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3D打印技术辅助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应用传统前、后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组10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盆模型辅助前环皮下钢板塑形,设计并打印骶髂螺钉导航模板辅助后环骶髂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总长度、负重锻炼等待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功能。术后即刻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价复位情况,并评价观察组骶髂关节螺钉植钉成功情况,以及比较观察组术后螺钉进钉点和进钉方向与术前模拟距离和角度的偏差。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4个月。对照组发生伤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两组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肺栓塞等较严重并发症,也未发生螺钉退出、钢板断裂等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切口长度及负重锻炼时间均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90)。术后即刻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5,P=0.30);采用Majeed评分评价功能,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Z=–2.42,P=0.02)。术后即刻观察组植钉成功率均达I类。观察组术后螺钉与术前模拟植钉的钉道方向偏差角度为(0.09±0.22)°,进钉点在X、Y、Z轴上的偏差值分别为(0.13±0.63)、(0.14±0.58)、(0.15±0.53)mm,与术前(各值均为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个性化骨盆模型及手术导航模板应用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有助于骶髂螺钉的精确植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有较好的术后功能,是不稳定性骨折的可选手术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