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4日,国家对陕西的“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结束,并宣布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予了高度评价。全省为此事忙活的人们总算在无比兴奋之中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对于我来说,更是酸甜苦辣灌满了肠胃,虽然各种感觉都有,但只想拖着疲惫的身躯休息,因为人太累了。
陕西的“两基”实施,整整经历了14年时间。全省107个县、市、区逐一接受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评估验收。而这14年,这107个县、市、区的“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我无一例外地都是主要的组织者、参与者。
14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为短暂一瞬,然而在人生旅途中,它却相对漫长。能让一个人为了“两基”,为了娃娃们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而足迹遍及陕西省的南北东西。从而体味人生、感悟人生、陶冶自我、完善自我。14年来,在三秦大地的“两基”工作中,我经历了太多太多:
——107个县、区,我总是按照规划,先去县上调查了解,督导检查。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然后再确定时间,组织督学和专家评估验收,最大程度地保证“两基”评估验收质量。
——107个县、区,我一个接一个抑扬顿挫、慷慨激昂、认真负责地作“两基”评估验收报告,都是十分兴奋、充满感情。我享受过评估验收结束后十里相送、依依惜别的留恋,也遇到过因给县上提了意见而无人送别,带领同仁默默离去的尴尬。
——107县的乡乡校校,我常常能碰到县长、局长、乡镇长、校长和老师热情地直呼我“老冯”、“冯督学”、“冯老师”。他们和我亲切握手,甚至拥抱,使我的精神得到满足、心理得到慰藉。
——乘汽车去陕南“两基”评估验收,遭遇冰雪封山,汽车戴上防滑链在秦岭峰巅上一寸一尺前行,凌晨4点方下山。我为自己也为同仁有过“心提到嗓子眼”的胆怯和害怕。
——大雪过后,汽车在黄土高坡上行驶,不慎陷进泥潭,前轮飞转车却在原地巍然。我们帮忙推车,脸和全身溅满泥水,很无奈更显狼狈。
——看到农村老太太为学校建设捐出了卖鸡蛋的钱,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已经作古的母亲,想起了黄土高坡、秦巴山区的伟大母亲,我永远忘不了尊师重教、慷慨解囊的陕西父老乡亲。
——看到铜川市印台区胡家塬村老村长焦春友“倾尽积蓄建校园”,自己仍然“居住地头茅草庵”,且背负沉重建校债务而无法解脱。我十分崇敬,更多的是感伤和困惑。
——定边县地处塞上毛乌素沙漠边沿,条件艰苦。他们的“悠悠岁月稠,漫漫攻坚路,拳拳教化心,殷殷育人情”使我倍受感动和鼓舞。
——紫阳县地处巴山腹地,该县城关初中为了给孩子们开辟一个操场,投入360余万元,修筑了一道长143米,平均高度15米的石坎。其艰难程度体现了“山区一堵墙,关中一幢房”。我说:这是“陕西校建第一坎”。那次我动了真情。
——延川县县长呼延鹏的教育情结体现于“七个第一”。那就是上任后第一个调研项目是教育;第一批引进的人才是批准123位教师调入;第一批机构升格的是四所学校;第一年消化债务最大的一笔是教育债务;腾出的办公用房第一个考虑教育,分给了37间;教师和老干部的工资第一批发放;春节后第一个给教师拜年。我和呼县长攀谈到深夜,感慨万千。
——农村学生享受了政府的“两免一补”,即免交学杂费、免费教科书、贫困住校学生生活补助,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很高兴,我心中也油然而生异样的满足与喜悦。
——107县,我亲眼看见过学生从地窑教室搬进砖混结构教室的笑脸;看见过学生从濒临坍塌的土木结构教室搬进窗明几净楼房的愉悦;看见过学生在图书室借书阅览的愉快;看见过学生在实验室分组实验的专注;看见过学生刚刚用上微机的新奇。与其说领略过诸如宁强青木川、西乡五子山的秀美,不如说更多的是在体验大山深处“普九”的艰巨和艰辛。
——107县,我和搭档席建中先生有过意见不一致时的辩论、争论,而更多的则是默契配合、拾遗补缺、同舟共济、相得益彰。
——14年,北到黄土高坡、毛乌素沙漠,东西于关中平原,南至虽充满诗情画意,但生存条件却很恶劣的秦巴山地;从渭水两岸到黄河之滨;从无定河畔到瀛湖周边;从丹江、嘉陵江源头的涓涓细流到汉水的汹涌波涛;从黄河在府谷县入陕到“黄河出龙门一泻千里”。由于“烟囱冒烟的地方,必然建有学校”的缘故,我走遍了陕西的山山水水,沟梁峁岔。秦人秦韵秦风不胜枚举,崭新校舍美不胜收。从旭日东升到嫦娥起舞;从夕阳西下到繁星满天;从花蕾初绽、春意盎然到银妆素裹、朔风刺骨。我们义无反顾,走的是一条曲折坎坷却又充满希望的道路。我曾为自己写过一副条幅:“无定河畔教育兴,高原普九氛围浓。秦岭巴山隔不断,渭河汉水总关情”。这里的“情”,是平常情,是娃娃情,是教育情。在黄河壶口我曾撰联:“壶口瀑布吞吐奔腾澎湃中华文化,天下黄河延续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娃娃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能传承中华文化,更能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
按照国家的要求,一个省所有县区的“两基”,经省级评估验收实现达标后,国家必须验收确认。国家验收确认期间,作为一名对这项工作充满特殊感情的当事人,我自然要付出更多一些:
——国家验收5月27日报到,我25日即陪同教育部来人去安康紫阳县调查。紫阳的“普九”成果令国家来人为之震撼。26日晚撰写完调查报告已是凌晨4时30分。紫阳县城到恒口出山,路程不足70公里,盘山弯道就有360余处。若腾云驾雾,难耐晕车。为了赶时间,选择了乘坐27日安康至西安的飞机。本打算在飞机上打个盹,谁料飞行时间仅仅35分钟,飞机上天刚平稳即下降,上升下降的不适不可能进入梦乡。
——回西安后忙活了一阵子接待。5月28日上午参加完省政府的汇报会,下午即陪同验收组人员乘飞机去榆林,接着转乘汽车于晚上10点方到达目的地定边。和定边的同志们安排完工作,不小心就到了零点以后。
——5月29日陪同验收组的同志在定边下乡检查,晚上和定边县及榆林市的同志们一起把验收组提出的问题付诸文字,又是凌晨2:30。县教育局长毛鑫先生邀我吃夜宵,在尚未收摊的夜市上俩人合吃一个砂锅米线,回招待所休息已是凌晨四点。
——5月30日晚到达延安市延川县。协调好榆林市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已是深夜。验收组承诺,榆林的问题解决好了即当经验提出,很兴奋。继续忙延川的事,把验收组提出的问题付诸文字。干脆失眠,整夜几乎未合眼。
——5月31日在延安和老朋友延安市督导室主任苏富忠先生同住一间客房。忆往昔岁月,讨论问题、谈感想,不经意看表,已是凌晨两点,仍觉意犹未尽。
——6月2日返回西安,渭南的教育经费投入又出了点小问题。楼上楼下,此屋进彼屋出,把矛盾解决在了萌芽之中。接下来写文稿……
本来,我不应该有这么“重”的负担,也用不着我过多地操这份“闲”心,我也不值得上下协调,熬夜失眠。但谁让自己和这14年,和这107县的“两基”悠悠相关,和国家来人并和基层同志都熟悉呢?今“释重负”,从另一层面上看,那是一种心灵的升华;从一定意义上说,也为自己人生的这一段旅程划了个圆满句号。
陕西“两基”实施的14年、107县,不断有朋友问我“图啥呢?”我常这样回答:我干的是娃娃的事,娃娃们能接受良好教育,他(她)本人高兴,全家满意。正如此,我私下或场合上常这样自问自答:娃娃是谁?是未来。娃娃是谁?是百姓。百姓是谁?是天。感动了天,“天”就会赐你一个好身体,一个和睦、美满的小家庭,一拨健康向上的好子孙,一段绚丽多彩的新生活。真的,这一切我全都得到了。
据说,国家督导验收组在讨论对陕西的反馈意见时,认为我的情况属全国少见。领导原打算点名表扬我,但在分析各种因素和情况后,最终没有实施。听到消息,我说,全国搞这项工作的人,有的晋升提拔,有的光荣退休,我只是坚持了下来。人民发给我工资,我领工资干本来应该干的事,仅此而已。有什么可肯定、可表扬的呢?
我十分钟爱我所从事的娃娃受教育的事业——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责任编辑 王波
陕西的“两基”实施,整整经历了14年时间。全省107个县、市、区逐一接受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评估验收。而这14年,这107个县、市、区的“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我无一例外地都是主要的组织者、参与者。
14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为短暂一瞬,然而在人生旅途中,它却相对漫长。能让一个人为了“两基”,为了娃娃们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而足迹遍及陕西省的南北东西。从而体味人生、感悟人生、陶冶自我、完善自我。14年来,在三秦大地的“两基”工作中,我经历了太多太多:
——107个县、区,我总是按照规划,先去县上调查了解,督导检查。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然后再确定时间,组织督学和专家评估验收,最大程度地保证“两基”评估验收质量。
——107个县、区,我一个接一个抑扬顿挫、慷慨激昂、认真负责地作“两基”评估验收报告,都是十分兴奋、充满感情。我享受过评估验收结束后十里相送、依依惜别的留恋,也遇到过因给县上提了意见而无人送别,带领同仁默默离去的尴尬。
——107县的乡乡校校,我常常能碰到县长、局长、乡镇长、校长和老师热情地直呼我“老冯”、“冯督学”、“冯老师”。他们和我亲切握手,甚至拥抱,使我的精神得到满足、心理得到慰藉。
——乘汽车去陕南“两基”评估验收,遭遇冰雪封山,汽车戴上防滑链在秦岭峰巅上一寸一尺前行,凌晨4点方下山。我为自己也为同仁有过“心提到嗓子眼”的胆怯和害怕。
——大雪过后,汽车在黄土高坡上行驶,不慎陷进泥潭,前轮飞转车却在原地巍然。我们帮忙推车,脸和全身溅满泥水,很无奈更显狼狈。
——看到农村老太太为学校建设捐出了卖鸡蛋的钱,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已经作古的母亲,想起了黄土高坡、秦巴山区的伟大母亲,我永远忘不了尊师重教、慷慨解囊的陕西父老乡亲。
——看到铜川市印台区胡家塬村老村长焦春友“倾尽积蓄建校园”,自己仍然“居住地头茅草庵”,且背负沉重建校债务而无法解脱。我十分崇敬,更多的是感伤和困惑。
——定边县地处塞上毛乌素沙漠边沿,条件艰苦。他们的“悠悠岁月稠,漫漫攻坚路,拳拳教化心,殷殷育人情”使我倍受感动和鼓舞。
——紫阳县地处巴山腹地,该县城关初中为了给孩子们开辟一个操场,投入360余万元,修筑了一道长143米,平均高度15米的石坎。其艰难程度体现了“山区一堵墙,关中一幢房”。我说:这是“陕西校建第一坎”。那次我动了真情。
——延川县县长呼延鹏的教育情结体现于“七个第一”。那就是上任后第一个调研项目是教育;第一批引进的人才是批准123位教师调入;第一批机构升格的是四所学校;第一年消化债务最大的一笔是教育债务;腾出的办公用房第一个考虑教育,分给了37间;教师和老干部的工资第一批发放;春节后第一个给教师拜年。我和呼县长攀谈到深夜,感慨万千。
——农村学生享受了政府的“两免一补”,即免交学杂费、免费教科书、贫困住校学生生活补助,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很高兴,我心中也油然而生异样的满足与喜悦。
——107县,我亲眼看见过学生从地窑教室搬进砖混结构教室的笑脸;看见过学生从濒临坍塌的土木结构教室搬进窗明几净楼房的愉悦;看见过学生在图书室借书阅览的愉快;看见过学生在实验室分组实验的专注;看见过学生刚刚用上微机的新奇。与其说领略过诸如宁强青木川、西乡五子山的秀美,不如说更多的是在体验大山深处“普九”的艰巨和艰辛。
——107县,我和搭档席建中先生有过意见不一致时的辩论、争论,而更多的则是默契配合、拾遗补缺、同舟共济、相得益彰。
——14年,北到黄土高坡、毛乌素沙漠,东西于关中平原,南至虽充满诗情画意,但生存条件却很恶劣的秦巴山地;从渭水两岸到黄河之滨;从无定河畔到瀛湖周边;从丹江、嘉陵江源头的涓涓细流到汉水的汹涌波涛;从黄河在府谷县入陕到“黄河出龙门一泻千里”。由于“烟囱冒烟的地方,必然建有学校”的缘故,我走遍了陕西的山山水水,沟梁峁岔。秦人秦韵秦风不胜枚举,崭新校舍美不胜收。从旭日东升到嫦娥起舞;从夕阳西下到繁星满天;从花蕾初绽、春意盎然到银妆素裹、朔风刺骨。我们义无反顾,走的是一条曲折坎坷却又充满希望的道路。我曾为自己写过一副条幅:“无定河畔教育兴,高原普九氛围浓。秦岭巴山隔不断,渭河汉水总关情”。这里的“情”,是平常情,是娃娃情,是教育情。在黄河壶口我曾撰联:“壶口瀑布吞吐奔腾澎湃中华文化,天下黄河延续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娃娃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能传承中华文化,更能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
按照国家的要求,一个省所有县区的“两基”,经省级评估验收实现达标后,国家必须验收确认。国家验收确认期间,作为一名对这项工作充满特殊感情的当事人,我自然要付出更多一些:
——国家验收5月27日报到,我25日即陪同教育部来人去安康紫阳县调查。紫阳的“普九”成果令国家来人为之震撼。26日晚撰写完调查报告已是凌晨4时30分。紫阳县城到恒口出山,路程不足70公里,盘山弯道就有360余处。若腾云驾雾,难耐晕车。为了赶时间,选择了乘坐27日安康至西安的飞机。本打算在飞机上打个盹,谁料飞行时间仅仅35分钟,飞机上天刚平稳即下降,上升下降的不适不可能进入梦乡。
——回西安后忙活了一阵子接待。5月28日上午参加完省政府的汇报会,下午即陪同验收组人员乘飞机去榆林,接着转乘汽车于晚上10点方到达目的地定边。和定边的同志们安排完工作,不小心就到了零点以后。
——5月29日陪同验收组的同志在定边下乡检查,晚上和定边县及榆林市的同志们一起把验收组提出的问题付诸文字,又是凌晨2:30。县教育局长毛鑫先生邀我吃夜宵,在尚未收摊的夜市上俩人合吃一个砂锅米线,回招待所休息已是凌晨四点。
——5月30日晚到达延安市延川县。协调好榆林市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已是深夜。验收组承诺,榆林的问题解决好了即当经验提出,很兴奋。继续忙延川的事,把验收组提出的问题付诸文字。干脆失眠,整夜几乎未合眼。
——5月31日在延安和老朋友延安市督导室主任苏富忠先生同住一间客房。忆往昔岁月,讨论问题、谈感想,不经意看表,已是凌晨两点,仍觉意犹未尽。
——6月2日返回西安,渭南的教育经费投入又出了点小问题。楼上楼下,此屋进彼屋出,把矛盾解决在了萌芽之中。接下来写文稿……
本来,我不应该有这么“重”的负担,也用不着我过多地操这份“闲”心,我也不值得上下协调,熬夜失眠。但谁让自己和这14年,和这107县的“两基”悠悠相关,和国家来人并和基层同志都熟悉呢?今“释重负”,从另一层面上看,那是一种心灵的升华;从一定意义上说,也为自己人生的这一段旅程划了个圆满句号。
陕西“两基”实施的14年、107县,不断有朋友问我“图啥呢?”我常这样回答:我干的是娃娃的事,娃娃们能接受良好教育,他(她)本人高兴,全家满意。正如此,我私下或场合上常这样自问自答:娃娃是谁?是未来。娃娃是谁?是百姓。百姓是谁?是天。感动了天,“天”就会赐你一个好身体,一个和睦、美满的小家庭,一拨健康向上的好子孙,一段绚丽多彩的新生活。真的,这一切我全都得到了。
据说,国家督导验收组在讨论对陕西的反馈意见时,认为我的情况属全国少见。领导原打算点名表扬我,但在分析各种因素和情况后,最终没有实施。听到消息,我说,全国搞这项工作的人,有的晋升提拔,有的光荣退休,我只是坚持了下来。人民发给我工资,我领工资干本来应该干的事,仅此而已。有什么可肯定、可表扬的呢?
我十分钟爱我所从事的娃娃受教育的事业——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责任编辑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