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路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意义,结合教学实践,以《观察水生植物》为例,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炼探究主题,唤醒学生探究需求,优化实验教学,强化学生探究体验,鼓励课外实践,满足学生多元探究需求等,寻求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适切路径。
  小学科学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专业课程,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必须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然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教学思想陈旧,课堂教学灌输痕迹依然存在。本文基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以《观察水生植物》为例,简要阐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科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与探究兴趣是首要任务。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当前单调枯燥教学现状,基于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需要,创设科学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情境的感染下,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与探究,释放学生学习潜能。
  《观察水生植物》一课,在导入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水生植物非凡的本领,其中包括教材中涉及的水葫芦。在展示过程中,我采用技术手段,运用慢放和放大的方法,突出水葫芦浮在水面的场景,再展示一系列具有特殊本领与生存技能的水生植物。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水生植物,以及水生植物具有的特殊能力。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利用水生植物图片激活学生对于水生植物的感性认识,并借助技术手段,展示水生植物的“神奇”,从而为学生科学探究搭建场景,并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好奇心。不仅如此,学生交流自己熟悉的水生植物,又调动学生生活积累,从而一步步唤醒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以积极的情绪投入科学探究学习。
  二、提炼探究主题,唤醒探究需求
  科学探究是一项目的性很明确的思维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科学探究提供合理的引导,明确科学探究的主题,主题的提炼既要尊重教材知识体系,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要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基于学生学习兴趣、爱好与能力基础等,选择适切的探究主题,并合理选用探究载体,例如,设计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科学探究行为。
  《观察水生植物》一课的探究首先选择水葫芦,我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水葫芦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围绕这一问题,先引导学生对水葫芦进行细致的观察,画出水葫芦的简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水葫芦进行解剖,并做好观察记录与解剖记录。通过解剖,学生获得重大发现:水葫芦的葫芦里面不是我们从外表看到的实心,而是有很多空隙,是一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由于選择较为典型的、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探究对象,探究主题明确,并且发挥问题在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使学生的探究从外表深入到内部结构,较好地从结构上获得对水葫芦结构认识,收到较好的探究效果。
  三、优化实验教学,强化探究体验
  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专门课程,离不开科学实验。这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能够不断优化科学实验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去实践,从而强化学生探究体验,在丰富的体验中强化学生思维,并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观察水生植物》一课,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水生植物的了解,我又设计了一组比较实验。
  实验一:水葫芦与金鱼藻。观察金鱼藻的外形特点,并与水葫芦进行比较,猜想金鱼藻能不能浮在水面,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结合解剖实验加以说明。由水葫芦与金鱼藻推测水生植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实验二: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设计一组实验,比较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
  两个实验目的各不相同:第一个实验,引导学生围绕水生植物开展实验,从而通过探究了解水生植物的一般特点;第二个实验,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架构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从而使学生对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形成清晰的认识,并促进学生比较思维的发展。
  四、鼓励课外实践,满足探究需求
  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制约,探究活动与机会有限。课堂探究时间的有效性与学生好奇心的无限性形成了矛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科学探究的多元化需求,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通过课外探究,扩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容量,并深化学生课堂探究认知,满足不同学生探究需求。
  《观察水生植物》一课,通过课堂探究,学生了解了水葫芦与金鱼藻结构特点,并解释了它们能够浮在水面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特殊上升到一般,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外探究实验:通过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能够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他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从生活中选择两种水生植物继续探究,并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通过课外探究实验,不仅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环境的了解,认识到生物的丰富性,也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仅是学科教学的需要,也是实现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学科的课程教学优势,不断探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路径,为学生科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青田县阜山中学
其他文献
西方的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已经应用到了许多领域,制度经济学的主张强调制度对效率的重要性.不同的制度对应不同的效率。这就导致一个推论,即制度变革会导致效率的变化。本文通
近几年,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大力推广。作为教学资源之一,微课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内容既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整合与复习,也可以根据学情补充拓展新的语言材料。如能高效地利用微課资源,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英语微课资源的选择  打开各个微课主题网站,丰富的视频资源令人目不暇接。如何在这些数目庞大的微课中找到合适、恰当的微课,实则不易。  作为基本的要点,小学英语
当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改变世界,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必然促使教学和课堂发生深刻变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实现翻转课堂提供了物质基础,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才能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真正翻转,才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为此,我校于2016年开始了基于信息化的翻转课堂课题实验与研究,利用网络和移动终端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角,让教师
在小学英语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及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英语进行英语绘本阅读时,如果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将会非常困难。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小学生迅速将这门语言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思维导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吸收所学初级英语知识,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知识框架。本文分析和探索了运用思维导图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英语绘本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引言  英语阅读如何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爱好
治疗方法:用注射器抽取甲硫酸新斯的明1ml,取患者次程穴,常规消毒,直刺进针,待得气注入新斯的明0.5ml(双侧各注入0.5m1),约30~60min后可自行排尿。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待提升,本文就提高小学科学课题教学实效性的方法进行浅谈。  从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来看,有很多学生认为科学是副科,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出现了学生忽视科学学习的现象,很多学校
根据我国新课标对小学科学课程提出的要求,科学课程是针对小学生而设置的、对其进行教育启蒙的一门关键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在科学课堂上给学生传授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精神和使用科学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小学生构建起他们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对外在世界的认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