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哈尔滨市“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大的城市发展格局下,近年来湿地旅游越来越成为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湿地公园因其具备最原始生态环境、良好的水资源,逐渐成为发展度假型旅游产品的理想载体。本文以哈尔滨阿勒锦岛生态湿地综合整治规划项目为例,探讨如何在保护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环境的基础上,植入度假型旅游产品,让生态可持续发展,让优美的环境为人所用。
关键词:湿地规划;生态保护;度假旅游
1.哈尔滨旅游市场现况
大旅游产业,作为哈尔滨市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现今多种形式的旅游形态已经形成,其中包括自然资源游览类、地域文化展示类、主题乐园类、水上世界类、冰雪活动类等等。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哈尔滨的旅游项目多服务于外地旅行者较多,以游览、体验类产品为主,针对哈尔滨市民的周末游玩、休闲娱乐的度假型旅游产品相对较少。市民的假日休闲多集中在松花江边,以野炊、烧烤、戏水、游泳垂钓为主,此类休闲空间往往相对拥挤、管理粗放。
2.阿勒锦岛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阿勒锦岛又名狗岛,位于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形似梭形,是典型的河漫滩湿地,为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1.3公里,面积达419公顷。阿勒锦岛在哈尔滨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在哈尔滨段的整个松花江流域也处于重要位置,是名副其实的“市中心”,加之其自然生态情况保持良好,决定其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利用条件,阿勒锦岛的开发利用也是对哈尔滨“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大的发展格局的进一步的诠释。
3.阿勒锦岛生态湿地规划主要内容
3.1规划背景与主题定位
本次对阿勒锦岛的规划中,将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的前提,严格遵守上位总体规划(即《黑龙江哈尔滨阿勒锦岛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对阿勒锦岛的总体定位与功能分区要求,主要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及宣教展示区,可开发建设区域面积100.5公顷;并严格遵守防洪规范,建设项目多以活动设施与临时性建筑为主。
结合阿勒锦岛自身条件、区域位置及与周边旅游配置差异化发展等因素,本次规划将阿勒锦岛主题定位为:“精致生态、时尚休闲、都市运动不夜岛”,将创新水岸环境、国际时尚休闲、湿地生态运动、精致私享餐饮作为主要的设计载体,营造一处强调场所感设计与精致运营的国际都市生态休闲岛,并且将“不夜湿地公园”的概念引入,让哈尔滨市民有提供一处能够在夜晚也能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3.2规划格局与旅游度假产品的应用
本次规划将阿勒锦岛规划为十三大主题分区,在保留《总体规划》中的湿地生态保育区与湿地恢复重建区的基础上,利用阿勒锦岛可合理利用区域进行功能细分,主要主题区有:游客服务中心北区、乌拉鱼乐园、时尚创拍区、原野运动区、“印象哈尔滨”演绎区、茸茸牧场、滨水风情岛湖区、热气球花海区、松江黄金水岸区、林下休闲野炊区及游客服务中心南区;十三大分区根据场地情况合理配置位置与功能,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植入阿勒锦岛。其中重点引擎项目包括打造:一条长约1公里的“松江最大的滨水度假黄金沙滩”;一条长约10公里的“哈尔滨最安全的自行车环岛骑线”;一处有“竞技趣味”“科技运动”概念的“综合型原野运动基地”;一处能够让市民听着江声、吹着江风观看各类音乐晚会、文艺表演的“真正意义的松江舞台”;一处能够提供最自然景观、最精致体验、最舒服的环境的湿地休闲、度假水上餐厅群;一处让市民能都再次荡起双桨的湿地游船路线;一处拥有自然湿地风光的干净卫生的原野露天泳池。此外,充分利用岛上良好的自然环境,将松花江鱼文化与湿地植物科普、时尚滨水创意拍照、动物嬉戏亲子牧场、低空花海体验飞行等项目植入,用最少的建设量实现更多的娱乐功能,让阿勒锦岛成为一处真正为哈尔滨市民服务的都市度假休闲岛,一处哈尔滨的江中花园。
3.3相关配套与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本次规划同时考虑岛上各项基础设施配套系统的规划,在完善原有环岛路的同时,规划各类原路、甬道、木栈道、亲水平台等设施,完善交通系统,设置电瓶车停车场一处,电瓶车停靠站若干处,自行车服务中心1处,自行车补给站5处、扫码租车点6处。旅游服务设施方面:设置公共卫生间9处、公共淋雨站3处、服务商亭8处。并融入智慧旅游服务设施系统,将wifi服务、应急充电等与路灯系统结合。设置水处理中心一处并引入埋地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并结合场地条件给出供电与供热规划方案。
3.4生态环境保护与河道整治策略
生态环境是湿地的核心价值,本次规划对岛上内部水系进行梳理及水道改造,让整体水系连通,避免形成死水区,并尽量尊重原有标高,以减少对湿地的破坏。按照规划梳理后的水系不但可以修复狗岛现有的富氧化湿地水体污染区,还可以形成一条良好的环形水路,供游客湿地浏览。同时规划中对阿勒锦岛整体湿地植物进行调研,提出了有效的湿地植被恢复策略及景观植被规划策略。
3.5规划建设分期实施构想
规划分期实施构想可有效平衡项目开发建设周期及時序,本次对阿勒锦岛规划建设的分期建议如下:
一期先对湿地水系进行梳理与改造,植被补植、修复生态环境,完善各项基础设置建设,包括水处理、供电供暖等部分;建立南区码头,改造现有别墅区为游客服务中心。
二期完成对松江黄金水岸、10公里自行车环线相关配套、电瓶车站点、林下休闲野炊区、茸茸牧场、热气球花海区等建设,完成部分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原野运动区中的拓展与竞技自行车类项目可同期建设。
三期完成陆路人行上岛系统、各类湿地浏览步行系统,建设滨水木栈道与观景平台,同时重点建设滨水风情岛湖区与原野运动基地剩余部分,包括露天泳池的建设。
四期完善旅游服务系统、智能旅游服务系统,同时完成对印象哈尔滨演绎区、乌拉鱼乐园、时尚创拍区及游客北服务中心的建设。
结束语
城市湿地游是哈尔滨旅游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可让市民在原野的环境中放松心情,回归本我。而湿地旅游的重点不应只停留在湿地浏览与自然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植入湿地旅游可促进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推进旅游产业升级,也是对“旅游+”的进一步诠释。阿勒锦岛湿地综合整治规划中,以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为前提,将“创新旅游度假”的概念作为规划设计核心,让度假经济成为湿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点。通过旅游与湿地规划来打造一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生态岛屿。
参考文献:
[1]谢冰涵,苑泽宁.哈尔滨市主要湿地公园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05):96-101.
[2]闫永庆,于程.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75-78+84.
[3]左晖.哈尔滨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关键词:湿地规划;生态保护;度假旅游
1.哈尔滨旅游市场现况
大旅游产业,作为哈尔滨市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现今多种形式的旅游形态已经形成,其中包括自然资源游览类、地域文化展示类、主题乐园类、水上世界类、冰雪活动类等等。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哈尔滨的旅游项目多服务于外地旅行者较多,以游览、体验类产品为主,针对哈尔滨市民的周末游玩、休闲娱乐的度假型旅游产品相对较少。市民的假日休闲多集中在松花江边,以野炊、烧烤、戏水、游泳垂钓为主,此类休闲空间往往相对拥挤、管理粗放。
2.阿勒锦岛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阿勒锦岛又名狗岛,位于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形似梭形,是典型的河漫滩湿地,为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1.3公里,面积达419公顷。阿勒锦岛在哈尔滨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在哈尔滨段的整个松花江流域也处于重要位置,是名副其实的“市中心”,加之其自然生态情况保持良好,决定其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利用条件,阿勒锦岛的开发利用也是对哈尔滨“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大的发展格局的进一步的诠释。
3.阿勒锦岛生态湿地规划主要内容
3.1规划背景与主题定位
本次对阿勒锦岛的规划中,将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的前提,严格遵守上位总体规划(即《黑龙江哈尔滨阿勒锦岛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对阿勒锦岛的总体定位与功能分区要求,主要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及宣教展示区,可开发建设区域面积100.5公顷;并严格遵守防洪规范,建设项目多以活动设施与临时性建筑为主。
结合阿勒锦岛自身条件、区域位置及与周边旅游配置差异化发展等因素,本次规划将阿勒锦岛主题定位为:“精致生态、时尚休闲、都市运动不夜岛”,将创新水岸环境、国际时尚休闲、湿地生态运动、精致私享餐饮作为主要的设计载体,营造一处强调场所感设计与精致运营的国际都市生态休闲岛,并且将“不夜湿地公园”的概念引入,让哈尔滨市民有提供一处能够在夜晚也能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3.2规划格局与旅游度假产品的应用
本次规划将阿勒锦岛规划为十三大主题分区,在保留《总体规划》中的湿地生态保育区与湿地恢复重建区的基础上,利用阿勒锦岛可合理利用区域进行功能细分,主要主题区有:游客服务中心北区、乌拉鱼乐园、时尚创拍区、原野运动区、“印象哈尔滨”演绎区、茸茸牧场、滨水风情岛湖区、热气球花海区、松江黄金水岸区、林下休闲野炊区及游客服务中心南区;十三大分区根据场地情况合理配置位置与功能,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植入阿勒锦岛。其中重点引擎项目包括打造:一条长约1公里的“松江最大的滨水度假黄金沙滩”;一条长约10公里的“哈尔滨最安全的自行车环岛骑线”;一处有“竞技趣味”“科技运动”概念的“综合型原野运动基地”;一处能够让市民听着江声、吹着江风观看各类音乐晚会、文艺表演的“真正意义的松江舞台”;一处能够提供最自然景观、最精致体验、最舒服的环境的湿地休闲、度假水上餐厅群;一处让市民能都再次荡起双桨的湿地游船路线;一处拥有自然湿地风光的干净卫生的原野露天泳池。此外,充分利用岛上良好的自然环境,将松花江鱼文化与湿地植物科普、时尚滨水创意拍照、动物嬉戏亲子牧场、低空花海体验飞行等项目植入,用最少的建设量实现更多的娱乐功能,让阿勒锦岛成为一处真正为哈尔滨市民服务的都市度假休闲岛,一处哈尔滨的江中花园。
3.3相关配套与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本次规划同时考虑岛上各项基础设施配套系统的规划,在完善原有环岛路的同时,规划各类原路、甬道、木栈道、亲水平台等设施,完善交通系统,设置电瓶车停车场一处,电瓶车停靠站若干处,自行车服务中心1处,自行车补给站5处、扫码租车点6处。旅游服务设施方面:设置公共卫生间9处、公共淋雨站3处、服务商亭8处。并融入智慧旅游服务设施系统,将wifi服务、应急充电等与路灯系统结合。设置水处理中心一处并引入埋地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并结合场地条件给出供电与供热规划方案。
3.4生态环境保护与河道整治策略
生态环境是湿地的核心价值,本次规划对岛上内部水系进行梳理及水道改造,让整体水系连通,避免形成死水区,并尽量尊重原有标高,以减少对湿地的破坏。按照规划梳理后的水系不但可以修复狗岛现有的富氧化湿地水体污染区,还可以形成一条良好的环形水路,供游客湿地浏览。同时规划中对阿勒锦岛整体湿地植物进行调研,提出了有效的湿地植被恢复策略及景观植被规划策略。
3.5规划建设分期实施构想
规划分期实施构想可有效平衡项目开发建设周期及時序,本次对阿勒锦岛规划建设的分期建议如下:
一期先对湿地水系进行梳理与改造,植被补植、修复生态环境,完善各项基础设置建设,包括水处理、供电供暖等部分;建立南区码头,改造现有别墅区为游客服务中心。
二期完成对松江黄金水岸、10公里自行车环线相关配套、电瓶车站点、林下休闲野炊区、茸茸牧场、热气球花海区等建设,完成部分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原野运动区中的拓展与竞技自行车类项目可同期建设。
三期完成陆路人行上岛系统、各类湿地浏览步行系统,建设滨水木栈道与观景平台,同时重点建设滨水风情岛湖区与原野运动基地剩余部分,包括露天泳池的建设。
四期完善旅游服务系统、智能旅游服务系统,同时完成对印象哈尔滨演绎区、乌拉鱼乐园、时尚创拍区及游客北服务中心的建设。
结束语
城市湿地游是哈尔滨旅游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可让市民在原野的环境中放松心情,回归本我。而湿地旅游的重点不应只停留在湿地浏览与自然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植入湿地旅游可促进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推进旅游产业升级,也是对“旅游+”的进一步诠释。阿勒锦岛湿地综合整治规划中,以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为前提,将“创新旅游度假”的概念作为规划设计核心,让度假经济成为湿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点。通过旅游与湿地规划来打造一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生态岛屿。
参考文献:
[1]谢冰涵,苑泽宁.哈尔滨市主要湿地公园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05):96-101.
[2]闫永庆,于程.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75-78+84.
[3]左晖.哈尔滨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