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材料解构矛盾与冲突并列的世界

来源 :美化生活·T+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盈与厚重,纯白和黝黑,冲突和对立是Maya 作品永远的主题。
  对此她倒是信手拈来, 矛盾、冲突构成了我们现代的社会环境,就如同阴与阳并置一样自然。
  可以说,Maya Kramer是个矛盾的人,但不为此纠结是她难能可贵的“美德”。她愿意花上所有时间将矛盾以具有冲击性的视觉呈现,观众站在作品前,初看惊奇,再看则各有各的想法,但总得来说,作品将冲突的种子埋入了每个人的心中,任其生长。
  Maya Kramer出生于美国,2000年获马里兰艺术学院学士学位、2003年获亨特学院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在纽约工作了九年,担任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行政馆长助理、画展策展人。2010年,她来到了上海,担任艺术顾问并坚持创作。她的母亲是二战后移民美国的立陶宛人,她的记忆里,势必包含了大量关于战争、种族及民族的记忆,也许,正是这些,造就了Maya矛盾的根源吧!
  当代社会的艺术演绎
  当政治碰撞艺术,会有怎样的结果?为什么要用艺术这么一个纯粹的事物去诠释剪不断理还乱的政治?其一,自然是有些话不方便明说,其二,其效果更有振聋发聩的效果。然而,总有一批“哗众取宠”的艺术家,以搏出位、吸引大家眼球的做法来聚拢名气和声望。“我很不喜欢这样的艺术家”,作为一个关注社会议题的人,Maya也时常关注与政治社科有关的作品,前不久,她还在微信朋友圈内“直播”了美国大选。
  “之前有个艺术家参与了私人美术馆的展览,他是那群艺术家里唯一的外国人,后来有好事者将他作品毁坏,理由是不希望看到有外国人参与到这次展览中,他得知后非常生气,并作出了一些不客观的断言,但要知道,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主题恰恰就是讽刺专制、武断的政客,他这些话,无异于是在‘打自己脸’吧!”
  Maya非常欣赏Willian Kentridge的作品,称他的作品为“深度挖掘创伤”。 Willian Kentridge出生于南非,父母分别是立陶宛与德国的移民,都是律师。父亲是南非著名的反种族隔离律师。Willian Kentridge六岁时,有一次在父亲的书桌上看到了沙佩维尔大屠杀遇难者的照片,这张照片在他的童年里投下了一片阴影,从此之后,他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让观看者也能深刻感受那道创伤上。提到南非,现在的人们想到的是“彩虹国度”,因其将不同种族的人融合在一起。然而在几十年前,情况远远没有那么乐观,种族冲突十分剧烈。艺术家在70年代在剧院里做了一场“艺术策划”:将黑人白人聚集在一起进行演出,而剧本是一次性的,即“阅后即焚”。这个作法相当超前:那个年代,将白人和黑人并置本身就足以是个爆炸性话题了。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
  她的作品中有一组骇人的老虎头骨,作品看起来像漂浮的三维X射线,在玻璃柜中,水顺着头骨缓缓流下,头骨也日积月累慢慢消融。这样的光线不免让人想到夜店里当你穿着白色衣物时打在你身上鬼魅的蓝色荧光,這道光,正是残留在衣服上洗衣液的磷所造成的,作为无机物,磷本身对环境有害,因此洗衣水无疑成为现代日常污染源之一。至于为什么选择老虎作为主角,Maya觉得,老虎从外形上就是一种凶猛的野兽,恶劣的环境竟逼迫这样的猛兽濒临灭绝,另外,头骨的溶解也意喻着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就如我们现在对环境所做的那些“好事”一样。
  但凡提到环境,我们总容易想到狭义的环境保护,但Maya眼中的环境当然不止于此。“有时候觉得纽约非常糟糕,各种高楼大厦平地起,少了些人情味儿。”让她担忧的是,一些发展中地区也朝着这个模式前进了,可是在她看来,纽约本身就是一个正在崩溃的所谓的“发达模式”。“为什么要模仿它呢?有些城市的建成时间比纽约长了4-5倍,如果要现代化的话,为什么不从本身出发呢?”她谈到,自己非常喜欢那种融合型的社区,就是不同种族、各行各业的人融在一起,当你去便利店时,老板因为和你很熟,所以知道你的一切习惯,这些人,便组成了一个人情味儿的环境。她特别享受这样的场景:有小贩缓慢骑车经过,她顺手就买了一袋水果。
  当代艺术的材料学
  Against the Wind是被提及较多的作品,Maya用煤炭制作了一根根羽毛,煤炭作为一种燃烧材料,它是脏的,坚硬的,而羽毛总能让人联想到轻盈、天使的翅膀。Maya与煤炭结缘源自于当年她在一家小店买外卖时看到有人正在烧炭取暖,煤炭火光闪亮,这又让她想起了碳元素埋没在地底深处,经过长久的压强,最终会蜕变为钻石,因此她有一件作品便是把煤炭和钻石并置结合,上面画了一些灯光,以诠释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关系。
  “煤炭黑的纯粹,经化学作用后还能发光,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诞生了这组羽毛作品,这些羽毛也是经过反复试验的,做出来的第一支扔在地上马上就碎了,前前后后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完成羽毛的制作及其固定。
  轻盈与厚重,纯白和黝黑,冲突和对立是Maya作品永远的主题。对此她倒是信手拈来,矛盾、冲突构成了我们现代的社会环境,就如同阴与阳并置一样自然。有人会大力提倡要我们达到一种融合及和谐的境界,将两者互相渗透,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平和态势,但Maya觉得,为什么非要握手言和呢?矛盾和冲突,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愿景。
其他文献
如果提起度假休闲,将世事都抛在脑后,那么海岛必然是第一选择。梦幻般的黄色沙滩和蓝色海洋,必然能够让你的精神为之一振。在泰国选择一个海岛前去度假,或许你首先想到的是普吉岛,但早已被成熟开发了的普吉岛总显露出过多人工气息,想要看更为原生态的海岛,怕是要寻找其他的地方了。  苏梅岛位处泰国湾西南,距素叻他尼府东北约35公里。苏梅岛大概呈圆形,最宽处约阔21公里,最长处约长25公里,平均约15公里宽,并由
期刊
在前往泰国之前,总会收到各种各样反反复复的叮嘱。进入寺庙要长裤、步入大殿要脱鞋、不要随意购买佛牌、当然也不要错过泰式按摩和人妖表演。在还没有前往采风之前,总觉得在这些叮嘱之中展现出来的泰国,是一个乱哄哄的地方,就好像是“泰囧”和“唐人街探案”中一样。  在前往泰国之前,总会收到各种各样反反复复的叮嘱。进入寺庙要长裤、步入大殿要脱鞋、不要随意购买佛牌、当然也不要错过泰式按摩和人妖表演。在还没有前往采
期刊
KC荟的荟字寓意聚集的意思,老板KC希望更多的美食爱好者能聚集于此,一起共享饕餮美食。为该私房菜掌勺的主厨梁达初是位土生土长的顺德人,至今已有二十六的烹饪经验,除却拿手的顺德菜外,淮扬菜和意境菜也是这位大厨的绝活,所以在KC荟用餐时,食客们经常会尝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在菜品外,老板KC對于用餐的氛围也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在这里,你会看到仙气缭绕的场景,恍惚间,有种置身在王母娘娘的蟠桃盛宴中的感觉。
期刊
“大器晚成。”尤其对于瓷器而言,光琢磨器形就要花上个把月,一旦烧制时发生问题,就会导致前功尽弃。再说“美”, 本来美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所谓“各花入各眼”,如何要既做到独特又能让“大家”感到美, 这对设计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大器晚成。”尤其对于瓷器而言,光琢磨器形就要花上个把月,再加上练泥、拉坯、利坯、施釉到烧窑,成瓷后再以彩绘装饰,这一步骤,你以为就完成90%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一旦
期刊
当北京市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项目负责人Ole Scheeren,把像素大战的现场搬到曼谷之后,只怕全世界的新潮建筑,都只能算是“一般的新潮”而已。假如你亲眼目睹了这座令人眼花缭乱的大京都大厦(Maha Nakhon)在城市的中心扭动妖娆的腰肢,你就会感受到,曼谷早已成为了时代建筑的斗“SHOW”场。  Maha Nahon在泰语中是“伟大的都市”的意思,这栋77层,高314米的建筑成功挑战了曼谷建筑
期刊
这是个3米×3米×3米的立方体装置。  空间不大,但承载了设计师对于自己家乡广东佛山的感情和思考。  设计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万物归宗”。  观众从外面的世界由狭小的入口独身进入装置,和着带有仪式感的背景音乐缓步绕行装置一周,透过根根竹子间的缝隙,看到摆在空间正中央的南狮和牛皮鼓,就是经历了一次环境和内心都由外到内的旅行。  实际上,这个装置是设计师在广州设计周-城市表情板块的邀请下,
期刊
设计公司:唯想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主笔:李想  协同:范晨 陈丹 吴锋 张笑 任丽娇  项目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泰安路9号  面积:4500平方米  摄影:邵峰  一个城市的旅馆,有时比这个城市的景点还重要。  杭州,历史悠久,文明现代化又个性鲜明的城市,怎能缺少一个在携程上就能对这趟旅行为之兴奋的起点。  麦尖青年艺术酒店,定位为青年人,或认为自己还是年轻的人。目标为自身可以跟旅客调情的酒
期刊
今年夏末的一个凌晨,滨海之城大连著名的星海广场中央体量巨大的华表被拆除。此物落成于1997年香港回归前夜。若是特为纪念港岛回归盛事而立的话,某种意义上便可视其为“香港回归纪念碑。”  大连其实是座纪念碑之城。从“香港回归纪念碑”落成之时回溯整整一个世纪,自1897年沙俄觊觎中国领土强行将兵舰冲入大连湾并登陆于青泥洼开港建城起,到20世纪初沙俄与日本在这里刀光剑影白骨露野,再至抗战盟友苏联红军踏足并
期刊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网约车正在迅速回归其简单的本质——电招出租车2.0,即可以用手机约招的出租车。…… 对这样的“新政”, 有大牌经济学教授说,这对穷人不公平!不知道他指的穷人是开车的还是打车的?而有趣的是,这正是事情的关键:出租车到底应该在大城市的交通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自从“滴滴”和Uber用大规模补贴和通过各种其雇佣的喉舌以“共享经济” 为名杀入网约车行业以来,很多普通人的生活都受
期刊
摩拜单车与公共交通体系是互补关系,互相配合的,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一个城市的地铁与公交车系统再完善,也没法将“最后一公里”问题完美解决,短距离出行极具优势的自行车,正好能弥补交通末端的缺陷。  出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为解决交通问题,各大城市都在大规模发展地铁、公车等公共交通体系,但是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围绕地铁公交站点需要形成“骑~乘~骑”的出行模式,但这一刚性需求在目前并未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