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一、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的重要性
在传统观念上认为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控制阶段是在工程设计阶段,从而使很多人也认为应该把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设计阶段上,从根本上合理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投资。从而忽略了施工阶段不能有效节约投资的资金和材料,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行业盲点,从施工企业加强对施工阶段的造价进行控制,从而减少额外增加的施工费用,提高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四个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阶段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
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阶段,但是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难题也是最多的。例如设计图纸中施工材料的性能要求与实际市场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性能不一致;因施工过程中各种甲供设备、材料等的进场时间延误而耽误的施工工期;因预算资金不到位而造成的工程款项不能及时到位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所以,需对整个施工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的科学造价估测,以便在各个阶段的控制与管理过程中做到科学决策、合理的控制。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特点
1、先行性
进行之前和施工进行中所采取的合理预算及控制,它与造价审核有着本质的区别,造价审核是在施工以后对已经发生的施工投资进行总的核算。所以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避免施工浪费的先行措施。
2、动态预控性
在施工期间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可测的因素来影响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所以,造价人员在施工期间不同的阶段,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工程的变化进行跟踪控制,在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会对工程的造价产生因素,所以,造价人员要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将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把握在预控范围之内,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进行有效的措施。所以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具有一定的动态预控性。
3、可靠性
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中,造价人员应该掌握施工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跟踪,才能对工程的造价,做出最主动的分析,提出的控制方案才具有可靠性。在造价的过程中,时刻掌握施工过程中的造价趋势,科学分析、有效控制。所以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三、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以及定额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在工程定额与指标制定上,与工程的实际运营不相符。这主要是因为工程预算所依据的数据体系陈旧,大多是几年前收集整理的数据。相关辅助体系不够完善。预算体系是一个系统体系,需要有各方面的辅助,比如气象条件、地质条件、交叉跨越!城市规划、通讯干扰,线路曲折系数等,这些资料缺乏大量的数据支撑和信息沟通,由于这些缺失,预算就很难对造价进行准确的计定。缺乏相应的动态机制。以往的造价体制都是静态的,缺少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价格波动因素的考虑,预算体系与工程控制之间缺乏互动性。
2、建筑工程造价形成过程控制力度不够
建筑工程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而需调概的现象时有发生。显然,工程造价形成过程缺乏控制力度。主要原因从以下三方面考虑,是对各种超支现象缺乏必要的分析方法,对造成造价控制失控的原因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缺乏科学的论证,这样就使造价控制的力度就大打折扣。是在编制工程投资时對时间价值和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考虑不足甚至未加考虑,而是绝对的去比较、判断和应用。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一个种普遍适用、简单准确、操作性强的造价预测方法。
3、建筑工程的造价评估体系缺失
建筑工程的造价评估体系缺失在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后,大部分项目法人缺乏对后评工作的重视,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造价过程中出现的各项超支失控在事后缺乏重视&至于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既没有认识,也没有惩罚机制,对建筑工程造价体系的完善、成本的控制缺少积极意义。
四、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很多工程项目建设时期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管理,就要建立自上而下的造价管理体系,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组织结构,采用经济与技术措施保障管理的有效进行,还可以通过合同的签署来约束工程造价的随意更改。
1、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组织机构
工程造价管理纷繁复杂,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要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组织机构成员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工程造价员、工程技术员与工程管理人员。将工作分配给组织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还要制定工程造价控制机制,对需要进行追加工程造价的情况,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内成员分工合作,避免工程造价费用严重超标。
2、加强工程招标管理工作
当前,工程招标是实施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工程利用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节约工程投入成本,将工程的成本开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当前,我国工程招标以工程量清单的方式进行工程报价。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合理的原则,避免施工企业为了中标而违背市场规律故意压低工程造价的行为出现。工程招标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深入地研究每一个投标单位的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并进行综合的评价,还要从总报价和单项报价两个方面对投标企业提供的工程报价进行综合的考核。
3、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建筑工程需要的材料类型多、数量大,材料采购价格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不可否认,建筑工程的工期长,在较长的施工期间,工程材料的价格受市场影响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但是,这不能成为工程造价不断追加的理由。对于市场发生变化引起的材料上涨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应提供材料变化的市场调查分析,要做到有理有据,才能向工程投资方申请追加工程投入。再者,为了避免在采购材料时,出现市场价格不稳定或是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可以采用集中采购方式。实现集中采购具有两种优势:第一,可以实现采购的规模化和采购数量的最大化。第二,可以在一定范围,对于同一种材料,选择两至三家材料供应商。材料的集中采购有利于降低材料价格,大量材料的购进还可以采取统一运输的形式,这就可以节约部分运输成本。
4、采用技术与经济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技术与经济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是指选择适合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寻求各种低消耗的措施,节约材料、节约人力、节约财力,还可以使用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施工机械、新的施工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
五、结语
因为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自然而然就加高了工程的投资,所以,所有的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最注意的就是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基础,所以,只有把是施工阶段出现的各种因素控制在预料范围之内,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投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永柏,沈艳.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J].四川建材,2012,02:22
[2]李学缠.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02
[3]丰欢.浅析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有效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23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一、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的重要性
在传统观念上认为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控制阶段是在工程设计阶段,从而使很多人也认为应该把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设计阶段上,从根本上合理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投资。从而忽略了施工阶段不能有效节约投资的资金和材料,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行业盲点,从施工企业加强对施工阶段的造价进行控制,从而减少额外增加的施工费用,提高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四个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阶段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
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阶段,但是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难题也是最多的。例如设计图纸中施工材料的性能要求与实际市场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性能不一致;因施工过程中各种甲供设备、材料等的进场时间延误而耽误的施工工期;因预算资金不到位而造成的工程款项不能及时到位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所以,需对整个施工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的科学造价估测,以便在各个阶段的控制与管理过程中做到科学决策、合理的控制。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特点
1、先行性
进行之前和施工进行中所采取的合理预算及控制,它与造价审核有着本质的区别,造价审核是在施工以后对已经发生的施工投资进行总的核算。所以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避免施工浪费的先行措施。
2、动态预控性
在施工期间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可测的因素来影响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所以,造价人员在施工期间不同的阶段,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工程的变化进行跟踪控制,在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会对工程的造价产生因素,所以,造价人员要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将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把握在预控范围之内,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进行有效的措施。所以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具有一定的动态预控性。
3、可靠性
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中,造价人员应该掌握施工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跟踪,才能对工程的造价,做出最主动的分析,提出的控制方案才具有可靠性。在造价的过程中,时刻掌握施工过程中的造价趋势,科学分析、有效控制。所以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三、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以及定额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在工程定额与指标制定上,与工程的实际运营不相符。这主要是因为工程预算所依据的数据体系陈旧,大多是几年前收集整理的数据。相关辅助体系不够完善。预算体系是一个系统体系,需要有各方面的辅助,比如气象条件、地质条件、交叉跨越!城市规划、通讯干扰,线路曲折系数等,这些资料缺乏大量的数据支撑和信息沟通,由于这些缺失,预算就很难对造价进行准确的计定。缺乏相应的动态机制。以往的造价体制都是静态的,缺少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价格波动因素的考虑,预算体系与工程控制之间缺乏互动性。
2、建筑工程造价形成过程控制力度不够
建筑工程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而需调概的现象时有发生。显然,工程造价形成过程缺乏控制力度。主要原因从以下三方面考虑,是对各种超支现象缺乏必要的分析方法,对造成造价控制失控的原因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缺乏科学的论证,这样就使造价控制的力度就大打折扣。是在编制工程投资时對时间价值和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考虑不足甚至未加考虑,而是绝对的去比较、判断和应用。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一个种普遍适用、简单准确、操作性强的造价预测方法。
3、建筑工程的造价评估体系缺失
建筑工程的造价评估体系缺失在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后,大部分项目法人缺乏对后评工作的重视,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造价过程中出现的各项超支失控在事后缺乏重视&至于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既没有认识,也没有惩罚机制,对建筑工程造价体系的完善、成本的控制缺少积极意义。
四、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很多工程项目建设时期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管理,就要建立自上而下的造价管理体系,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组织结构,采用经济与技术措施保障管理的有效进行,还可以通过合同的签署来约束工程造价的随意更改。
1、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组织机构
工程造价管理纷繁复杂,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要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组织机构成员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工程造价员、工程技术员与工程管理人员。将工作分配给组织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还要制定工程造价控制机制,对需要进行追加工程造价的情况,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内成员分工合作,避免工程造价费用严重超标。
2、加强工程招标管理工作
当前,工程招标是实施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工程利用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节约工程投入成本,将工程的成本开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当前,我国工程招标以工程量清单的方式进行工程报价。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合理的原则,避免施工企业为了中标而违背市场规律故意压低工程造价的行为出现。工程招标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深入地研究每一个投标单位的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并进行综合的评价,还要从总报价和单项报价两个方面对投标企业提供的工程报价进行综合的考核。
3、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建筑工程需要的材料类型多、数量大,材料采购价格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不可否认,建筑工程的工期长,在较长的施工期间,工程材料的价格受市场影响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但是,这不能成为工程造价不断追加的理由。对于市场发生变化引起的材料上涨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应提供材料变化的市场调查分析,要做到有理有据,才能向工程投资方申请追加工程投入。再者,为了避免在采购材料时,出现市场价格不稳定或是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可以采用集中采购方式。实现集中采购具有两种优势:第一,可以实现采购的规模化和采购数量的最大化。第二,可以在一定范围,对于同一种材料,选择两至三家材料供应商。材料的集中采购有利于降低材料价格,大量材料的购进还可以采取统一运输的形式,这就可以节约部分运输成本。
4、采用技术与经济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技术与经济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是指选择适合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寻求各种低消耗的措施,节约材料、节约人力、节约财力,还可以使用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施工机械、新的施工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
五、结语
因为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自然而然就加高了工程的投资,所以,所有的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最注意的就是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基础,所以,只有把是施工阶段出现的各种因素控制在预料范围之内,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投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永柏,沈艳.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J].四川建材,2012,02:22
[2]李学缠.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02
[3]丰欢.浅析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有效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