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我了解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幼儿的告状行为较为常见,通过日常生活发现,告状的方式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国内近些年对幼儿告状行为的行为分析方面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
  一、幼儿告状行为与社会性发展
  (一)“寻求保护型”告状。该类型告状是指当幼儿受到同伴攻击或伤害时向教师或家长采取的告状行为,意在寻求保护。
  案例:课间休息时,一幼儿小誉突然向老师告状:“轩轩打我!还抓我手!”而轩轩也不甘示弱:“是小誉先抓我的!”个案分析:幼儿的发展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很有可能由模仿而来,也许幼儿的告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变相攻击性行为,希望老师能惩罚被告状的幼儿,从而达到自己间接攻击同伴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解决策略:首先,教师应先安慰受欺负的一方,鼓励其增强信心,再告诉做错的一方他的做法不对、应该改正。但是事实上,有些纠纷无法分清对错是非,教师应先缓和幼儿关系,让他们和解,再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善用精神奖励。但也应注意到,精神奖励是一种外在强化,不应过于频繁的使用。
  (二)“嫉妒或报复型”告状
  该类型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出于对同伴的嫉妒而产生报复心理,意在借助教师和家长的力量实现报复目的。
  案例:老师夸奖萌萌的画很漂亮,亮亮明显不高兴,告诉老师“萌萌画画的时候抢别人的画笔,她一点都不好!”。萌萌知道亮亮告她的状后,也马上对老师说:“亮亮才不好呢!他不认真画画!他不好!”个案分析:此案例中,亮亮因为看到比自己出色而自己又无法拥有或超越时而产生了不安、痛苦、烦恼、怨恨等负面情绪,从而产生了嫉妒心理;而萌萌则是因为报复心理而告状不好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精神状态、社会行为甚至身心健康。解决策略:教师必须培养幼儿正确地抒发和调节情绪,必须让他们学会控制消极情绪,以免伤害自我价值感。当然,情绪与个体的气质类型也有很大关联,教师在平时应多注意了解幼儿,以采取相应的方法。
  二、幼儿告状行为与幼儿个体心理发展
  (一)“自我表现型”告状 。该类型的告状行为是指幼儿由于自身强烈的表现欲和希望得到表扬,贬低或打击同伴,以及表扬自己的方式进行告状,试图吸引成人关注,获得心理满足。
  案例:在上手工课时,老师正在巡视,一幼儿对老师说:“老师杰杰把胶棒弄的到处都是,你看我,都把东西收的整整齐齐。个案分析:有研究显示,每个幼儿都天生具有“我要做个好孩子”的倾向,当看到同伴的“不当”行为时,幼儿为了表现自己、获得教师好感、关注和认同而向老师告状,以此抬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解决策略:此类幼儿有着强烈的表现欲,通常在班里表现比较好,教师可以因势诱导,让其担任小班长,满足其表现欲,也可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但老师应把握程度,不可过度夸奖他,以免导致其抗挫能力弱,以后难以承受挫折。
  (二)“求赏型”告状。“求赏型”告状行为是指儿童通过自我表扬的方式获得成人的认可和赞赏。
  案例:中午吃饭之前,老师让幼儿排队洗手,妮妮洗完以后跑到老师面前说:“刚才瓜瓜不好好洗,弄的到处都是水。我好好洗了,你看我干净吗?”老师给她先盛了菜,她高兴地回去向其他幼儿炫耀:“老师给我盛菜啦!我是第一个有菜的!”个案分析:该案例中的妮妮完全是为了自己得到赞赏才去告状,是为了获得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可。解决策略:此类型儿童和表现型儿童相似,但需要有物质方面的奖赏或教师口头表扬才会满足,需要他人的认可。但应注意,不应给予太多的外部强化,以免幼儿产生依赖性,还应注意幼儿是否存在“真实的自我认可”的缺陷。
  三、幼儿告状行为与道德发展
  (一)“检举型”告状。该类型的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道德发展的基础上,为了维护规则或伸张正义而采取的检举他人不良行为的告状行为。
  案例:课间老师让幼儿休息时,思思突然跟老师说:“阳阳和YOYO不好好休息,他们在下面偷偷打架!”个案分析:涛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老师的帮助,从而矫正他人的不好行为,也说明这是他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解决策略:教师应正确引导,可与告状的孩子商讨解决方法,不仅能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孩子明辨是非,使幼儿逐步形成初步的道德评价意识。
  教师在面对无意义告状时,应迅速明确规则,着重培养幼儿的道德责任感,引导幼儿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而在处理有意义告状时,教师必须先给予受伤害的幼儿安慰,如告诉他“别的小朋友打你也许只是想和你玩呀!你们可以做个好朋友啊!”等,再着重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积极融入群体,培养其社会性,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除了汉语,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英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学好英语,我们可以轻松阅读懂各类读物,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学好英语我们可以浏览网页,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学好英语,我们可以出国旅游,出国留学。英语让我们了解世界,走向世界。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阅读不仅是学习的目的,而且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必要前提。英语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还能促进词
[背景]:  潜能生——?因为这些学生的“差”不是静止的,而是暂时的,任何一个所谓的差生都存在着成为好学生的潜能。从本质上说,“潜能生”时时刻刻提醒师生,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如何去开掘学生的深层潜能,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他们的最终成功打好基础,这是一门值得每位教师去钻研的功课。  [事件]:  李东权是我带的班级的一个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学习的兴趣不高。面对老
小学科学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对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性思维,有
求异思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探求不同见解、不同结论的思维。对幼儿来说,就是要鼓励他们不依常规、寻求各种答案,发现新事物。小班幼儿入园时间较短,基本处于环境的适应与生活习惯的初步养成阶段,注意发展为无意注意占优势,不能保持长时间稳定,这使他们获得的知识经验零散、片面,而且小班幼儿的创造想像水平很低,基本上为再造想像,使得孩子的求异思维不能很好的发展。那如何进一步发展小班幼儿的求异思维呢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指导要么以教师为重,从内容到语言——喂给学生,束缚太多,学生千篇一律,依葫芦画瓢,失去了作文的真实性;要么放任自流无任何指导,学生无从下笔,以至学生中普遍存在谈“文”色变,对写作充满畏惧、排斥的消极心理,我们且称之为写作障碍。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语文质量的提高。如何让学生从写作障碍走出来,笔者认为可
以“自学质疑、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为主要模块的建构式课堂教学,评价其是否高效,观察的重点应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活动过程。只有做到多元、立体、互动,评价才有意义。  一、三维目标有机融合  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因此,“模块建构式课堂”评价就是多元的,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一个重要区别。因为,不仅知识技能
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都是主角,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二者的共同努力。如今的课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变得愈发灵动起来,老师们会喋喋不休的讲述知识并不断的进行提问,学生们也在老师的要求下大声的朗读课文、然后煞有介事的相互交流,殊不知正是这种“沉静不足”的教学方式捣毁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堡垒。其实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才更应该积极引导其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提问
美国的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提到: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  所有孩子都具有艺术的天性,但并不代表人人都有成为艺术家的天赋。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也就是说,让孩子画画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那么,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我上美术课的时候,无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它的设置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创造性为主,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具体的教材,所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非常灵活的选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内容,本学期我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就从学生生活中去寻找。  一、舍旧取新,善于发现身边的的新事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恐怕是难以达到的,如果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在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