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阐述了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用,分析了当前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提出了创新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医学院校 民主党派 基层组织工作 创新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侨胞眷属十分集中的领域。医学院校民主党派是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基层组织,在高校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诸多事体的科学进程中,尤其是在医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面临的任务和要求
当前,国内高校开始进入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包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同时也包括了如何有效推进政治协商和统一战线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作用。这对于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
一是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作用将更加重要,随着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院校的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管理等工作都需要相应的智力支持,而这无疑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的有效途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为医学院校民主人士的集中代表,其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势必更加重要。
二是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将面临更多的职能和任务。为了适应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除了要承担和履行传统的职能以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职能,与高校基层党组织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更好地代表民主党派人士的利益诉求,广泛参与到院校行政、人事、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运行管理模式需要调整和转变。由于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面临着新的任务,因此要求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相应地转化和改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四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的文化观、价值观、生活观、政治观不同程度地冲击人们的思想,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增长。
二、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目标和功能定位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任务和目标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与医学院校党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协助医学院校领导和管理者开展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工作,为医学院校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是加强对医学院校民主人士的組织和领导,应当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和带领医学院校民主人士为专业学科建设和院校发展献计献策,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是要为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出贡献。今后一个阶段,我国将重点深化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学院校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专业的医疗人才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医学院校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当按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院校内部各个教学单位积极配合,贯彻落实医疗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三、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方法创新
(一)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够。党派成员对统战方面的政策规定不熟悉、不了解,参政议政能力差。二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理论建设不够。对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的新部署、新任务未能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偶尔组织学习,也多是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入开展工作。三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工作载体缺乏创新,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成效。四是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的培养、使用力度不够。五是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支持力度不够。由于缺少必要的经费与场地,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正常化。
(二)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思考与创新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与政治引导。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中,有许多成员是专业领域的专家,有着良好的专业素质,但在马克思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不断学习政治知识,提高理论政治素养,增强参政议政能力。
二是提升组织成员队伍素质。高校党委要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政治高度,从切实为高校服务的实际方面考虑,坚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社会影响大、学术造诣深的,能与共产党肝胆相照的基层组织队伍。高校党委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切实承担起培养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的任务,及早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培养人才,把尊才、重才、爱才、惜才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实现培养与用人相互促进,营造人才培养和流动的良好环境,发挥基层组织的整体效应,使民主党派人士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和载体。制度建设是一项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比如,建立切实可行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基层组织学习制度》《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岗位职责》等制度,逐步使基层组织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还要建立健全具体的信息沟通制度、定期座谈制度、交友联谊制度、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要使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减少基层组织活动的随意性。在经费管理制度方面,应该单独从财务方面划拨资金用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需要。
针对新时期基层组织成员的分散性、灵活性特点,突破工作传统方法,利用网络新载体,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研究。如设立“统战”专栏专门网页、开辟论坛、开通工作QQ群、建立短信平台、开通工作博客、构建网络教育平台,等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增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实效性。开辟专栏宣传本单位统战对象的典型人物事迹提高统战工作感染力。
四是搭建多种服务平台。一要搭建建言献策平台。让基层组织成员认识参政议政的重要性,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及时建言献策进行指导和提供保障。二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高校教师自主时间较宽松,统一交流的机会较少。可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基层组织联谊活动,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学院建设等面进行交流。同时,能创造校际之间的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其他兄弟院校基层组织建设的动态,实现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三要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更应考虑服务于地方医疗建设。围绕地方医疗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结合自己专业和研究方向进行项目申报和项目合作,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系2013年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课题“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医学院校 民主党派 基层组织工作 创新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侨胞眷属十分集中的领域。医学院校民主党派是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基层组织,在高校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诸多事体的科学进程中,尤其是在医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面临的任务和要求
当前,国内高校开始进入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包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同时也包括了如何有效推进政治协商和统一战线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作用。这对于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
一是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作用将更加重要,随着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院校的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管理等工作都需要相应的智力支持,而这无疑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的有效途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为医学院校民主人士的集中代表,其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势必更加重要。
二是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将面临更多的职能和任务。为了适应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除了要承担和履行传统的职能以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职能,与高校基层党组织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更好地代表民主党派人士的利益诉求,广泛参与到院校行政、人事、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运行管理模式需要调整和转变。由于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面临着新的任务,因此要求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相应地转化和改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四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的文化观、价值观、生活观、政治观不同程度地冲击人们的思想,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增长。
二、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目标和功能定位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任务和目标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与医学院校党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协助医学院校领导和管理者开展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工作,为医学院校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是加强对医学院校民主人士的組织和领导,应当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和带领医学院校民主人士为专业学科建设和院校发展献计献策,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是要为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出贡献。今后一个阶段,我国将重点深化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学院校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专业的医疗人才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医学院校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当按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院校内部各个教学单位积极配合,贯彻落实医疗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三、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方法创新
(一)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够。党派成员对统战方面的政策规定不熟悉、不了解,参政议政能力差。二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理论建设不够。对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的新部署、新任务未能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偶尔组织学习,也多是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入开展工作。三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工作载体缺乏创新,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成效。四是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的培养、使用力度不够。五是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支持力度不够。由于缺少必要的经费与场地,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正常化。
(二)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思考与创新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与政治引导。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中,有许多成员是专业领域的专家,有着良好的专业素质,但在马克思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不断学习政治知识,提高理论政治素养,增强参政议政能力。
二是提升组织成员队伍素质。高校党委要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政治高度,从切实为高校服务的实际方面考虑,坚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社会影响大、学术造诣深的,能与共产党肝胆相照的基层组织队伍。高校党委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切实承担起培养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的任务,及早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培养人才,把尊才、重才、爱才、惜才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实现培养与用人相互促进,营造人才培养和流动的良好环境,发挥基层组织的整体效应,使民主党派人士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和载体。制度建设是一项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比如,建立切实可行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基层组织学习制度》《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岗位职责》等制度,逐步使基层组织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还要建立健全具体的信息沟通制度、定期座谈制度、交友联谊制度、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要使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减少基层组织活动的随意性。在经费管理制度方面,应该单独从财务方面划拨资金用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需要。
针对新时期基层组织成员的分散性、灵活性特点,突破工作传统方法,利用网络新载体,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研究。如设立“统战”专栏专门网页、开辟论坛、开通工作QQ群、建立短信平台、开通工作博客、构建网络教育平台,等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增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实效性。开辟专栏宣传本单位统战对象的典型人物事迹提高统战工作感染力。
四是搭建多种服务平台。一要搭建建言献策平台。让基层组织成员认识参政议政的重要性,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及时建言献策进行指导和提供保障。二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高校教师自主时间较宽松,统一交流的机会较少。可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基层组织联谊活动,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学院建设等面进行交流。同时,能创造校际之间的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其他兄弟院校基层组织建设的动态,实现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三要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更应考虑服务于地方医疗建设。围绕地方医疗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结合自己专业和研究方向进行项目申报和项目合作,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系2013年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课题“医学院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