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文化城市发展的经济政策

来源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106706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城市建设具有必要性,它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必须大力发展。我国文化城市建设须探索其发展模式,形成科学的政策体系。文化城市发展的经济政策包含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国家应当为文化城市发展提供相应的经济政策支持。
   关键词: 文化城市; 必要性; 政策
  中图分类号: F8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0)04-0059-04
  
  Economic Policy of the Culture City Development
  XUE Rui
  (Graduate School, Central Party School, Beijing 10091,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city is the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China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ulture city. Our country has the necessity of the culture city construction. We shoul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scientific policy system of the cultural city. The scientific policy system includes fiscal policy, financial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icy. Our country should provide appropriate policy support for the culture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 words: culture city; necessity; policy
  
   一国的综合国力,不仅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等硬实力上,也体现在一国文化发展水平这样的软实力上。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上升,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出现了包含北京、上海、广州的国际大都市,也出现了西安、兰州、苏州、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在我国新世纪发展战略中,城市化建设尤为重要。提高城市竞争力,不仅应提升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应当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刻不容缓。
   一、文化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985年,欧盟文化部长会议上,首次提出“文化城市”的概念,旨在认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5年,伦敦市将自身定位为“文化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现。我国城市发展中,文化发展的层面上存在潜在诸多问题,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一)城市发展中文化保护与发展滞后
   1. 我国城市建筑文化的滞后。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象建设存在特征的消失。城市在现代化建筑中逐渐失去其本来面貌。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西部还是东部,走进一个现代化城市,满是一栋栋相似模样的高楼,一条条相近的街区,已经难以辨识一个城市的特色了。将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全盘照搬,使城市失去了本来的特征,不能显示其文化独特性。
   2. 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滞后。一个城市的物质文化遗产相当重要,它是城市宝贵的记忆,也是一个城市鲜明的特征。一提到北京,人们就会首先想起故宫、颐和园;一说到西安,也会马上想到大雁塔、秦兵马俑;谈起杭州,雷峰塔、苏堤、白堤也会浮现在脑海。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是一个城市永恒的、不可替代的财富,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我国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记忆。时间上包括古代、近代的文化遗产,也包含一些有特色的传统民居。而我國现代建设中,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不够,这些珍贵的遗产经常被人为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建筑。这是对历史记忆和城市特征的抹杀。
   3. 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滞后。城市的文化遗产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无形的。它们都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如当地的剪纸艺术、戏曲文化、风俗习惯等。这些也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城市特征。苏州昆曲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名目,而全国其他的活态文化,还有很多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一个城市的发展,现代的生活方式,都腐蚀这些传统的有意义的、对现代民族有价值的、城市特色的活态文化。城市中生活方式的单一化,原有价值和生活方式的遗忘,也是文化城市建设不容忽视的。
   4. 城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特征,那么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无优势而言。很多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雷同。城市新闻业、娱乐业、出版业的内容和特征均无大的差别。其根源就在于城市化特征的缺失。城市文化产业链的简单复制、缺乏创新,自然不能使文化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而很多城市,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产业发展也较为滞后,除了文化体制的深层次原因外,没有良好的定位文化城市,并以此为契机发展相关文化产业,也是重要的原因。
   (二)文化城市发展的必要性
   1. 发展文化城市,是应对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冲击很大,我国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我国要改变以往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要积极扩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展文化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 发展文化城市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时代要求。国家竞争力体现在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建设上。国家的实力又具体体现在城市的竞争力上,一个城市,如果在具备硬实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软实力,体现文化吸引力,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将是科学的、可持续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很多国家的场馆主题都凸显文化的核心,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其国家形象。西班牙场馆主题为“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展示西班牙的历史和创新。上海世界博览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展馆案例中,利物浦案例的主题为“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开罗案例的主题为“历史老城复兴的一体化模式”,均力求城市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我国很多场馆主题都以地区文化点为特征。北京的场馆主题为“魅力首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凸显了首都的文化魅力。陕西省的主题为“人文长安之旅”,以汉唐文化为主线带动陕西的产业发展。另外,城市最佳实践区建设案例之一是陕西西安的案例“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项目力求在保护历史遗产的同时改善周边的生态和经济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推动全球范围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生活的和谐共生提供示范作用。台湾馆的主题为“山水心灯——自然、心灵、城市”,提倡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新城市文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特征,都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最好体现。
   二、文化城市发展模式与政策体系
   (一)文化城市发展模式分析
   1. 保护和发展城市文化遗产,树立文化城市特征。文化城市建设,核心是树立城市的文化特征。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保护好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发展这些遗产的价值。不仅要保护好物质文化遗产,也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城市文化特征。北京的文化特征基点,应当基于金元明清的古都文化遗产保护,突出现代化首都文化建设。西安咸阳大都市建设中,首先是定位西咸文化大都市,重点突出咸阳秦都文化特征,西安汉唐都市文化特征,保护秦汉唐历史遗迹,包括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唐长安城遗址,开发类似唐大明宫遗址、曲江遗址等历史文化景观。以文化古都为特征,发展西安咸阳都市文化产业。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只有充分地发掘其独特文化底蕴,树立鲜明的文化城市标识,才能更好地发展城市文化产业。
   2. 发展城市特色文化产业。在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挖掘城市文化特色,以此为基础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链。以西安咸阳大都市建设为例,以文化古都为城市特征,发展相关第三产业,发展以历史名胜古迹为基础的旅游业,以文化旅游业带动历史文化旅游的投资开发业,以开发业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行业,以旅游文化开发带动相关广播电视电影业的发展,以文化特征为基础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图书出版及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城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力求开发出以文化特征为基点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链。并支持文化金融发展,为城市文化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文化城市发展的政策体系
   支持文化城市发展需要国家宏观政策体系的支持。宏观政策体系是国家宏观层面的统一政策,也需要各个城市层面的具体政策。国家宏观政策体系有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城市具体政策则需要在国家宏观政策下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划,因地制宜。财政政策包含文化城市产业发展所需的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和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包含文化城市所需的信贷政策和金融市场政策。产业政策包含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宏观政策内部各个政策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密不可分。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为短期和中期政策,灵活度大,而产业政策则为中长期政策,文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短期、中期和长期政策的互相协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还需要具体的文化城市发展规划。如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中,文化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规划,具体发展项目,都需要因城而宜。文化城市发展需要宏观政策与具体城市发展政策的一致和协调。
   三、文化城市发展的政策分析
   (一)文化城市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文化城市发展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财政政策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和对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按文化产品的公共属性,文化遗产保护的博物馆,其公共产品性质较强,需要财政直接投资,由非盈利性质的机构进行管理。对于文化城市建设中文化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等,均需要公共财政的直接投资。与文化城市建设相关的文化产业的投入较多,如新闻影视业、旅游企业的投资兴办,需要国家财政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对于公益性质较强的企业,需要其成长初期的所得税和营业税的优惠,对于初期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合理补贴。
   财政政策主要分为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两类。发展文化城市,就必须支持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用财政政策激励产业快速发展。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实体经济均受到严重打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繁荣和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城市,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之一。如何促进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国际上的某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很多州纷纷调整其财政税收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密歇根州对在本州内投资拍摄预算大于五万美元的影视片实施42%的税收返还。不仅如此,在财政支出方面,密歇根州政府分别投资巨额资金设立了两大影视基地,以激励影视业的发展。密西根州政府的减税方案还包含电视、游戏等娱乐业。有的州还对非盈利性的文化机构、博物馆、教育产业进行财政支持。以上美国的做法,是值得我国在制定文化发展政策中借鉴的。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从财政政策、财政补贴和税收三个方面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城市。
   (二)文化城市发展的金融政策分析
   发展文化城市,必须发展文化支柱产业,而产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投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
   1. 信贷政策。政府应当出台相关信贷政策,对特色文化产业以信贷支持。信贷支持包含贷款利率优惠、信贷额度支持等多方面内容。而信贷政策也需要配合国家货币政策的大方向,如在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适度信贷倾向,以激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我国必须开发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信贷产品。信贷支持必须具有针对性。信贷支持要优先给予经营模式稳定和经济效益好的文化类企业。上下游企业要进行供应链融资,金融政策应当支持企业之间的并购融资,促进文化产业链整合。应收账款质押可对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企业进行发放。对于展览、租赁演艺、动漫、游戏、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电影放映等相关设备的企业,可以对其发放融资租赁贷款。我国应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为文化类无形资产交易提供保证。还应当积极探索多种贷款模式以适合文化产业项目发展。有的文化企业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这时应当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对其提供金融支持。银团贷款有利于风险分担,可以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协作,能够降低单个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有的文化企业处于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较弱的环节,则应鼓励商业银行使用联保联贷等方式对其提供金融信贷支持。信贷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应当有所不同,如应给予西部重点文化城市不同于东部城市的优惠信贷政策。
   2. 发展文化城市所需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长期投融资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我国应不断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直接融资规模。处于成熟期、经营稳定的文化企业应当在主板市场上市。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实施并购和重组。我国应当鼓励适度金融创新,发展文化金融衍生品,包含期权和金融互换创新,发展文化金融衍生品,包含期货、期权和金融互换三种。在监管制度完善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文化金融期货,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资本市场发达与否,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资本的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制约着产业的发展步伐。我国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风险投资进入文化产业。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与高潜在收益并存。以电影业为例,好莱坞从2004年开始,融资方式发生了变化,其制作成本的30%到50%是由华尔街投资银行以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的方式筹集到的。风险投资为电影业提供了长足的资本,使其迅速发展。我国应当鼓励风险投资在文化产业的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应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政策,为风险投资顺利启动、运作和退出提供制定保证。适当放宽准入条件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鼓励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风险投资者积极进入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产业。文化金融产品的推出还应当具体分析,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区,可以率先推出更为复杂的产品类型。
   (三)文化城市发展的产业政策
   文化城市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通过文化产业政策,要力争使城市的文化产业结构更合理、布局更科学、文化产品和服务更丰富,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更健全,文化产业竞争力增强,为文化城市发展提供基础。
   1. 文化产业结构政策。一个城市的文化产业有:演艺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游戏业、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和工艺美术业、艺术创意和设计业、网络文化业、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业。演艺业是舞台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娱乐业包含各种娱乐场所的建设。游戏业包含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家用视频游戏的开发。文化旅游业可以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合理利用、科学开发,可以开发、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和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同时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提高市场的广度。文化城市应当鼓励传统工艺美术发展,支持广大农民通过手工技艺增加个人收入。城市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文物仿制工业,提高文物仿制技术。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产品,应当鼓励发展城市特色文化设计产品。一个城市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确定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这是产业结构政策的重心。文化城市发展应根据其具体情况,结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确定当代文化产业的主导部门和瓶颈产业。扶持、支持文化产业的主导部门,能代表当地文化特征的产业,应当大力发展。一个城市,应当根据自身的文化特征,发展其主导的文化产业。对于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可以发展其文化旅游业,使其成为一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对于历史文化遗迹较多的城市,可以发展历史文化产业,打造龙头企业;对于娱乐业发达的城市,则可以使娱乐和影视业作为一个城市主导产业。因城市的不同而发展不同的特色主导产业,使城市富有特色。如西安咸阳文化城市建设中,应当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旅游、餐饮、观光、文化饰品、文化传播等相关产业,历史文化旅游可以作为其城市主导产业。
   2. 文化产业布局政策。文化产业布局政策涉及产业在地域、空间上的布局。当前发展文化城市,进行文化产业布局,最主要的是进行文化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集群是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体现,文化产业集群更能体现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在一个文化城市内,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鲜明的特征。在城市的特定区域内,大量密切联系的文化类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服务商及相关机构,共同为某个文化产业服务,这些企业则会互相竞争、互相协作,逐步积聚,构成文化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起到提升产业竞争力、凝聚力的作用。西安的曲江模式就体现了产业集群的带动力。曲江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以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等项目为基础,并形成了旅游、影视、出版文化商业等多门类产业结构,都是得益于集群发展的带动力。以咸阳为例,咸阳北塬为西汉皇家陵园区,史称五陵塬。目前阳陵的开发力度大于其他诸陵,但总体而言,五陵景區并没有得到良好开发。咸阳可以借鉴曲江模式,在五陵塬区发展产业集群。通过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陵区博物馆,并对遗产保护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陵区的古建筑群的重建工程,并推动相应餐饮、娱乐业的发展。可在陵区设立汉代民俗文化馆、艺术影视基地,建立五陵塬产业集群区。在城市发展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主导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效应。在城市内建设高起点、规模化的文化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使基地成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文化城市的建设,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扩大内需,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提高城市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发展路径辨析[J].文艺研究,2007,(3).
  [2]魏鹏举.公共财政扶持文化产业的合理性及政策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9,(5).
  [3]邓安球.论文化产业概念与分类[J].湘潭大学学报,2008,(5).
  [4]刘士林.文化都市的界定与阐释[J].上海大学学报,2008,(3).
  [5]文文.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J].税务研究,2010,(2).
  [6]许进,何群.风险投资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催化作用与机制分析[J].电影艺术,2009,(6).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其他文献
无论是就相关理论研究还是就具体实践推进而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模式备受市场化改革的挑战。我国现行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模式的形成有其复杂且独特的原因,对其改革不能简单地
和谐社会架构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为节点,是中国领导层吸取中华文明精华。结合中国国情与国际形势提出的全方位和谐理念。它印证科学的发展观、改革观进一步完善并进而作出
龙门山造山带为一条NE向的推覆与滑覆叠合构造带,龙门山中段汉旺和都江堰的中间。本区构造变形始于印支晚期,一直延续喜马拉雅晚期,甚至现在还有构造活动的表现。大园包构造
野外露头能够直观地展现不同地层的的发展过程和空间展布,岩性柱子是野外露头的垂向叠置。因此,可以通过对垂向叠置层序的研究来恢复和推断层序各部位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综合分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异质于正统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形态。新唯物主义的理论日的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研究领域是人类社会历史,理论主题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
地热深井施工难度很大,由于地层预判不准,施工工艺不正确或者洗井方法针对性不强,均会导致成井质量降低或水井报废。分析讨论地热深井施工的几个关键环节:提高前期勘查工作质量,提
林子宗群年波组为始新世火山岩地层,岩性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局部夹淡水灰岩,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室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成果,显示这些岩石属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