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平江起义纪念馆中,看见了一盏小油灯。小油灯的下面是一个圆形底座,中间是一个小竹筒,上面是一个竹片做的提把。竹筒上面放一口金属小锅。听老师说,小锅里添加一点桐油,锅沿放一根棉稔子作灯芯,就可以点燃照明了。小油灯通体黝黑,小锅也布满锈迹,油灯旁有 “胡筠用过的油灯”的说明文字。
胡筠是谁呢?我在纪念馆的墙上找到了她的照片和事迹介绍。原来,胡筠是一位很美丽的女红军,她长着瓜子脸、大眼睛,柳叶眉,戴着军帽,真是英姿飒爽。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她毅然将自己家的财产分给了穷苦的人。后来,她参加了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8岁时,胡筠带领一支队伍在崇山峻岭打游击。那时候,她们常常吃的是野菜,啃的是树皮,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更不要说三天两头的战斗了,生活十分艰苦。当时,胡筠就是提着这盏油灯看望伤员,在这盏油灯下为战士缝补衣服、给上级写汇报、研究作战方案……。
平江起义爆发,19岁的胡筠率领队伍加入了大部队。她率领部队攻县城、设埋伏、拼刺刀、每战必胜,令敌人闻风丧胆。她为创建红军根据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了平江县家喻户晓的女司令。
凝望着这盏小油灯,我思潮翻滚。
(指导老师 郑媛救)
胡筠是谁呢?我在纪念馆的墙上找到了她的照片和事迹介绍。原来,胡筠是一位很美丽的女红军,她长着瓜子脸、大眼睛,柳叶眉,戴着军帽,真是英姿飒爽。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她毅然将自己家的财产分给了穷苦的人。后来,她参加了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8岁时,胡筠带领一支队伍在崇山峻岭打游击。那时候,她们常常吃的是野菜,啃的是树皮,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更不要说三天两头的战斗了,生活十分艰苦。当时,胡筠就是提着这盏油灯看望伤员,在这盏油灯下为战士缝补衣服、给上级写汇报、研究作战方案……。
平江起义爆发,19岁的胡筠率领队伍加入了大部队。她率领部队攻县城、设埋伏、拼刺刀、每战必胜,令敌人闻风丧胆。她为创建红军根据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了平江县家喻户晓的女司令。
凝望着这盏小油灯,我思潮翻滚。
(指导老师 郑媛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