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被众多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所推崇。研究性学习是小学开设的一个独立的特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给学生更多走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重要改变和突破。为此,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理念的更新,也要及时转变角色,做好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创设问题情景,当好引导者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相对薄弱。因此,在学生个人选题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问题情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方式,帮助学生对各种可能列为选题的案例进行了解,并学习已有的研究性学习案例等,以此来给学生做相应的知识普及与铺垫,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诱发研究动机。
案例:《陶瓷的研究》。淄川陶瓷业发达,班里许多学生家长从事的职业与陶瓷有关。由此,以陶瓷的研究为课题,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在确立研究大方向后,课堂上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讲解,让学生了解陶瓷是我国传统文明的代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我国的认识都是从陶瓷开始的,所以,英语中“中国”一词的意思就是“陶瓷”。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充满了陶瓷制品:陶瓷碗、陶瓷杯、各种陶瓷工艺品等,纳米陶瓷还作为神舟飞船的装备被带入太空。陶瓷以其良好的隔热、耐磨、绝缘性能以及艺术欣赏价值广受人们的青睐。
接下来,教师给学生播放了很多关于陶瓷及陶瓷制品的资料。通过这些介绍,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继续探究的兴趣。很快,学生就确定了学习活动的大体目标:一是了解陶瓷。①查找陶瓷的相关知识,了解陶瓷的基本常识。②在查找资料中,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二是寻找情感升华。①通过对陶瓷、陶瓷艺术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陶瓷的审美追求,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②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还能收获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提醒和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都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知识收集,需要实地考察的话怎么出行等等。通过前期引导,教师再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查询陶瓷的相关资料,或者直接去市陶瓷馆、博物馆观看、了解陶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
组建课题小组,当好组织者
为了使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教师除了要从知识层面上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会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如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家长资源等),有针对性地做好课题小组的划分和组建,帮助学生细化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和步骤,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研究。
还是以《陶瓷的研究》为例,在组建课题小组时,笔者积极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相近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各组人数大致为5人,共分为六个小组。在分组时,笔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意愿,同時避免了学生“搞单干”的不合群现象和好大喜功趋向。因为这不利于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有可能由于课题研究工作量过大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的进度。而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要积极协调处理,甚至调整部分分组。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当好指导者
在小组方案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选择出合适选题。一个合适的选题至少包括两个特征:
创新性 对于学生要求不能过高,他们的选题大多是人类文化中曾有人研究并可能得出比较完满答案的。这里的创新主要是视角的创新,即要求学生能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看一个事物、一种现象。
可行性 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各种因素,确保实际研究切实可行。主观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等;客观方面包括必需的资料、经费以及耗时时间等。具体为:第一人力,包括研究兴趣、基础知识、合作伙伴、指导老师。第二物力,包括研究地点、实验设备。第三财力,包括资料复印、调研费用、交通费用、实验费用。第四时间,包括研究时间、实验或收集资料时间、撰写报告时间、汇报时间。
在《陶瓷的研究》案例中,学生一开始有很多选题,后来基于以上的分析与讨论形成6个选题。分别是: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家族、陶瓷的制作、陶瓷的作用、名窑佳品集、艺术陶瓷欣赏等等。而这些课题研究如何实施,实施过程中教师又有哪些有效手段保证学生安全、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都要提前考虑好,并及时给学生相应的指导。在结题与答辩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确定成果的表达形式,在论文、调查报告的格式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确保研究课题顺利完成。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
创设问题情景,当好引导者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相对薄弱。因此,在学生个人选题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问题情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方式,帮助学生对各种可能列为选题的案例进行了解,并学习已有的研究性学习案例等,以此来给学生做相应的知识普及与铺垫,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诱发研究动机。
案例:《陶瓷的研究》。淄川陶瓷业发达,班里许多学生家长从事的职业与陶瓷有关。由此,以陶瓷的研究为课题,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在确立研究大方向后,课堂上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讲解,让学生了解陶瓷是我国传统文明的代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我国的认识都是从陶瓷开始的,所以,英语中“中国”一词的意思就是“陶瓷”。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充满了陶瓷制品:陶瓷碗、陶瓷杯、各种陶瓷工艺品等,纳米陶瓷还作为神舟飞船的装备被带入太空。陶瓷以其良好的隔热、耐磨、绝缘性能以及艺术欣赏价值广受人们的青睐。
接下来,教师给学生播放了很多关于陶瓷及陶瓷制品的资料。通过这些介绍,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继续探究的兴趣。很快,学生就确定了学习活动的大体目标:一是了解陶瓷。①查找陶瓷的相关知识,了解陶瓷的基本常识。②在查找资料中,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二是寻找情感升华。①通过对陶瓷、陶瓷艺术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陶瓷的审美追求,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②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还能收获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提醒和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都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知识收集,需要实地考察的话怎么出行等等。通过前期引导,教师再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查询陶瓷的相关资料,或者直接去市陶瓷馆、博物馆观看、了解陶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
组建课题小组,当好组织者
为了使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教师除了要从知识层面上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会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如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家长资源等),有针对性地做好课题小组的划分和组建,帮助学生细化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和步骤,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研究。
还是以《陶瓷的研究》为例,在组建课题小组时,笔者积极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相近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各组人数大致为5人,共分为六个小组。在分组时,笔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意愿,同時避免了学生“搞单干”的不合群现象和好大喜功趋向。因为这不利于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有可能由于课题研究工作量过大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的进度。而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要积极协调处理,甚至调整部分分组。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当好指导者
在小组方案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选择出合适选题。一个合适的选题至少包括两个特征:
创新性 对于学生要求不能过高,他们的选题大多是人类文化中曾有人研究并可能得出比较完满答案的。这里的创新主要是视角的创新,即要求学生能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看一个事物、一种现象。
可行性 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各种因素,确保实际研究切实可行。主观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等;客观方面包括必需的资料、经费以及耗时时间等。具体为:第一人力,包括研究兴趣、基础知识、合作伙伴、指导老师。第二物力,包括研究地点、实验设备。第三财力,包括资料复印、调研费用、交通费用、实验费用。第四时间,包括研究时间、实验或收集资料时间、撰写报告时间、汇报时间。
在《陶瓷的研究》案例中,学生一开始有很多选题,后来基于以上的分析与讨论形成6个选题。分别是: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家族、陶瓷的制作、陶瓷的作用、名窑佳品集、艺术陶瓷欣赏等等。而这些课题研究如何实施,实施过程中教师又有哪些有效手段保证学生安全、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都要提前考虑好,并及时给学生相应的指导。在结题与答辩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确定成果的表达形式,在论文、调查报告的格式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确保研究课题顺利完成。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