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历史高考冲刺的几点建议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高考,总复习也已接近尾声,学生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这个时候如何科学地利用好考前这段时间,冷静备考,做好高三复习的“收官工作”,把学生的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至关重要。以下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继续紧抓课本,构建好主干知识体系
  
  在复习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狠抓主干历史知识,切不可放松。何谓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即在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集中反映人类文明演变的历史进程,总揽全局,纲举目张。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复习。
  1.明确各模块的每个单元的主干知识。如必修一各单元的主干知识:(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制度、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西方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包括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5)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包括三大政治制度与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以及“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7)现代中国的外交。(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包括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曲折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抓准每个模块的重点主干知识。如必修一模块重点抓住:(1)古今中外重要政治制度的内涵、演变及历史影响。(2)政治文明的演变历程及其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3)爱国主义与民主革命的精神。(4)大国的崛起与国际关系的演变等。必修二模块重点抓住:(1)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以生产力发展为代表的物质文明演变的历程。(2)世界市场形成与演变的过程。(3)从古至今世界不同经济形态与经济制度的演变、竞争与交融。(4)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三模块中的重点为:(1)古今中外主流社会思想的演变。(2)从古至今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精神文明的内涵及其影响。(3)古今中外重大的科技文化成就。(4)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3.重视历史时期,形成知识联系。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将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构建通史体主干知识网络。以中国明清时期为例:必修一政治史部分知识有废除丞相、设置内阁、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等;必修二经济史部分知识有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国力强盛的表现等;必修三文化史部分知识有明清之际出现的反封建启蒙思想、总结性科技巨著的出现、追求个性的书法绘画作品的出现、小说戏曲的繁荣等。通过上述知识的整合可以归纳出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的规律性认识——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科技文化发达;但明清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重精略多,做练习更应总结反思
  
  1.在考前冲刺阶段,考生每天要进行适度的强化训练,做一定量的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可以检查测试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时查漏补缺。二是借此可以提高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但训练应当更加讲求科学的方法,训练题不求“多”而应求“精”。要紧密结合复习指导,认真精练,而且重视练习后的总结与反思,提高对知识点的“活化”程度,构成知识体系与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要多分析考试说明中的高考题,体会其命题的特点(特别是提示语、限定词、求答项的设计方式以及答案要点的分布),使自己熟悉高考真题的价值取向、设问方式、分析方法以及答题的层次与角度,确实提高高考历史解题的实效性。
  3.要整理过去试卷训练中的错题,找出过去出错的原因(主要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审题的准确度、答题的规范程度等)有针对性地总结,做到查漏补缺同时避免出现重复性错误。
  
  三、严格落实历史解题的原则与方法
  
  1.答题顺序:(1)从前至后(遵循平时做题习惯,一般常理,题型越靠后越复杂)。(2)先易后难、阶梯筛选(先易:把握基本分,进入解题状态。后难:以免影响心情)。(3)不可“恋战”(易,不要大肆铺开;难,不要纠缠不清。目的:抓紧时间)。
  2.保持平稳心态:(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因题目的难易及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发挥)。(2)稳扎稳打(扎扎实实做好会做的题目,拿住能拿的分,出现难题也要情绪稳定)。
  3.审题要点:做题审准题目,全面把握,仔细解答(主要关注提示语、限定项、中心词、求答项)。
  4.非选择题答题关键:(1)不要留空白,但也不要乱答。(2)要看分值分布,分少有话少说,分多即使话少也要深挖。(3)答案编写形式要做到“序号化、要点化”,以求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同时做到用历史术语,严禁白话连篇。(4)答对题序,禁止改题号。(5)保持卷面整洁,尽量不涂改。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从教二十余年,看到教材中物理学未解之谜,心中总萌发一种冲动,这种冲动诱发我和我的学生去探究,去思索,形成各种猜想,从而不断地丰富了我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  这种猜想,虽然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验证,但他对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教材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地磁场》一节,书中讲到“地磁场”至今仍是个谜,在讲述本节之后,向学生说: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在座的同学对此问题有了独到的见解
高中生物新课标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人教版的新教材依据这一理念对高中所要学的生物知识进行了新的编排,“问题探讨”则是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每章节之首都以“问题探讨”专栏开始,一般是由图片、情景描述、讨论题组成,多数是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为学生所熟悉,放在章节之首,形式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好“问题探讨”,对每堂课的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一、
针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出现的“新倾向”、“新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对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从“教学有效性内涵”、“教学准备与设计”、“实施教学策略”和“运用教学评价”等方面,就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正确理解教学有效性内涵是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或发展。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建设与发展的重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家庭、学校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学校德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而其中的思想品德课又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现笔者从发挥中学思想品德课优势角度,探讨如何加强未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变迁大概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这三个主要时期内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各有其内容和特点。认真梳理供给体制变迁的轨迹,对比分析这三个主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