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全民筛查难“危群“普查易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占癌症死亡总数的第四位。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经济条件的持续改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肠癌发病人数必将会进一步增长,这不仅将危害更多人的生命,而且将对我国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资源带来更大的负担。
  那么,如何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大肠癌筛查,到80年代后期,美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2011年,美国国立癌症中心专家研究认为,开展大肠癌筛查在全美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下降中的贡献达50%以上,而治疗的进展仅对大肠癌的死亡率下降有11%的贡献。可见,推荐我国居民做好大肠癌筛查意义重大。
  初筛:风险评估问卷 大便潜血检测
  尽管结肠镜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癌最可靠的办法,但在我国依从性差,因此,我国推荐使用较易于接受的问卷评估和粪便隐血试验初筛,找出高危人群后再行结肠镜检查确诊。
  风险评估问卷 ? 许多人认为“危险度评估问卷”缺乏科学性,没必要做。其实,大肠癌危险度评估问卷是综合我国多个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点使用的量表而确定的,其中大部分问题和阳性判定规则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多项研究的一致认同,可以辅助筛查大肠癌。因此,40~74岁的成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一般,有以下任何一项或以上阳性者,可以认定为大肠癌高危人群:①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②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③本人有肠道息肉史;④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慢性腹泻指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慢性便秘指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不良生活事件史须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大便隐血检测(FOB) ?大便隐血检测同风险问卷评估一样,也只是大肠癌初步筛查的方法,用来判定个体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并不能明确诊断大肠癌本身。大便隐血检测需做2次,每次间隔一周。任何一次阳性即为FOB阳性,阳性者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一般地说,初筛问卷评估阳性或者FOB检查阳性者,医生会建议进一步行全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发现的所有息肉样病变和溃疡,医生通常会取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全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大肠癌必需的方法。有的病人怕痛,拒绝接受结肠镜检查。现在,已经有无痛结肠镜问世,因此,该做结肠镜检查时一定要做。若发现良性病变和癌前病变,可以通过有效治疗(如肠镜下切除)消除癌变隐患。即便被诊断为大肠癌,早期大肠癌治愈率可达到95%以上。
  不要逃避直肠指检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单位福利太差,可当单位体检时,有些人却又主动放弃这种福利,认为自己没病,体检是浪费时间。即便去体检了,有一项检查大多数人也是避之不及,纷纷拒绝。那就是肛门指检。调查显示,在体检时放弃肛门指检的人大约占40%。对此,肛肠科专家强调,肛门指检是一项操作简单却意义重大的检查,轻易放弃极有可能因小失大。早期直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00%,而晚期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为10%。可见,直肠癌的早期治疗多么重要。
  遗憾的是,很多直肠癌病人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是在中期甚至晚期才出现症状。因此,有针对性的检查就显得特别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低位直肠癌约占我国直肠癌总数的60%~75%,75%左右的直肠癌可在肛门指检时被发现,85%的直肠癌延误诊断病例是由于未做肛门指检引起的。由此可见,直肠指诊对早期发现直肠癌意义重大,4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时,应把它列为常规检查。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国尚难以做到全体国民“筛查“大肠癌。但是,针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或有消化道症状就诊人群的普查或调查,则是可行的。因此,大肠癌高危人群,如腺瘤性息肉综合征病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大肠癌病人一级亲属以及有大肠癌史、大肠腺瘤史、骨盆放疗、大便隐血检测阳性或者经常慢性腹泻、黏液性血便,或慢性便秘者均应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进行结肠镜检查。
  便血最常见,需及时就医
  大肠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因此病人一旦出现便血,应到医院肛肠外科进行详细检查。如排除癌症皆大欢喜,如确诊大肠癌也能得到早期治疗。便血的症状最容易与痔疮相混淆而误诊误治。因此,千万别轻视大便出血,把早期直肠癌当作痔疮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此外,大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也需要警惕,特别是原来排便有规律的人逐渐出现便次增多甚至腹泻,或便次减少,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等情况,更要警惕。
其他文献
网上段子#火灾逃生  网上段子:  火灾被烧死的少,被呛死的多。烟大怎么办,湿毛巾捂口鼻匍匐前进啊,但你不能太死板,别人都跑步就你匍匐,被踩死的可能性更大。  丝袜非常可怕,被烧了会和表皮紧紧黏连,只能把皮肉全部割了扔掉,所以火灾时女同志记得第一时间脱丝袜,男同志平时也要克制自己的特殊爱好。  上海只有2家医院能治烧伤,一家是瑞金,俞灏明被烧了就是去的那里嘛。  你们知道吗,云梯最高只能到13层,
“东辣西酸,南甜北咸”是一早便有的饮食趣谈,而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饮食口味差异已经不再那么明显,各方一致公认的“美味”都具有咸甜辣酸的特征,且都在“重口味”之列。虽然饮食不排斥美味佳肴,可要有“度”。如果因为过分追求“重口味”的美味佳肴而牺牲健康,岂不因小失大?  然而,经年累月养成的全民“重口”习惯,怎么说改就改?我们用什么“武器”才能终结这不知不觉到来的“全民重口时代”?  舌尖上的咸甜油,“重口
隆冬季节,申城的空气质量直线下降,患呼吸道疾病的人也明显增多了。望一眼窗外,天地间一片灰蒙蒙的景象,林立的高楼也只剩下朦胧的轮廓。其实,白内障的症状与雾霾天给我们的感觉极其相似,看出去都是一片雾茫茫,能隐约看见一个轮廓,但看不清楚。白内障与雾霾还有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都会威胁人的健康。  白内障的成因“五花八门”  人的眼睛里有一个双面凸起、圆形、透明的小物件,医学上称它晶状体。人们之所以能欣赏
如何凭借肉眼、嗅觉、手感挑出好蔬菜?这门学问若不是久经“菜”场的达人,恐怕一时半会儿很难掌握。本文专家将手把手教你挑选佳蔬的窍门,新晋家庭主妇可别错过。  “蔬果鉴定师”速成班(叶菜)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李倩(博士)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滕葳(研究员) 柳琪(研究员)  挑选蔬菜,主要看什么?  通常,蔬菜的外在感官质量,是通过人的视觉、触觉和嗅觉来鉴定的,如蔬菜的病虫害感染、生理病害程度、色
防病在先是祖国医学“治未病”的中心内容。冬季易发的一些疾病是否可以在秋季提前干预,予以预防?答案是肯定的。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有一个阳气升发至极盛,再衰弱转而阴盛,周而复始的过程。地域有南北,气候有干润寒热之分,所有生物依附自然而生存。从消化系统来说,有些胃病在冬季就容易发作。  消化系统的功能跟中医的脾胃功能相对应,在众多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有一个比较常见中医病变的证型叫脾胃虚寒
每年9月22日前后为秋分节气。秋分,顾名思义,当秋之半,且有昼夜平分之意。秋分时节,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气温逐渐下降,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凉爽的时节,正如人们常说的“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时至秋分,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  在饮食上,秋天以燥气当令,故入秋后常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干、咽干,甚至大便干燥等表现,故
王斌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亚洲健身与运动科学学会执委,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委员,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等。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把一个人心理健康最佳状态定为10分,那么,现在很多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只能打6~7分,有的甚至更低。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不
《大众医学》推介的好医生,完全符合广大读者和网友对“好医生”的期望:医德好、态度好——心怀慈爱,长年坚持与患者义务沟通、耐心解答线上提问、为素不相识的患者加号;医术好——全部来自全国三甲医院领先科室,从他们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最先进的治疗技术和理念。  《大众医学》推介的好医生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医学科普先锋,他们通过纸媒、微博、博客、网站等各种载体为大众宣传正确的医学知识。长年进行科普创作和义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最主要的恶性肿瘤。据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已达21.6例/10万。预计到2021年,中国乳腺癌病例数将高达250万例。此外,由于目前国内尚未开展全国性的乳腺癌筛查项目,多数患者(82.1%)在初诊时已有较为明显的症状,分期明显晚于欧美国家患者,预后也相对较差。  为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国内外多项指南均推荐女性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以
儿童也有白内障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白内障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实际上,儿童也有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在出生前即存在,或晶状体在出生后逐渐形成部分或全部混浊。先天性白内障可以是家族性的,也可以是散发的;可以是单眼发病,也可以是双眼发病,且可伴发其他先天性异常。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儿童失明和弱视的常见疾病之一,上海和北京儿童致盲原因的调查数据显示,先天性白内障占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