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与人文精神渗透的关系学习心得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新课程的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心中。语文作为弘扬和宣传民族精神的课程,其是高中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感受语文的特有魅力,进而使得人文精神逐渐融入于我们的学习中。本文通过人文概念的叙述以及自身在语文课堂中受到的人文精神体悟,整理出下述学习心得。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学习心得
  人文精神主要就是指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以及追求和关切。在当下的高中语文中,其内的文章中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在我们的学习中不断的渗透,使我们逐渐成熟。所以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用心体悟感受语文的美妙和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逐渐融入到自身之中,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1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
  1.1充实自己的人文知识
  在课堂中我们是属于主体地位,教师对我们知识的教授是有限的,因此要想培养自身的人文知识,就一定要进行自主的学习。在语文学习中,除了要学习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不断对历史文化、政治法律、哲学等人文知识进行获取,同时还要与时俱进,进行自我剖析,将自身的所学知识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及时的纠正,更新自己的知识存储。语文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一定要有效的充实自身的人文知识,要知道,人文知识不仅是“一碗水”,也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汪清泉,这要有了这汪清泉,就能够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热爱生活,仔细的去对生活进行品味,感受生活的跌宕起伏,这样才能在今后做到人文知识的信手拈来。
  1.2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是在和人的交往之中,其通过性格、思维、情感等方面将个人的修养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中积极乐观,勤勉。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积极的帮助教师或学生。在生活对同学关心爱护,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表现。我们作为学生历经16载学习,主要的目标就是提升自身的价值,完善自己,而教师教育我们的主要目标也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将我们培养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所以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都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的对文本进行体验感悟,使其与自身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同时还要充分将发散性思维表现出来,用于开拓创新,这样才能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扬人文精神。
  1.3坚持真诚的人文态度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这就需要自身抱着真诚的心去对待,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又或者是接人待物方面,都要讲自身的处事风格以及修养表现出来。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自身对于事物的认知和体验,以及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反思来进行自主学习。要切实的对自身的人文知识进行有效的扩充,坚持真诚的人文态度来提升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另外还要定期进行自我反省,找出人文内蕴中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中要将主体地位表现出来,及时的与教师进行沟通,让人文精神的光芒充斥在整个学习课堂中,让同学们都在人们精神的滋养下共同进步。
  2深度挖掘教材文本的人文底蕴,自主学习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学习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挖掘,找出其人文因素,合理的抱我教材中的学习点。在当下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蕴含着吩咐的人文精神。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劳动人民展现出来的人文管好,明白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品格和管扩地胸襟。因此挖掘教材的人文底蕴,充实自身的人文知识,进而形成学习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2.1体会文本中人文精神内涵
  高中语文课堂对于我们来说是进行情感陶冶、建立审美和品德的主要课程。在当下的课堂中教师经常会构建情景来激发我们的情感,让我们产生共鸣,在这时我们也要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学,让自身融入到文本之中,使文本与自身的情感进行碰撞,进而融入其中,这样就能够体会文本中人文精神的内涵所在,将其不断积累就能够丰富自身的人文知识储备,从而完善自身的人格。例如在对课文《拿来主义》进行学习时,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了那个年代的背景,才知晓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具体内涵,其是想让人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也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反动派的卖国罪行。而我们如果挖掘其人文精神就能够看出鲁迅对于祖国的热爱和那种无力反抗的悲哀。这种抗争精神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也许我们没有生在那个时代,对那种情感不够了解,但是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借鉴过来应用与学习或者生活中。要对命运的不公进行抗争,这样不仅提高了我们自身的人文精神,还更好的为今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内省体察,感受人文精神
  在学习实践中,通过对事物的反复观察时间以及对文本情感的内省体察就能够深深的感受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而有效的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掌握。最终实现态度和习惯的塑造,这种就是学习的体验。语文的学习是通过语言文字对文章进行读取,然后让我们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下,就会积累情感和态度的经验,使自己逐渐成熟完善。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人文精神的学习主要就是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在语文教材中,其人文底蘊非常的浓厚,因此通过内省体察来感受人文精神,使我们学习的最有效途径。
  内省体察主要是指一种心理活动,我们在对作品进行阅读时充分的融入其中,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本的情感极为内省体察。例如在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就应该推己及人,站在苏轼先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在人生的感悟上的不同,这才能够欣赏到这首词的意境,感受蕴含的美。这样也能更好的感受到苏轼先生表达的沉郁之情,明确其人文精神内涵,完善自身人文知识的积累。
  3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是最为博大精深的课程,也是我们学习人生哲理,感悟人文精神的最主要渠道,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循序渐进,对每篇文章的精神都进行深层次的感悟,长此以往,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具有高人文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杨乐.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求职导刊,2014(9):36-36.
  [2]阳明芳.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新课程:中学,2014(9):73-73.
  [3]杨娟.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69-70.
其他文献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品德教学应立足于儿童立场,基于儿童生活,通过生活体现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立场”的理念。  关键词:儿童立场;儿童生活;实践活动;生活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
摘 要:英语听说能力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两项技能。只有掌握好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个人想在本文中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几点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教学;听说能力培养;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目次一、引言二、机动车所有权变动与“交付生效+登记对抗”模式三、“交付生效+登记对抗”模式与权利外观的定位四、“交付生效+登记对抗”模式与无权处分的判断五、“交付
<正>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农发行四川省达州市分行始终坚持把防控和化解贷款风险融入到业务有效发展的全过程来抓,围绕贷款风险预防—化解—清收—总结四个重要环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