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生的作文整体呈现出内容相似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不强,素材比较固定,总是重复使用,限制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不断加深自身对文素材的认知能力,从多个角度分析,选取新鲜的素材,进而合理性地运用到作文中,推动学生发散性维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范文的结构,形成完善的作文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作文教学课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方面。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小学生并不喜欢写作,对待写作常常是敷衍了事,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作文内容干瘪,逻辑混乱。经过总结,找到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能用到作文中的素材很少,所以没有内容可写,只能胡编乱造。这就要求教师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经过探索,加强创新和发散性思维方法。
一、发散性思维
与其他思维能力相比,发散性思维的显著特征表现如下:第一,流畅性。发散性思维需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多种思维观念并快速适应新思想,流畅性主要反映的是发散思维能力的数量和速度等特征。第二,变通性。发散性思维需要摆脱脑海中现有的思维框架,开拓新的思维方向来思索和探究问题,如横向类比、触类旁通、跨域转化等等,通过将思维向不同方向进行扩散来获取多种解题思路。第三,独特性。发散性思维会使人们采用不同于常规的问题解决方式,因而具备一定的独特性。
二、写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1.写作目标弱化。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往往被看作是高投入低产出、效果不明显的教学内容之一。部分教师注重基础知识训练、阅读训练,但是轻作文教学,由此造成作文写作目标弱化,学生穷于应付,以致童心、童真、童趣退出了作文,假话、空话、话充斥了字里行间。
2.课前指导与课后讲评不到位。绝大部分教师对于作文教学只是蜻蜓点水,随性而为,没有系统的写作教学计划,或者依照作文单元训练纲要,照本宣科,或者直接推荐学生按照作文教辅资料依葫芦画瓢。对于作文讲评,大部分教师或指出文章中存在的错别字大批特批,或干脆避而不谈,进入新的教学任务,对于作文技法的掌握及改进缺乏全面指导。
三、策略
(一)阅读教学过程与思维导图的关系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与语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的保障手段。在传统教学场景中,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对课文作者意图的逐步解读,然而,这是一种线性思维模式,与学生本能的发散性思维存在很大的冲突,学生自身的记忆水平有限,极易在后续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遗忘前段内容,如果课文本身的篇幅较大,这一现象将会更加明显,教学活动的实际效率与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也无法得到培养。而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可以将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与形成的各种思想展现在学生面前,每一个思维节点均可帮助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教师则负责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辅助与引导。阅读过程的各类信息被记录下来,学生可以通过对信息片段的有效回忆,完成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不同信息之间的发展与延伸关系,也能推动学生对作者思维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然后对已有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与细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层次将会逐步加深。对于学生而言,思维的发展有着极高的价值,而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过程的融合,正是让学生在思维层次对内容形成一定的系统分析。
(二)关注生活,发挥想象力
小学作文主要以记叙文为主,教师可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印象深刻的事,加工整理成作文素材,以充实作文内容。教师要从发散的角度,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对象,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新颖的作文,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内容空洞是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教师在设计作文题目时,要扩大写作范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兴趣爱好,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以提高写作效率。比如,以“我的家乡”为题作文,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发散思维,通过描写家乡一年四季的变化抒发对其热爱之情,还可以通过描写传统习俗展示家乡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写传说故事彰显家乡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发散思维,选择最擅长的写作方向,写出独具特色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拟“我最喜爱的游戏”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回忆印象深刻或经常玩的游戏,比如丢手绢、扔沙包、跳格子等,发散思维,详细地描写游戏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最大程度地降低写作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新课改的相关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进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艳.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2):44.
[2]覃玉.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读写算,2018(28):87.
[3]顾洪林.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9):67.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方面。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小学生并不喜欢写作,对待写作常常是敷衍了事,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作文内容干瘪,逻辑混乱。经过总结,找到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能用到作文中的素材很少,所以没有内容可写,只能胡编乱造。这就要求教师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经过探索,加强创新和发散性思维方法。
一、发散性思维
与其他思维能力相比,发散性思维的显著特征表现如下:第一,流畅性。发散性思维需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多种思维观念并快速适应新思想,流畅性主要反映的是发散思维能力的数量和速度等特征。第二,变通性。发散性思维需要摆脱脑海中现有的思维框架,开拓新的思维方向来思索和探究问题,如横向类比、触类旁通、跨域转化等等,通过将思维向不同方向进行扩散来获取多种解题思路。第三,独特性。发散性思维会使人们采用不同于常规的问题解决方式,因而具备一定的独特性。
二、写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1.写作目标弱化。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往往被看作是高投入低产出、效果不明显的教学内容之一。部分教师注重基础知识训练、阅读训练,但是轻作文教学,由此造成作文写作目标弱化,学生穷于应付,以致童心、童真、童趣退出了作文,假话、空话、话充斥了字里行间。
2.课前指导与课后讲评不到位。绝大部分教师对于作文教学只是蜻蜓点水,随性而为,没有系统的写作教学计划,或者依照作文单元训练纲要,照本宣科,或者直接推荐学生按照作文教辅资料依葫芦画瓢。对于作文讲评,大部分教师或指出文章中存在的错别字大批特批,或干脆避而不谈,进入新的教学任务,对于作文技法的掌握及改进缺乏全面指导。
三、策略
(一)阅读教学过程与思维导图的关系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与语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的保障手段。在传统教学场景中,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对课文作者意图的逐步解读,然而,这是一种线性思维模式,与学生本能的发散性思维存在很大的冲突,学生自身的记忆水平有限,极易在后续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遗忘前段内容,如果课文本身的篇幅较大,这一现象将会更加明显,教学活动的实际效率与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也无法得到培养。而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可以将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与形成的各种思想展现在学生面前,每一个思维节点均可帮助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教师则负责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辅助与引导。阅读过程的各类信息被记录下来,学生可以通过对信息片段的有效回忆,完成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不同信息之间的发展与延伸关系,也能推动学生对作者思维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然后对已有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与细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层次将会逐步加深。对于学生而言,思维的发展有着极高的价值,而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过程的融合,正是让学生在思维层次对内容形成一定的系统分析。
(二)关注生活,发挥想象力
小学作文主要以记叙文为主,教师可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印象深刻的事,加工整理成作文素材,以充实作文内容。教师要从发散的角度,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对象,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新颖的作文,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内容空洞是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教师在设计作文题目时,要扩大写作范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兴趣爱好,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以提高写作效率。比如,以“我的家乡”为题作文,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发散思维,通过描写家乡一年四季的变化抒发对其热爱之情,还可以通过描写传统习俗展示家乡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写传说故事彰显家乡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发散思维,选择最擅长的写作方向,写出独具特色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拟“我最喜爱的游戏”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回忆印象深刻或经常玩的游戏,比如丢手绢、扔沙包、跳格子等,发散思维,详细地描写游戏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最大程度地降低写作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新课改的相关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进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艳.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2):44.
[2]覃玉.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读写算,2018(28):87.
[3]顾洪林.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