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相信共享经济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f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英国年轻人Becky Szenk和未婚夫Mark Higgins满心欢喜带着1岁的女儿搬家,可是没有想到,他们的一切被从Facebook上找到的搬家助手完全毁掉了。这些自称专业的搬家助手,在拿走两人所有家当后,人间蒸发。他们上万英镑的财产,包括订婚戒指就此消失。在新家度过的第一晚,他们除了还有彼此,什么都不剩。
  看到这样的故事,我就很想闲扯两句我对共享经济的牢骚,共享经济不是万能的。指望它成为整个商业模式革新的药方,甚至达到所谓的社会零边际成本,未免太夸张。
  首先,共享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质量。这种质量问题可能在以物为主的分享服务上还不太明显,比如Airbnb,比如Uber。房子和车子可以通过照片、地址、硬件尺寸等进行量化控制,附加服务的比重比较低。但是到了搬家、打扫卫生、做饭等更加依赖于人的技巧的服务种类,质量问题就变成了共享经济的一大痛点。就说我自己的经历吧,四五个月前我开始使用Handy.com,一个找服务临时工的平台,从上面找家政帮忙打扫。虽然网上下单非常方便,可是这几个月,我一直“提心吊胆”,每个人的服务质量参次不齐。虽然Handy.com也有投诉机制,但对于客户来说,机会成本还是很高。对于更强调服务质量的客户,共享经济平台可能很难成为首选。
  其次,就是共享经济爆发后带来的服务信息爆炸,引发使用者的选择困难症。就好比信息传播曾经经历的变革一样,互联网的繁荣,让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用户带来的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大爆发中。但是很快,过度的信息让人们无所适从,于是现在又回归到对专业产生内容(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的渴求,因为人们更需要用有限的时间高效地吸收营养。我非常喜欢使用Airbnb找房子,但每次找房子都要看大量照片,读各种评论,才能挑个满意的。如果我非常繁忙,这就变成一种负担。试想,如果衣食住行都来分享,每天各种信息了解和比较,就会让我们很辛苦。
  再次,不是什么都能分享,很多产业还是需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去完成。比如,你可以通过一个App找人诊断,但你要是做手术,还得找一个设备先进、规模相当的医院来完成;你可以通过幕客(MOOC)在网上了解一些课程,接触一下学科信息,但深度钻研,你还是需要有每天互动的名师和同学,在校园里一起完成。类似的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办法通过个人力量完成,共享经济的局限性自然显现。
  其实共享经济的概念自古就有,出远门找朋友借住,回家搭个顺风车,网络化和移动化,让这些经济活动可以更大范围来实施,但它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就像电商还取代不了超市,新媒体还代替不了广播电视一样,新模式和平台的诞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元化和自由化,而不是全盘革新,这才是我们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最大的幸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