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的认识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一含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且,它对“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做了明确的界定,即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他们的身体健康、身体发育和学习影响极大。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可见,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校长、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学校管理者、教师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的是人们的心理对内保持和谐统一,对外保持协调一致,从而能对各种有害的因素进行自我调控与主动抵抗。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1、智力因素健全;2、非智力因素稳固平衡;3、心身关系协调统一;4、善于进行自我调控;5、人际关系和谐良好;6、能与外界环境保持一致;7、生活目标切合实际;8、行为表现正常合理;9、具有诸多的良好习惯;10、关心自我的心理健康。明白了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在教育教学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教师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方法
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之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学科渗透、优化环境等。心理辅导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理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以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为主,补救性的工作为辅。心理咨询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心理商谈的方法,使求询的学生对自己与环境有正确的认识,改变自己的行为,对生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以达到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实践证明,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科渗透是指运用各科教学内容中所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是一个认识、情感、意志有机结合的整体心理活动过程。而在学校各科的教学中都含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化环境: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习惯的形成、文化知识的增长,无不与健康、优美的环境有关。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优化心理教育的环境。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加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社区环境、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四者的关系,改进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那些妨碍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消极因素,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
2、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之,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合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教育主管部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
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能发现学生在学習、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选拔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门培训,使他们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从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一含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且,它对“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做了明确的界定,即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他们的身体健康、身体发育和学习影响极大。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可见,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校长、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学校管理者、教师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的是人们的心理对内保持和谐统一,对外保持协调一致,从而能对各种有害的因素进行自我调控与主动抵抗。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1、智力因素健全;2、非智力因素稳固平衡;3、心身关系协调统一;4、善于进行自我调控;5、人际关系和谐良好;6、能与外界环境保持一致;7、生活目标切合实际;8、行为表现正常合理;9、具有诸多的良好习惯;10、关心自我的心理健康。明白了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在教育教学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教师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方法
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之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学科渗透、优化环境等。心理辅导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理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以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为主,补救性的工作为辅。心理咨询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心理商谈的方法,使求询的学生对自己与环境有正确的认识,改变自己的行为,对生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以达到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实践证明,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科渗透是指运用各科教学内容中所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是一个认识、情感、意志有机结合的整体心理活动过程。而在学校各科的教学中都含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化环境: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习惯的形成、文化知识的增长,无不与健康、优美的环境有关。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优化心理教育的环境。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加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社区环境、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四者的关系,改进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那些妨碍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消极因素,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
2、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之,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合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教育主管部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
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能发现学生在学習、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选拔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门培训,使他们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从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