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被渗透在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中,其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上,体现语文教学的价值,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为此,本文就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014-01
随着“核心素养观”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行业研究的热点。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仍然以传授学生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影响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要想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上,就需要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養。
1.合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群体而存在,与人合作不仅能发挥团队的强大力量,还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学习中亦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拓展学习思维,学习他人优点,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课文《葡萄沟》这一课时,笔者先提出几个合作学习问题“通过读课文,相互监督把生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讨论课文三个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葡萄沟的?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通过课文学习,对我们介绍家乡的经典提供了怎样的启示?”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以拉近学生之间距离,促进学生交流,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不仅能快速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找到问题答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情境教学,培养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素养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以培养学生对文字赏析解读能力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表面含义挖掘其中的深层意义,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情怀。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单纯地讲述课堂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无法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情景式教学能将枯燥、难懂的语文知识直观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能让学生从多角度来理解语文知识,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猴子种果树》这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在情境扮演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人物特点及人物心理活动,从而唤醒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这样的情景式教学不仅能增强对课文内容学习的信心,还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了舞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刻揣摩人物内心,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要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3.多媒体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的应用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将课本上枯燥的语文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全方面学习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笔者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了朱德的扁担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的方式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将学生引入到课文场景中,通过阅读去感受课文情感。然后笔者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两个问题:为什么战士要藏朱德的扁担?为什么后来又不藏了?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让学生产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释疑欲望,进一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核心素养,坚持以语文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字词、阅读等方面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冯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99
[2]刘海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64
关键词:核心素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014-01
随着“核心素养观”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行业研究的热点。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仍然以传授学生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影响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要想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上,就需要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養。
1.合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群体而存在,与人合作不仅能发挥团队的强大力量,还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学习中亦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拓展学习思维,学习他人优点,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课文《葡萄沟》这一课时,笔者先提出几个合作学习问题“通过读课文,相互监督把生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讨论课文三个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葡萄沟的?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通过课文学习,对我们介绍家乡的经典提供了怎样的启示?”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以拉近学生之间距离,促进学生交流,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不仅能快速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找到问题答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情境教学,培养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素养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以培养学生对文字赏析解读能力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表面含义挖掘其中的深层意义,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情怀。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单纯地讲述课堂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无法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情景式教学能将枯燥、难懂的语文知识直观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能让学生从多角度来理解语文知识,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猴子种果树》这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在情境扮演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人物特点及人物心理活动,从而唤醒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这样的情景式教学不仅能增强对课文内容学习的信心,还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了舞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刻揣摩人物内心,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要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3.多媒体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的应用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将课本上枯燥的语文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全方面学习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笔者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了朱德的扁担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的方式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将学生引入到课文场景中,通过阅读去感受课文情感。然后笔者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两个问题:为什么战士要藏朱德的扁担?为什么后来又不藏了?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让学生产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释疑欲望,进一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核心素养,坚持以语文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字词、阅读等方面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冯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99
[2]刘海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