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微视频教学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微课耗时短、针对性强等特点,将教学目标精细化,为学生提供反复感悟的机会;也可以利用微课示范性强、指导性明确等特点,强化口语教学。将微课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英语教学;兴趣
一、利用微课创设英语语境,提高学习效率
受传统教学影响,有些教师常围绕教材分析句型、讲解语法、翻译大意,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极易造成学生审美疲惫、注意力低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微课,以其时间短、画面生动、情境逼真的优点,深受学生喜爱。在学习Seeing a doctor时,通过观看看病时的视频,将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特定语境中,然后通过小组对话、交流,提炼重点句型,巩固陌生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重点,同时还可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效率。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银行取钱、饭店就餐等视频,让学生思考固定场景中的交流内容,以此来拓展知识,达到英语应用口语化的目的。在学习“Let’s go to the zoo!”时,教师可以“动物的一天”为题,展现“The tiger is sleeping.”“The birds are singing.”“The monkey is eating bananas.”等情境,利用舒缓的音乐、有趣的场景、美丽的环境、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复习动物名词,巩固重点句型。
微课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巧妙地创设情境,将英语回归生活的做法,解决了英语学习缺氛围的问题,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二、利用微课搭建学习平台,弥补学生知识漏洞
进入21世纪,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信息量更加庞杂,如何让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形象化,达到因需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自智能手机、5G网络全面普及以来,网络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教育短片、科普视频,作为教育者,要时刻关注网络信息,摘录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内容,通过筛选整合,录制贴近学生实际的微课内容;也可将生活中的点滴整合成视频,利用社交软件,将生动简洁的原生态微课呈现给学生,学生利用放学、假期等空闲时间选择薄弱章节进行学习,这种老师精心设计、巧设情景、细心引导的特殊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通过这种特殊的课堂,学生反思了学习的不足,弥补了知识的漏洞,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状况,掌握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制作有梯度的微课内容,既要兼顾基础薄弱、能力有限的学困生,制作侧重基础、加强巩固的练习内容,又要兼顾品学兼优、能力出众的尖子生,制作有助于思维培养的强化练习,让学困生能弥补知识短板,让优等生提升能力,树立自信心。
三、利用微课拓展知识,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现在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日益强烈,传统的、陈旧的故事,幼稚的童话已显得落伍、古板。为了适应时代步伐,教师要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了解先进文化,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一个亲和型教师。只有教师始终保持学习、进步的状态,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对西方文明的理解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了解西方文化、礼仪、风俗,但由于缺乏直观感受,所掌握的内容较为肤浅。教师在备课时可将网络、影视剧等影像作品制作成微课,为学生呈现看得见、听得到的直观情境,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掌握英语表述的习惯。在学习Spring Festival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微课,列举西方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用英语陈述春节、圣诞节、平安夜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认识。
四、微课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微课的制作是教学与反思相互促进的过程,要制作一节有效的微课,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教学大綱,反复研磨教材内容,认真审视学生基础,掌握学生知识水平、认知程度、接受能力,需要教师反思生活点滴、借鉴网络资源,找准微课与生活的契合点。这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迫使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为了有效促进教学,可以建立师生QQ群,加强师生零距离沟通,及时反馈教学不足,完善微课内容,改进教学措施;可建立学科教师群,加强校级间教师交流,改进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水平;可建立微课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时代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短片、微电影等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源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将微课融入英语教学,为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赋予现代气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微课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具有非常远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红.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22).
[2]余强发.浅议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154)研究成果。
关键词:微课;英语教学;兴趣
一、利用微课创设英语语境,提高学习效率
受传统教学影响,有些教师常围绕教材分析句型、讲解语法、翻译大意,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极易造成学生审美疲惫、注意力低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微课,以其时间短、画面生动、情境逼真的优点,深受学生喜爱。在学习Seeing a doctor时,通过观看看病时的视频,将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特定语境中,然后通过小组对话、交流,提炼重点句型,巩固陌生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重点,同时还可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效率。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银行取钱、饭店就餐等视频,让学生思考固定场景中的交流内容,以此来拓展知识,达到英语应用口语化的目的。在学习“Let’s go to the zoo!”时,教师可以“动物的一天”为题,展现“The tiger is sleeping.”“The birds are singing.”“The monkey is eating bananas.”等情境,利用舒缓的音乐、有趣的场景、美丽的环境、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复习动物名词,巩固重点句型。
微课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巧妙地创设情境,将英语回归生活的做法,解决了英语学习缺氛围的问题,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二、利用微课搭建学习平台,弥补学生知识漏洞
进入21世纪,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信息量更加庞杂,如何让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形象化,达到因需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自智能手机、5G网络全面普及以来,网络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教育短片、科普视频,作为教育者,要时刻关注网络信息,摘录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内容,通过筛选整合,录制贴近学生实际的微课内容;也可将生活中的点滴整合成视频,利用社交软件,将生动简洁的原生态微课呈现给学生,学生利用放学、假期等空闲时间选择薄弱章节进行学习,这种老师精心设计、巧设情景、细心引导的特殊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通过这种特殊的课堂,学生反思了学习的不足,弥补了知识的漏洞,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状况,掌握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制作有梯度的微课内容,既要兼顾基础薄弱、能力有限的学困生,制作侧重基础、加强巩固的练习内容,又要兼顾品学兼优、能力出众的尖子生,制作有助于思维培养的强化练习,让学困生能弥补知识短板,让优等生提升能力,树立自信心。
三、利用微课拓展知识,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现在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日益强烈,传统的、陈旧的故事,幼稚的童话已显得落伍、古板。为了适应时代步伐,教师要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了解先进文化,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一个亲和型教师。只有教师始终保持学习、进步的状态,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对西方文明的理解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了解西方文化、礼仪、风俗,但由于缺乏直观感受,所掌握的内容较为肤浅。教师在备课时可将网络、影视剧等影像作品制作成微课,为学生呈现看得见、听得到的直观情境,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掌握英语表述的习惯。在学习Spring Festival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微课,列举西方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用英语陈述春节、圣诞节、平安夜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认识。
四、微课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微课的制作是教学与反思相互促进的过程,要制作一节有效的微课,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教学大綱,反复研磨教材内容,认真审视学生基础,掌握学生知识水平、认知程度、接受能力,需要教师反思生活点滴、借鉴网络资源,找准微课与生活的契合点。这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迫使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为了有效促进教学,可以建立师生QQ群,加强师生零距离沟通,及时反馈教学不足,完善微课内容,改进教学措施;可建立学科教师群,加强校级间教师交流,改进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水平;可建立微课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时代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短片、微电影等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源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将微课融入英语教学,为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赋予现代气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微课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具有非常远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红.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22).
[2]余强发.浅议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15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