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d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它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它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翻开历史的篇章,时而让人沉醉于悠悠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长河中,时而让人卷入硝烟弥漫的战火当中,时而让人发出哀怨无助的悲叹之声,时而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震撼。这样的一门情感交融、视野开阔的学科却由于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使得它成为一门无足轻重的冷门学科。学校、家长、学生都把历史拒于主课之外。但随着“3 x”高考在全国的实行,随着国家对“一专多能”人才e的急需,中学历史教学应顺应改革的趋势和意图,打破传统的封闭思维定势,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农村中学由于条件的限制,由于人们思想的陈旧与落后,使得历史的教学改革困难重重却又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才能使农村学生对显得庞杂、零乱的历史知识感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具有创新意识。由此,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被提上了日程。以下的几点教学尝试供参考与商议。
  一、导课新颖别致,能激起学生想听课的好奇心与兴趣感。
  导课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能否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在老师和学生的脑海中都形成了是一门“副课”的观念,所以很多的老师在上历史课的时候都忽略了导课这一环节,只是平铺直叙,老师一张嘴,学生一支笔,聊聊几分钟的圈圈点点之后,学生就开始摇头晃脑、有口无心的背诵起来,一节课下来,学生获取的历史知识也许只有几个简单的历史年代和历史人物,学生根本没有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但如果导课新颖,学生在思维与探索中获取知识,那么我想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心里特征,可以用一首正气浩然的诗,也可以用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也可以用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来作为导课的方式。如在讲授《戊戌变法》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读谭嗣同的“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同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的出处,简单的阐述这首诗的意思。那么为什么谭嗣同要写这首诗,他是在怎样的一种境况下写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惑来进行这一课的学习。再如讲《蒋家王朝》这一课时,可利用毛泽东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这首气势磅礴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来导入新课的学习。一首优美的歌曲可以使人心情输出精神振奋,所以在历史的教学中不能忽视音乐的作用。在讲《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唱一首《南泥湾》来振作精神,然后进行这一节课的学习,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根据地的大生产大团结的局面是分不开的。用“卧薪尝胆”这一成语故事为开场白也可以进入《春秋五霸》的学习。总之,导课模式不一,新颖别致,具有创意,能够对一堂历史课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课堂教学不据泥于一格,形式应多样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二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满堂灌”。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脑子里只装了一些零乱的历史知识,而对许多的史实并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与掌握,应以启发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以来,老师给学生设置探索求知的教学情境就尤为重要。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若不能使学生处于非知想知,非懂想懂的心理状态,那么就难以指导学生善其思、懂其意、明其理。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如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对教材做简单分析后,提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并对重点、难点或不解之处做出标记。例如在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这一课时,学生就会想: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为什么说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样在无疑处设疑,巧设疑问,能积极的促使学生思考,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议论,拿出自己的观点,随后老师适当点拨,学生就会茅塞顿开,收到教学奇效,同时也促使学生向着创造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再如在讲“大跃进”时,让学生看“大跃进”的漫画图。提出疑问: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它讽刺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不符合事实的趋势?然后让学生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出现失误的的原因。简言之,历史教学方式应多样化,教具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历史挂图”,漫画、古文、古诗、历史事物等都能引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和思索,都可适当的运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录音、录像在历史课教学中的使用都能够使学生感到新奇,形成悬念,进而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三、历史教学应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所接受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营造创新氛围,提供创造空间。将各种不同的情境和相应的探索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针对历史具有很强的时空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根据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智力竞赛却也新奇有趣。赛前布置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教师精心设计竞赛题目,比赛开始时,教师简述竞赛要求、规则、评分标准,然后教师逐一念题,学生抢答,每完成一题按标准计分,竞赛完毕累计各组分数,评出名次,给予精神鼓励。这样,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聚精会神,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与意识。再如先引导学生看一场唇枪舌战的辩论赛,然后组织学生也开展辩论赛,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教师拟定题目,正、反方进行辩论,这样的一场具有常识性、探索性却也貌似正规的辩论赛也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创设情境,设置悬念,那么教学才会出效益。我们目前的农村教学有着很多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相适应的地方应急需改革,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它在文化方面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著称于世。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创作方法的运用上,可谓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特别是语言形象化的处理,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所谓语言形象化,就是准确地勾勒事物的外形和对事物的状态、声音、颜色、气味、质地等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在这些模拟手法的运用中,声响美的运用极广、极难,如若运用好了就可收到非同凡响的美学效果。文学作品声响美的具体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这也是我困惑的问题,在查阅了很多相关方面的资料,再看了一些地理专家的分析后,经过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了以下几点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课堂效率 地理课堂  高中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很少,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来自于课堂,所以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像以前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45分钟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显然是适应不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思想观念陈旧,而新课标就提出了要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让历史老师乐教、学生想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构建历史快乐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 激发兴趣 快乐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收获、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
学位
本文在理论探讨中研究了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在阐述祖国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病因病机、治疗以及中药复方加减读书丸对老年性痴呆治疗作用的基础上,分
胸膜是人体重要的膜性组织。根据中医学理论,胸膜的形质部位定位应在三焦系统的上焦。本课题从系统论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以经典中医理论探讨与胸膜免疫假说验证为研究对象,以
【摘要】历史是所有学科中最具趣味性和故事性的一门学科,教师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应适当穿插一些故事情节,使课堂变成趣味性、故事性和启发性的高效教学课堂。  【关键词】历史课堂 故事 趣味 启发  许多人认为,历史课就是讲故事,甚至有人认为一个好的历史老师就应该把历史课上得跟讲故事似的。有很多学生要求我们的历史课能像《百家讲坛》那样以故事的形式来讲历史,这样他们更能记住历史知识。  在历史课堂中,如
高中新课程已在我省全面铺开,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原则和内容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是我们急需关注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学业成绩评价应按照如下的理念和原则构建。  1.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业成绩的评价必须以素质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实验稿)》为依据,以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为参照,全面评价学生素质。  2.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