻,最终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获得充分的参与感与成就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概念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分组,使提问的环节进行得更加顺利。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李红家有20头牛,是王聪家牛的4倍,那么这其中的‘20’与‘4’是什么关系?”通过导入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更加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
  三、创设趣味游戏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在短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完成课本内容的教学工作,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与爱好,做到因材施教。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融入一些游戏的元素,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这样可以让数学学习的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找朋友”的游戏,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数字卡片,然后宣布游戏规则:只有卡片上的数字相加起来等于12的人,才可以配对成为朋友。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学生可以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锻炼运算能力及反应能力。由此可见,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游戏情境,可以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避免情境教学的手段过于单一。当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在課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也只是生搬硬套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新意,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第二,避免让情境教学变成“纸上谈兵”。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没有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不能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例如,在讲解公式时,很多教师仅仅对公式表面的含义进行解释,而忽视对公式背后的拓展内容进行讲解。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更先进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情境教学法符合当代数学教学的需要,通过情境教学法,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横港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从上幼儿园起语文就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给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语文教学讲究尊师重道,教师是整个课堂上唯一的权威。教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
幼儿教育关注对幼儿科学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幼儿教学理念,积极设计开放的、创新性的教学活动,给幼儿创造广阔的认知空间,帮助幼儿从小形成科学意识。  一、厘清师生角色,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双方围绕文本展开积极对话,让幼儿形成一定的科学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将落实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为此,教师需要在活动中密切
期刊
创客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信息技术课堂较为枯燥,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小学生思维天马行空,富有创造力,对于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创客思维,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热情,从而提升其信息技术水平。  一、在操作中活跃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法与内容缺乏创意,学生的学习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在“设计·应用”课中,常常出现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主动学习的热情、缺乏学习的兴趣,乃至学生没有材料、作业无法按时完成等情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设计与生活的联系、材料的特性与设计的方法,从做中学到设计方法,解决设计问题。教师让学生在设计创作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期刊
学者罗伯特·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的学习,是依据他们整体成绩得到奖励的课堂教学技术。在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而个性思维体现为思维的独立性,是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碰撞思维,促使学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鉴赏时,碰撞火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进程的加快,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且教育部门要求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学科有许多红色文化内容,如果教师加强对乡土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此,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乡土红色文化,并提出具体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乡土红色文化 渗透策略  乡土红色文化
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教材,而要整合多维阅读材料,积极开展群文阅读。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切的群文中心,形成群文阅读的抓手。不同的抓手,就有着不同的文本选择和组合方式,自然也就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  一、辨析异同,以体裁为核心开展群文阅读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紧扣体裁特点开展群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