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30年代周作人的文学观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年代周作人继续倡导“个人的”文学和文学“独立的艺术美”,针对当时文学被工具化的做法,他再三强调文学无关乎世道人心,其目的则在批评新文学中出现的“新八股”,显示出他对左、右翼文学的不满及其独特的抵抗方式;二是在一片“消极”的指责中,周作人却徘徊在“积极”与“消极”之间,其游移不定的立场显示出他此期文学思想的复杂和悖论性存在,更与他的个人观念有着密切关系.这在他与胡适的个人观比较中可以更明显地看到.
其他文献
指出现有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缺陷与不足;提出国际大都市成长阶段划分的新观点;论述城乡统筹发展中应当正确看待二元社会结构,指出后工业城市二元社会结构仍将继续存在而难以消除,以及宜居城市的内涵广泛。
主要介绍目前已在上海电网内市调、地调及所有15个区调能量管理系统/监控与数据采集(EMS/SCADA)系统之间实现的基于TASE.2协议的数据通信转发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其实现方案和
Road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the vehicle dynamics in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Obviously the vehicle dynamics stability
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的家庭诗,毫无保留地袒露了她对父母双亲的爱恨交织的情感,以及对丈夫的诸多抱怨与指责,更多地表现了诗人主体与家庭成员的伦理冲突。这些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清词的研究,但总集的编纂是一项长期而且浩大的工程。且由于清代文献浩如烟海,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别集,为之辑补李
“肯定多样性”是“肯定性行动”与“多元文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美国族群政治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它既是美国少数族群与主体族群之间政治和法律博弈的结果,也
近百年中国近代新小说研究大致包括:资料收集和传统的外部研究,侧重于叙事、修辞与文体的内部研究,新理论拓展的接受研究、文化现代性研究和媒介研究等。这些研究从局部入手
巴赫金与洛特曼的学术纷争,问题症结在于文艺学学科走向以及文学理论研究路径。洛特曼差异美学汲取巴赫金对话主义,在追求作为科学的文艺学的进程中,保留文艺学的人文内涵,体
中唐名相李德裕曾在奏对中提及其祖李栖筠厌恶《文选》“祖尚浮华,不根艺实”,但德裕本人对《文选》却十分熟悉和喜爱,诗歌借鉴《文选》的痕迹也很明显.李氏祖孙对《文选》的
林庚集诗人与学者于一身,其创作大致经历了从自由诗到格律诗再到自由诗的过程,通过探索他提出了一个试图涵纳这两种体式和概念的范畴——自然诗——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