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习近平总书记此言,引起广泛关注。
民主推荐也好,民主测评也好,都是干部选拔任用重要程序和依据。民意究竟如何,也得用“票数”来说话。“以票取人”初衷和本意,正是为了更加注重群众公认,以免“领导点将”、“伯乐识马”、“一言堂”大行其道。问题是,“以票取人”在实践中往往被简单化了:不是从实际出发对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而是只看得票多少,把“票面公认”等同于“群众公认”,用“票数标准”取代了“实绩标准”,把民主形式变成了“民主形式主义”,为用人失误埋下了巨大隐患,损害了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
早在10多年前,《干部任用条例》中就明确规定,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道理也很浅显:因受信息掌握程度和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无论是民主推荐还是民主测评,往往既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意,也不能百分之百地体现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比如有些人不求进取、遇矛盾就躲,喜欢当“和事佬”,热衷于“感情投资”,得票却可能很高;有些人奋发向上、敢抓敢管,精力集中在干事创业上,得票却可能较少。今天重申不简单以票取人也表明,纠正此类偏向还任重道远,尤其需要坚持“重在力行”。
在不少小环境中有这么种干部:不琢磨事老琢磨人,不干事瞎议事。别人在那里埋头苦干,他在那里说三道四。别人干好了,他说风凉话,别人有了失误,他说泄气话,甚至“放冷箭”。这使得肯干事者无法好好干事,也使得创新风险大、成本高、麻烦多。这类官员“做事不行”,但“做人”倒是不错。这里所谓“做人”,并非“重品行、讲操守”,而是指善于搞关系、拉选票,“左右逢源,仕途挺顺”,这种人越是“混得好”,干事者就越伤心。不简单以票取人,就得扩大民主范围,提高民主质量。不论琢磨人者多么会“琢磨”,他也只能讨好少数人,而老百姓“认干不认说”。扩大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范围,让“群众公认”足以左右干部升迁去留,“重票不唯票”才能贴地而行。
在经济建设或城市建设中,有种现象我们也已屡见不鲜,即只顾“摊子”、不管“果子”。所谓“摊子”,无非是指工程或项目;所谓“果子”,主要指发展质量和实际成效。没有“摊子”当然不会有“果子”,但有“摊子”却未必有“果子”。若是盲目上项目,“摊子”越大,浪费也会越大。值得警惕的是,顾“摊子”、不管“果子”还具有隐蔽性。因其常打着“跨越发展”等漂亮旗号,外表上反而显得特别有热情和干劲,在选拔任用中也更容易“高票当选”。 不简单以票取人,就得做到考核干部不能只看“摊子”,更要看“果子”。对干成“利在当今、功在千秋”之事者,要给荣誉、给地位、给舞台。对那些只顾“铺摊子”,根本不管“结果子”者,不仅不能提拔,还要追究责任。
干部考察工作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干部考察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什么人执掌政权,关系到我们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因决策失误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是失职,因种种原因失察—没发现被考察者的问题以致错用了人也是失职。如果说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那么失察就是最大的失职。从某种意义上讲,简单以票取人也是失察。建立和实施干部失察追究制,确保年度考核、日常考核、任职考核不走过场,把“以票取人”建立在科学考察基础上,对于“重票不唯票”也显得至关重要了。“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把“好干部”看清、选准、用好,各项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民主推荐也好,民主测评也好,都是干部选拔任用重要程序和依据。民意究竟如何,也得用“票数”来说话。“以票取人”初衷和本意,正是为了更加注重群众公认,以免“领导点将”、“伯乐识马”、“一言堂”大行其道。问题是,“以票取人”在实践中往往被简单化了:不是从实际出发对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而是只看得票多少,把“票面公认”等同于“群众公认”,用“票数标准”取代了“实绩标准”,把民主形式变成了“民主形式主义”,为用人失误埋下了巨大隐患,损害了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
早在10多年前,《干部任用条例》中就明确规定,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道理也很浅显:因受信息掌握程度和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无论是民主推荐还是民主测评,往往既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意,也不能百分之百地体现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比如有些人不求进取、遇矛盾就躲,喜欢当“和事佬”,热衷于“感情投资”,得票却可能很高;有些人奋发向上、敢抓敢管,精力集中在干事创业上,得票却可能较少。今天重申不简单以票取人也表明,纠正此类偏向还任重道远,尤其需要坚持“重在力行”。
在不少小环境中有这么种干部:不琢磨事老琢磨人,不干事瞎议事。别人在那里埋头苦干,他在那里说三道四。别人干好了,他说风凉话,别人有了失误,他说泄气话,甚至“放冷箭”。这使得肯干事者无法好好干事,也使得创新风险大、成本高、麻烦多。这类官员“做事不行”,但“做人”倒是不错。这里所谓“做人”,并非“重品行、讲操守”,而是指善于搞关系、拉选票,“左右逢源,仕途挺顺”,这种人越是“混得好”,干事者就越伤心。不简单以票取人,就得扩大民主范围,提高民主质量。不论琢磨人者多么会“琢磨”,他也只能讨好少数人,而老百姓“认干不认说”。扩大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范围,让“群众公认”足以左右干部升迁去留,“重票不唯票”才能贴地而行。
在经济建设或城市建设中,有种现象我们也已屡见不鲜,即只顾“摊子”、不管“果子”。所谓“摊子”,无非是指工程或项目;所谓“果子”,主要指发展质量和实际成效。没有“摊子”当然不会有“果子”,但有“摊子”却未必有“果子”。若是盲目上项目,“摊子”越大,浪费也会越大。值得警惕的是,顾“摊子”、不管“果子”还具有隐蔽性。因其常打着“跨越发展”等漂亮旗号,外表上反而显得特别有热情和干劲,在选拔任用中也更容易“高票当选”。 不简单以票取人,就得做到考核干部不能只看“摊子”,更要看“果子”。对干成“利在当今、功在千秋”之事者,要给荣誉、给地位、给舞台。对那些只顾“铺摊子”,根本不管“结果子”者,不仅不能提拔,还要追究责任。
干部考察工作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干部考察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什么人执掌政权,关系到我们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因决策失误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是失职,因种种原因失察—没发现被考察者的问题以致错用了人也是失职。如果说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那么失察就是最大的失职。从某种意义上讲,简单以票取人也是失察。建立和实施干部失察追究制,确保年度考核、日常考核、任职考核不走过场,把“以票取人”建立在科学考察基础上,对于“重票不唯票”也显得至关重要了。“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把“好干部”看清、选准、用好,各项事业才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